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荆门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花谢后,叶子不再谦逊。

    ②有的朋友,犹如厨房砧板,不能无不必多。

    ③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④孩子静静玩,青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

    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

    ⑥年轻人的步姿摇啊摇,总是因为时间银行里存款多。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⑥

  •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C.二百首

    D.三百一十五首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坚决反对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

    B.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

    C.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久假不归者,任何单位不得按旷工处理。

    D.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新征程中,国际社会要勠力同心,勇于担当。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

    B.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否世界化,关键在于它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独特杰出的原创特征、人类共同价值的信念。

    C. 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再撤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贴上经典解读的商标,就是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

    D. 当下,“快餐化”的出版和阅读盛行,“无厘头文化”广受追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而引起的。

  • 5、文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比较早的老鼠形象出现在汉墓画像石中。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的一块画像石上就有这样的画面:①一只花猫警觉地匍匐于摇满佳的几案下,盯着不远处一只相向而来的老鼠。整个画面以静写动,令人遐想联翩。这种充满写实趣味的画面和主题,传递出人们对猫鼠关系的浓厚兴趣。

    著名的《②老鼠娶亲》②主题,就有大量的年画、剪纸作品传世在这些作品中老鼠们吹拉弹唱,抬着花轿组成送亲的队伍,其中领头的老鼠还要向挡路的猫咪作揖送礼,乞求放行,令人看了忍俊不禁。

    专门描绘老鼠的文人画作,在美术史中并不多见。北宋末年编纂的《宣和画谱》曾记载过边鸾的《石榴猴鼠图》、徐崇的《茄鼠图》易元吉的《青菜鼠猿图》……③等,但这些作品未能流传至今。不过,单从画名上就可以看出,那时不仅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鼠画,还逐渐形成了将老鼠与猫以外的其他动、④植物相结合的构图模式,这种模式对后世的鼠画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人民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文学的人民性的具体表现自然也会有新的特点。当中国人民尚未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工农兵的文化需求,跟无产阶级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当中国人民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跟社会主义敌人的斗争仍然是文学的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投入社会经济发展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充满自信地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则要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更加复杂,其复杂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之所以更加复杂,首先是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更加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单纯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是因为人民的文化需求本身就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娱乐需求与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直观的:娱乐需求主要体现在身体层面上,而审美、求知、沉思等提高需求则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一些文学作品仅仅满足了人民的娱乐需求,而不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再次,相对于之前的社会目标,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更加宏伟、复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在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文学去配合社会发展往往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而在新时代,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就是人民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侧重于娱乐的文学遵循的是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侧重于形式探索和深度感悟的文学已经成为少数人的文学。在传播媒介繁多的今天,文学早已不是讨论公共话题的主要阵地,甚至连次要阵地都算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沿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关于文学人民性的话语模式,就不合时宜了。

    我们可以把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形态分为两种:文学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只是人民性的初级表现形态,而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高级表现形态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这显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另一个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悲剧经验的沉思,这显现了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这两个方面最能体现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文学形式的积极政治功能也越来越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步入小康之后,如果能够把对物质生活的过多欲求转化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社会无疑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纯粹的审美比单纯的道德训诫要有效得多。在当今娱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试图通过道德训诫的方式去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几乎是寸步难行。而在各种各样的审美活动中,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最接近理想的审美状态,最能涤除各种功利性的侵扰,因而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

    (摘自王天保《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新解》)

    材料二:

    当下的中国作家、文艺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文学艺术的方式去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关于人民性就非常重要了。但是人民性又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的标准,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要与时俱进。根据习总书记的阐释,他在提倡人民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民族性的问题,强调了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我们有千百年的伟大的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我们是有很深厚的文化血脉的,这个里面体现出来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当我们强调人民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做文学评论,包括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是说简单地去写那种美化现实、回避现实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也要敢于直面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和人民群众休戚相关、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包括他们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的东西都要加以强化。新的人民性,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它要和民族性,还要和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人民性是有血有肉的,并不排斥我们经常谈到的人性的概念,所以我们不能把人民性的概念完全变为政治的符号,它和人性、民族性乃至于和人类性都有关。在新世纪的背景下中国要崛起,都要处理好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关系,要处理好我们的民族和全人类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关系。我们的文学创作,包括文艺评论,也要抬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认识。

    学术界,包括当代文艺理论界和创作界,很多人都在谈双创的问题,即怎么样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代形势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命题,就是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该怎么样从传统文化里面寻找资源,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当下中国活跃在文学艺术界中的不同代际的作家,从“50“80,包括网络作家,大家都很注意到传统中去寻找资源。

    (摘自李遇春《从新人民性话体批评》)

    【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人民”的内涵出现新的变化,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因此,文学的“人民性”也就相应的出现了新的特征。

    B.新时代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具有复杂性,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的单一性特点有所不同。

    C.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分为初级表现形态和高阶表现形态,初级表现形态为文学只需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D.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标准,而是要与时俱进,需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文化有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身体层面的娱乐需求与审美、求知、沉思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存在着非常直观的矛盾。

    B.新时代的文学遵循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学“人民性”话语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需求。

    C.新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不可简单美化现实、回避现实,而是敢于直面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强化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D.两则材料都从文学史的角度,辩证地思考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充分肯定了“人民性”在新时代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中观点的一项是(     

    A.“首先是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描写贫民、农民、士兵的生活,描写他们的斗争。……当然是主要题材。”(瞿秋白)

    B.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D.“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4】新时代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请结合材料作答。

    【5】请以茹志鹃的《百合花》为例,分别从思想内容和审美感悟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文学创作的当代育人价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7)《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

    (1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河水作喻,暗示自己愁思无尽,苦难无边,且对男子心生怨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______”两句,概括了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采葛》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屈原用来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指出“合生取义”的美德具有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秦国搜刮、挥霍六国珍宝的行为。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完全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自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河为喻,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2)在《诗经•氓》中用对比的手法写男女主人公,少时多欢聚,_______________”;而当年的海誓山盟,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诗人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自己内心怅惘痛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翠眉亭

    苏 辙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不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还呼应了标题。以设疑的方式切入,引人入胜。

    B.颔联写景的视角是由外而内,并运用比拟的手法,充分展现出了作者非同寻常的想象力。

    C.诗的颈联融情于景,通过天气的变化来描写雨过天晴时的景象,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D.尾联由此及彼,诗人由眼前之景忽然联想到故乡的景,通过色彩的对比,抒发内心的情感。

    【2】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

    B.祭酒为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始于西周,并非帝王独享。

    D.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献章才学出众,名震京师,以至于贺钦听了陈献章的言论后,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辞职,以对待弟子的礼仪来对待陈献章。

    B.陈献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张弼质疑陈献章沽名钓誉,陈献章后来屡次被推荐,但他都未任职,很好的回答了张弼的质疑。

    C.陈献章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个人领悟。他和门人李承箕游山玩水,纵论古今,却从不直接讲“道”,学生渐有所悟,亦成名士。

    D.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母亲年轻时就守寡,陈献章时时牵挂,每当母亲想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马上回家探看。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学习包容和原谅。”学会宽容,不仅指学会宽容别人,也包括学会宽容自己

    请以“给自己一点宽容”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论据典型、丰富,使用恰当,语言精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