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昌江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诟(罪过;容忍,忍受)

    B.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观察;通“返”,返回)

    C.余独好以为(美好;准则)

    D.驰椒丘且焉止息(并且;哪里)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战狼2》虽然采取的是美国队长式的英雄主义叙事方式,但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而是中国近年来海外撤侨的真实事件。

    B. 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词藻,虚伪矫饰。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C. 为迎接2018平昌冬奥会,运动员们正进行赛前训练,但教练指出,不适当地加大运动量,会导致运动员体能下降,影响比赛成绩。

    D. 河北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经召开工作部署会,力求统一思想,试点先行,超前谋划。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报告(2020)》显示,学生阅读频次与语文成绩表现、阅读能力表现均呈正相关。

    B.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造福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C.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踪踪”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D.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中,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②美国在韩部署“萨德”事件还没有平息,法国警方又开枪射杀我留法公民,面对这些石破天惊的事件,中国民众义愤填膺。

    ③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

    ④身处当代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⑤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⑥朴槿惠平素那种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都无影无踪了。

    A. 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像染过一样)

    B.太息一般的眼光(忧郁)

    C.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晴天的景象)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阻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些情况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合,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为他“诊治”。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中国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摘编自《马尔克斯与略萨反目之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一部分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补交房租,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求安宁。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很多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表达了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细赋》中说秦始皇喜奢侈,可是“_____”,紧接着质问秦始皇,你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并且“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本想能够“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对待爱情态度专一,而男子对待爱情却有二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常常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常有许多吟咏花朵之美的名句,例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歌颂了莲花的洁身自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赞美了梅花的高洁脱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赞叹了桃花的娇艳与明丽。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月”在古诗文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是文人笔下情感和哲思的载体。它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牵挂不舍,是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的哀伤迷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是由月的圆缺变化而引发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这些“月”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吃穿住而奔波,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2)诸葛亮《出师表》中建议后主军中事务要多征求将军向宠的意见,其目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结尾“_________________”句,以酒浇愁,抒写了词人内心的忧愤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注)①岐阳:即凤翔,西北军事重镇,是当时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②乘传:乘坐传车,指奉命出使。③琛:珍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令天气及兴怀的地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西夏的抗战主张,与尾联暗相呼应。

    B.颔联写寒气袭人,砧声频急,岁暮时节白天苦短,闲职无事寂寞无聊,顿觉屋宇空旷幽深。

    C.颈联抓住“酒入愁肠”“白发上簪”两个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与弟弟分别后的愁苦与思念。

    D.全诗即景抒情、叙事寓情,既写兄弟关切之情,又言家国之情,可谓情深意切,动人肺腑。

    2对于诗的尾联,有人说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也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故作豪语。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 “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中是指后者。

    C. 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 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 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 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 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

    “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

    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

    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

    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