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石嘴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当他发现了克劳狄斯的罪恶和社会的混乱局面时,就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悬殊。

    B.哈姆莱特的结局是和敌人同归于尽,他未能完成自己重整朝纲的重任,在与强大的邪恶势力的斗争中最终失败。

    C.莎士比亚的意思是要描写一个伟大的事业落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身上,因而,《哈姆莱特》的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

    D.课文中,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而克劳狄斯却步步逼近,哈姆莱特同意与雷欧提斯比武。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子(pī) 莠(láng) 装作样(mú) 安毋躁(shāo)

    B. (chuáng) 标(shí)   鼎之作(gāng)  级而上(shè)

    C. 狭(biǎn) 掂(liáng)  呼天地(qiāng)  疾风草(jìng)

    D. 应(dá) 职(gòng) 词夺理(qiǎng)  不边际(zhuó)

  • 4、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A. 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B.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C. 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各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D. 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沉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E. 特朗普早在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远行

    徐贵祥

    警卫营二连连长马直这几天一直琢磨一件事情,跑的决心是不会动摇了,问题是怎么个跑法,跑到哪里去,是向解放军投降还是回家种地,是带枪投诚还是带人投诚……还没想明白,就接到了廖峰军长的“美差”:让他护卫李秉章副军长到三十里铺寻找一七九师。

    警卫营官兵都知道,李秉章副军长是抗战名将,是当年沧浪关战役东线敢死团团长,他最传奇的是太行山黄虎岭战斗,当时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投降,但是湛德州鬼子声称没有接到命令,拒不投降。李副军长指挥一七九师以及警卫营对敌进行包抄,战斗打到白热化,李副军长亲率一个团从敌后攀岩穿插,同火速赶来的八路军协同作战,将鬼子的援军包围在不到三公里远的桃花峡谷,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全歼日军近八千人。

    那个时候,部队士气多高啊,可是,鬼子投降了,如今是和解放军作战,部队已不像部队了。

    第二天麻麻亮,马直带人向李副军长副官曹强报到。曹强见马直身后只有三十多号人,皱起眉头问,怎么就这么点人?你这个破队伍,靠什么保护李副军长?楚参谋长跟我讲,警卫营二连最有战斗力,连长马直脑子好使,没想到就这三十几个叫花子,怎么保护好长官啊?

    正说着话,李副军长从帐篷里走出来,看看马直和身后的兵,看看帐篷外面的两匹瘦马,走到马直身边,摸摸他后背,掂掂他背包,然后指着背包旁边的干粮袋问,这是什么?

    马直大声回答,报告长官,是豆饼,我们的粮食。

    李副军长说,哦,豆饼,很好。

    他又走到一个瘦小的士兵面前,问他,多大了?小兵立正回答,报告长官,十七了。

    他拍了拍小士兵的肩膀,侧脸对曹强说,走吧。

    曹强指着前方一个村庄说,姚家潼,目前还有我军的一个营,从那里进入孙岗,再往前二十里,就是一七九师六天前的防地。

    李副军长看着晨光里的村庄,点点头说,好,很好。

    从驻地出发,走的是大路。

    马直很想知道,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军长让李副军长带队寻找一七九师,李副军长本人怎么想。马直揣测,李副军长肯定知道这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七九师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就算一七九师还在,那也一定在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让一个副军长带领这么小一支队伍去寻找,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

    快到姚家潼了,马直让排长带一个班进村侦察,同驻守那里的营联系。不一会儿,排长回来说,村里压根儿就没有部队,连老百姓都很少见到。

    马直心下明白,那个营要么跑了,要么投诚了。下面的路怎么走,谁心里都没有数。

    曹强把情况报告给李副军长。李副军长说,很好,人没了,路还在,接着往前走。

    曹强命令,启用电台,搜索信号。

    电台兵忙乎一阵,满头大汗,哭丧着脸说,啥也没有,没有本部队任何信号,连军部也静默了。

    曹强的脸刷地变了、跑去跟李副军长报告,军部电台静默了,军部转移了?不告诉我们接头地点,就算我们找到一七九师,也联系不,上啊……这不是把我们扔了吗?

    李副军长笑笑说,别想那么多,各司其职吧。

    眼看就到姚家潼村口了,李副军长站住了,回头看了看马直说,马连长,让你的弟兄们都围过来,我来说两句。

    李副军长站在队伍中央,举起一只手臂说,弟兄们……

    李副军长的声音洪亮,中气很足,好像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四十多人的队伍,而是千军万马,而是万水千山。李副军长说,弟兄们,大势所趋,有目共睹。作为一个将军,我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你们……放下枪你们就是农民,没有必要跟我一起送死。

    队伍一片静默。

    李副军长说,那好,不着急,任何时候,随时随地。

    马直跟在李副军长的身后,马直有很多想法,他想到了李副军长的过去,也想到了他的将来。

    五灵战役发生时,国共的关系时好时坏。在五灵战役中,八路军独当一面,保证了国民党军队侧翼的安全。那次李副军长左胸中弹,军部发来电报,就近送入路军医院抢教。马直带队把人送到设在薛集的八路军医院,几个医生察看了李副军长的伤势,认为风险很大,一旦手术失败,怕被诬陷八路军谋害抗日英雄。关键时刻,一个名叫东方静的女医生挺身而出,说救人要紧。就是她在马灯下做了半夜手术,出来时晕倒在地,被送进急救室。

    生死一搏,李副军长和东方静都活过来了,当时军部派人送了十头奶牛,以示感谢。哪里想到,半年不到,国共合作破裂,在一次“剿共”行动中,军部秘密偷袭八路军后方基地,等李副军长策马赶到战场时,东方静和几十名医护人员已倒在血泊之中,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薛集惨案”。执行任务的那个团是李副军长一手带大的部队,廖峰之所以派这个团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就是为了斩断李副军长和八路军的瓜葛。马直亲眼看到闻讯赶来的李副军长泪流满面,仰天长啸,那一声“我是罪人”的呼喊,在马直心里久久回荡。

    此刻,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马直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李副军长要坚持走到三十里铺,走到他的目的地——那是他的墓地。这是李副军长交代的。

    马直眼窝一热,自己跟自己说,这么好的长……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起笔交代警卫连连长马直想要逃跑的内心的活动,既设置了悬念,也暗示了当时国民党部队军心涣散的大背景。

    B.警卫连兵力不足,姚家潼驻兵消失无踪,电台信号全无,面对这些困境,李副军长和副官曹强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C.李副军长在姚家潼村前的讲话,慷慨激昂,威震山河,鼓舞士气,点出了“将军远行”的目的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D.小说结尾有两处细节描写,“月光如水”的静景,“眼窝一热”的动作,暗示了马直的最终选择,也照应了故事开头。

    【2】小说最后说“这么好的……”李副军长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小说在叙事上非常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苏轼 《___________•密州出猎》一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用典抒情,杜甫《登楼》一诗中运用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盖均无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 9、按要求填空。

    (1)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黄庭坚《登快阁》)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柳永《___》)

    (3)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两句直接体现了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 10、按课文原句填空。(只选三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_________,急于星火。

    (3)指点江山,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___________”,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百来条鱼在潭中都仿佛“___________”,在日光直照水底时,“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游鱼之态、潭水之清,笔法极妙,令人称绝。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昔日英雄刘裕所住之地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英雄业绩依然引发人们瞻慕追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呈蒋、薛二友

    (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 “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 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天都

    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陡者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梯接之 植:树(梯子)

    C.从流石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扶杖望朱砂庵登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亦余昔年欲登未登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C.独莲花抗耳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则雾出左   得复见将军

    3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

    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含于字里行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