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袅袅(niǎo) 照浦(bǔ) 褒贬(bāo)
B.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àn)
C. 涔阳(Chén) 言筌(quán) 万应锭(dìng)
D. 窸窣(sū) 迢远(tiáo) 翩翩(piān)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是省略句的一组是()
A.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
B.鸡鸣枕上,夜气方回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C.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D.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周出台的一份报告称:在 的南中国海,最近几年海上力量之间的冲突明显增加。
②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 ,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
③西方江河日下,新兴市场 ,国控企业不再是中国走向自由资本主义的驿站;相反,它被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A. 如日中天 风起云涌 方兴未艾
B. 风起云涌 方兴未艾 如日中天
C. 风起云涌 如日中天 方兴未艾
D. 方兴未艾 风起云涌 如日中天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既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愉悦之感,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
B.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事小情真,曲尽其妙。
C.文章最后一段,由亭亭如盖的树想到了人,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D.项脊轩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也是文章描述的重点。项脊轩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作者家族的兴衰,人事的变迁,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怀念之情。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莎士比亚写戏讲求“自然” ① 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要, ② 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 ③ 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跌宕起伏;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 ④ 错杂的混合体。喜剧虽然都以大团圆结局,但 ⑤ 没有阴影,有的甚至很难以“悲”“喜”划分,因而被称之为“问题喜剧” ⑥ “阴暗喜剧”。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或 | 而 | 也 | 而是 | 并非 | 或 |
B. | 和 | 却 | 还 | 却是 | 并非 | 或 |
C. | 和 | 而 | 也 | 而是 | / | 和 |
D. | 或 | 却 | 还 | 却是 | / | 和 |
A.A
B.B
C.C
D.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豆瓣9.2分,Bilibili 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 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从节目效果看,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
《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助力。2017 年1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则指令也反映到从去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综艺热,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见字如面》,无一不是此背景下的产物。而《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就像最终节目呈现的效果一样,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强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强调中华文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材料二: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剧本创作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顾问专家团的选择同样精妙,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节目组选择的是在网上很有影响力的知乎历史类“大V”张茺和周睿杰,另一成员奚牧凉则经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节目对博物馆观念、伦理的冲击不可忽视。博物馆与综艺的交集,是相互支持和交流,综艺节目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博物馆学习。比如《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90 后”,以前“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观众是现实或潜在的收藏家。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公共分享及对公众学习活动的支持,而不是靠某件藏品的“珍稀”,也不是靠对藏品前世的“揭秘”。但在博物馆领域,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材料三: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曲古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材料四:
其实这里面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作为启蒙时代观念集大成的博物馆,要用作为自然人的身份和眼睛看世界,人遂成为合理性的标杆。
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所以你看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它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习知识,也是在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这很重要。
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博物馆不能够为了取悦全体的人,来弱化自己的特点,或者是消解自己的特点。
【1】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 《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 博物馆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不宜出现在博物馆类节目中。
D. 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培养。
【2】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 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现在既能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能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
C. 《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 《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E. 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中国博物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子曰:“‘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何谓也?”(《论语·颜渊第十二》)
(8)老而好学,_______________,孰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刻画出周瑜从容镇定、挥军击败曹军的儒将风采。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用典的形式写英雄故迹难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其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品格。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的句子是:“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____,____”的欢乐景象表达词人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想象刘裕北伐时雄壮气势。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客”之口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3)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12、《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情感浓郁,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暧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筳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贏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③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中缥袖,大都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
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选自《媚幽阁文娱》)
[注]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③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较)胜负。”钩,为博具。③罍:酒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更衣冠出肃客 肃:迎接
B. 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 甫:马上
C. 余亦言旋 旋:回家
D. 酒屈兴信 信:舒展,伸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B.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C.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D.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在花朝后一日,作者与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最后作者作歌赠送给老人。
B. 文章描写友人游戏和酒后的情态形象生动,游戏时如猿似鸟,酒酣后给路人簪花,暮归时相互扶持,表现出友人狂放的样态。
C. 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 文章情感由欢乐转为悲伤,因为春盛花好、友人雅聚而快乐,也因为世上没有真桃源,即使有也会被摧残而无处避世。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2)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春运”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奔赴盛宴”。盛宴的主角有踏上了返乡归程的儿女,也有去往儿女工作地的老人。无论“正向春运”还是“反向春运”,人们向着团圆的方向,寻着幸福的坐标,踏上了双向奔赴的旅途。
2022年春,上海疫情牵动国人的心。那年春天,“沪”鄂周全;今年春天,鄂来守“沪”。“热干面”和“生煎包”上演了动人的双向奔赴。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时代呼唤担当,盛世成就青年。这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以“为爱奔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