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qiáng)  拾(zhí私(xún) 包

    B.jiè)   龉()  养(huàn)  伤(chuāng

    C.约(听()   泥níng)  然(

    D.论(miù)   弃(bìng)  骨(biān)  血(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产品研发阶段,通家汽车坚持打造“军工品质,绿色智能”的高品质,严格执行军工标准,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及高安全性能。

    B. 自从景德镇在三国、两晋时期制造青瓷的技艺更加成熟以后,引起了历代朝廷的重视,南朝陈至德年间,朝廷曾钦命烧制陶瓷,此后历代皆命制瓷进御。

    C. 茯茶镇的建立带动了消费者对茯茶的认知,而《那年花开月正圆》将茯茶的历史文化高效大范围传播,加速了泾阳茯茶走向全国。

    D. 在传统文化偏见的引导下,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常常局限于文化名人、文化习作,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其实也无时无地处身于文化之中。

  • 4、惠施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以下属于惠施的观点的是( )

    A.石有坚白

    B.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D.泛爱万物,天地一体

    E.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5、关于宝钗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B.湘云想央求探春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C.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湘云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D.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去。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她听到红玉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

    E.宝钗扑蝶;芒种时节,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无意中隔窗听见了红玉和坠儿的私房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结果红玉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第二天清早,她(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她们路过蠡县、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欢迎。

    黄昏的时候,她们到了子午镇。秋分一下车,就有人悄悄告诉她: “庆山回来了,现在五龙堂;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

    秋分没站稳脚,就奔到河口上来。船上的人和她开玩笑说: “不回来,你整天等,整宿盼;一下子回来了,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船上,秋分就看见在她们小屋门口,围着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里,有一个高高的个儿,穿一身山地里浅蓝裤褂的人,站在门前,和乡亲们说笑。她凭着夫妻间难言的感觉,立时就认出那是自己一别十年的亲人。

    她从船上跳下来,腿脚全有些发软,忽然一阵心酸,倒想坐在河滩上嚎啕大哭一场。

    人们冲着她招手、喊叫,丈夫也转过身来望着她,秋分红着脸爬上堤坡。

    乡亲们见她来了,说笑着走散了,庆山望着她笑了笑,也转身进小屋里去。公公从河滩里背回一捆青草,撒给那几只卧在小南窗下面休息的山羊。

    高四海摸着一只大公羊的牴角说:“你也还没有吃饭吧?快到屋里和他一块儿做点吃的。”

    秋分走进屋里来,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轿,刚刚登上这家的门限。她觉得这小屋变得和往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自己的丈夫,那个高个儿,正坐在炕沿上望着她,她忍不住热泪,赶快走到锅台那里点火去了。她家烧的是煤,埋在热灰下面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她的手一触风箱把,炉灶里立时就冒起青烟,腾起火苗儿的红光来。望着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静下来。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用全身的力量揉和了,细心切成面条儿,把所有的油盐酱醋当了佐料。水开了,她揭开锅盖,滚腾的水纷纷窜了出来,秋分两手捧着又细又长、好像永远扯不断的面条儿,下到锅里去。

    忽然,在炕角里,有一个小娃子尖声哭叫了起来。高庆山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个不到两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脚的哭着。

    “唔!这是哪里来的?”庆山立起身来,望着秋分。“哪里来的?”秋分笑着说,“远道来的。你不用多心吧,这是今年热天,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要不,你哪里有这么现成的儿子哩!”

    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

    吃饭的时候,高翔赶来了,两个老同志见面,拉着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庆山从里边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高翔说:“这是我的介绍信,组织上叫我交你的,还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换了一身便衣,赶上一群山羊。路上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和你碰的又这样巧。”

    高翔看完了信说:“你来的正好。在军事上,我既没有经验,新近遇到的情况又很复杂。你先不用到高阳去,就帮我在这里完成一个任务吧!”

    庆山正要问什么任务,高翔的爹领着小女孩来看儿子了。

    秋分拉着小女孩问:“你找谁来了?”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俺爹!”

    秋分指着高翔,小女孩没想到她的爹竟是一个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过去,高翔过来把她抱起。

    秋分又逗她:

    庆山对高翔说:“我好像从没见过她,长的这样高了!”

    秋分说:“你哪里见过她,你们走的时候,她娘刚刚坐了月子!”

    高翔拍拍怀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着说:“我马上要和庆山哥谈谈这里的情况,开展工作,你们先到外边去玩一会儿。”

    高四海、高翔的父亲抱着孩子出去了,秋分噘着嘴说:“我听听也不行吗?”

    “不行,”高翔说,“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

    “等着你考察!”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

    他两个在屋里谈着,秋分她们就坐在堤坡上等着,天上出着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着:

    “又出来一颗,爷爷,那边又出来了一颗!”

    一直等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他们还没有谈完。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你说盼儿子有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

    高四海抽着烟没有说话,大烟锅里的火星飞扬到河滩里去。儿子回来,老人高兴,心里也有些沉重。他们回来了,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着闹事了。那些狂热,那些斗争、流血的景象和牺牲了的伙伴的声音、面貌,一时又都在老人的眼前,在晚秋的田野里浮现出来,旋转起来。老人有些激动,也感到深深的痛苦。自从儿子出走,斗争失败,这十年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当爹娘的,当妻子的是怎样熬过了这十年的白天和黑夜啊?再闹起来!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绅,这次是和日本。人家的兵强马壮,占了中国这么大的地面,国家的军队全叫人家赶的飞天落地,就凭老百姓这点土枪土炮,能够战胜敌人?他思想着,身边的草上已经汪着深夜的露水,高翔的小女孩打着呵欠躺在她爷爷的怀里睡着了。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翔、高庆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斗争,小说开头写他们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人民对抗日斗争的衷心支持和保家卫国的激昂情绪。

    B.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为主,并辅以语言、动作描写。面对高翔的拒绝,秋分以一句“等着你考察!”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C. 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胜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为了抗击侵路者而造成的父子分离、夫妻离散、父女不相识。

    D. 小说的结尾借高庆山父亲高四海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交代了时代背景,既表现了老人复杂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

    2“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请结合作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明确提出择师标准,不应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那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借用“后人”角度表达,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可以从三世传到万世都能为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 8、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 9、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

    (2)《氓》中以神态动作来表现女子期盼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见之则____________,未见则 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假设的角度强调自己对所向往美德的无悔,“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夸张地表明了自己心志不因受挫而改变的坚定。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新旧相映、生机勃勃的景象,透露出作者刘禹锡豁达的襟怀。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月出之前的江面上饮酒诵诗的情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遭遇粉身碎骨的酷刑也无所畏惧,一心捍卫自己的崇高志向。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的感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__________________”借古鉴今,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就是要赏罚分明,要善于用奖赏和惩罚这两种手段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的目的。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2对文中文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孝景帝的称呼都是称谥号。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父子二人的功绩。为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B. “都揖丞相”的“揖”,指作揖,指行简单的礼节。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C. 宗庙: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 文中“郎”“中郎将”“中尉”“两千石”“条侯”“临江王”等词语都是指大小不一的官职名称。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欲救遇险贾姬的景帝以国家大局为重。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此事深得景帝、太后赏识。

    B. 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严厉打击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的瞷氏家族,诛杀头号恶人,使这一带路不拾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C. 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本文中“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D. 郅都忠君爱国,公正廉洁,勇武过人,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栋梁之才。文帝景帝对他很信任。因不畏强权,执法不阿,列侯宗室,都对他侧目而视。

    4翻译。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垓下之战》

    (5)光造太子,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刺秦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文学作品往往可以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认知。请从《红岩》《边城》《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部,就其中一个人物为理想奋斗的过程,谈谈你对理想的思考或认识。要求:结合作品内容,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