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老张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同事们前往祝贺,他道谢说:“托福!托福!”
B. 小李对网购的衣服很满意,在淘宝给店家留言说:“衣服很好,以后我会多光顾的!”
C. 王经理在公司大会上诚恳地对员工说:“为了公司的发展,大家就斗胆建言献策吧!”
D. 主持人在介绍专家出场时说:“下面有请北大张教授为我们抛砖引玉,传授经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参观,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B.回归祖国怀抱20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然成为成功践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C.针对廉价药短缺问题,专家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廉价药品目录,并建立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同时合理控制药价。
D.《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河南三门峡的“穿山灶”,可同时放置七口锅,蒸煮炖焖并且保温,能很快做出七道热菜,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烹任方式。
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逶逦背着北风而行。
③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A.比喻 夸张 比拟
B.夸张 比拟 比喻
C.夸张 比喻 比拟
D.比喻 比拟 夸张
5、证婚人要在婚礼上表达对新郎新娘永结同心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化时代的艺术
①艺术被复制技术弄得身不由己,并非是电脑出现以后才有的事情。
②早期欧洲用羊毛挂毯来复制油画,织毯工人用各种颜色的经纬线对应画面上相应的色素,只是羊毛毯子太贵,织得起挂毯的也就请得起画师了。随后出现的铜版画使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艺术品,但这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与原作相比,这些复制品在质量上相差太远,数码方式出现之前的复制术都是一种有损复制,所以它们的冲击力远远小于今天的数字化复制。
③摄影技术的兴起,至少在两方面对艺术产生了影响:一是它取代了绘画的写实职能,甚至在摹物象形的功能上,摄影比绘画要强大得多;二是它具有可复制性,不但可以用来复制绘画,它自身就是可复制品。这两点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绘画的传统要求。即使在绘画的装饰功能方面,摄影也部分的抢了绘画的饭碗,至少像明信片风景和鲜花之类,摄影和绘画同样广受欢迎。(甲)有着几千年传统的绘画必须要存在下去,(乙)不能以传统的方式来延续,(丙)绘画被迫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存在意义。现代主义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的。
④也许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和艺术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从摄影获得的。比方每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可能都知道《蒙娜丽莎》,但他们看到的大都是这幅画的印刷品。数码复制的影响在于,它不仅在复制的精度上更为出色,对这一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导致损耗——它从技术上消解了原作的概念,会导致艺术品价格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成功的传播所建立的广泛的知名度,也许会极大地刺激人们对原作的需求;但另一种业已成为现实的趋势是,完美的复制降低了对原作的需求,如果人们可以轻易地从网络上下载质量完全一样的图片或音乐,他们为什么还要额外花钱购买呢?这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生存下去的方式。
⑤数码复制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艺术消费群体的改变。以前的艺术实际上都是为某个特定的对象而生产的,壁画是为教堂画的,圣像画是为老百姓画的,肖像是中产阶级的需求。现在,如果艺术品将通过数码复制进行传播,艺术品所面对的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就变得不可预知。这种情况迫使艺术家必须自定义他的任务,使创作过程中所依循的规则出现模糊,难以聚焦,这对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
⑥艺术家一旦事先知道作品要通过数码化的方式到达终端受众,他或者会让他的作品更适合这种传播,或者会抗拒这种传播,刻意去强调作品中那些难以在数码复制中还原的东西。事实上,目前的技术所不能复制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照这种思路,艺术可能会更多地朝味觉、触觉等领域发展;而照前一条思路,艺术显然应该进一步图形化、卡通化。抗拒数码化的艺术家会更强调体验,更倾向于装置或者身体艺术之类强调现场亲身体验的方式;绘画将更多地强调质感等一切手工的痕迹,戏剧或许会复兴。而乐观地迎接数码化的艺术家会更多地从事摄影和视频、音频方面的制作。这类艺术品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将更间接,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报纸,它可以用极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你,用你的阅读为它创造价值。
⑦事实上,数字化不但为准确的复制提供了可能,也为不准确的修改打开了方便之门。要在数码时代做一个艺术家显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你必须把自古以来关于创作主权的传统观念当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提前抛弃。那些匿名的受者,随时可以采取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来对待你的作品,而且由于在数字化条件下对作品的再处理只需要某种心血来潮的念头,没有多少接受者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作品一旦离开作者,可能会经过多次剪辑、改动,最终以始料不及的面目呈现给最后一个接受者。作品的再生产、再消费几乎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到达终端消费者眼前的是经过复杂的再处理之后的东西。由一个个体艺术家设计好艺术手法,严格的控制整个艺术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模式越来越不可能。对消费者而言,他最终所接触到的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活动的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初始作者成为一个匿名者,创作者和接受者同时隐形,这也许是数码复制所开启的一个新的匿名时代。
【1】第③段(甲)(乙)(丙)三处应依次填入( )
A.因此 也 于是 B.即使 也 因此
C.然而 又 于是 D.况且 又 乃至
【2】第④段中,“它从艺术上消解了原作的概念”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数码复制品的出现颠覆了原作存在的唯一性。
B.数码复制品改变了接受者对原作内涵的理解。
C.数码复制品使得艺术品的原创性受到了挤压。
D.数码复制品的出现影响了人们对原作的需求。
【3】根据第⑥段的文意在(1)(2)(3)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4】第⑥段末尾以报纸来做类比的作用是
【5】联系全文概述“艺术被复制技术弄得身不由己”的表现。
【6】本文所持的是“创作者立场”,请从“观赏者立场”,说明数码复制技术带来的影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 师说》中, 通过与“古之圣人”从师学习对比 ,批判了 “_____ ,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
8、将下列诗句的空缺补充完整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两句诗。
(3)“__________, 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____________, 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__。
(6)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8)《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年华早逝,功业无成,愁绪萦回于心,只能“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吾师道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华清宫①
林宽②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香泉空浸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
华清宫
罗隐③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④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注]①华清宫: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内有温泉。②林宽:中晚唐诗人。③罗隐:唐末五代诗人。④开元:盛唐时唐明皇李隆基的年号。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诗第一句中“残”字,表示檐角的钟已经残毁,宫殿业已荒圮。
B.林诗第三句中的“空”字与“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用法相同。
C.罗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宫殿层层叠叠,从一开始就听到美妙的笙歌。
D.罗诗第四句中的“争”字与“未到春时争发花”的“争”意义不同。
【2】上面两首诗都由华清宫引发出对唐明皇、杨贵妃旧事的感慨,但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写出其侧重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酄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C.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D.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
B.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
C.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梦》:“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D.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
B.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唐不应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
C.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罚权和战争自主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
D.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客,保一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2)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敏感被人赞赏为头脑聪明,反应敏锐;钝感则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
但生活中,太敏感了常常带来不便,比如视力太好眼睛容易累,听力超常思维会受干扰,嗅觉过于敏感会经常感到不适。钝感却能让我们在身体受伤时不觉得那么痛,对令人不快的事可以忽略不计,开朗大度地生活。
在高三紧张的学习竞争中,作为青年学生,该怎样对待“敏感”和“钝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