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大惊曰 平明,汉军乃觉之
B.以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汉军围之数重 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 ① 将基因研究清楚了,在生命科学领域 ② 可以随心所欲了。基因专家杨焕明说,了解了基因,我们 ③ 可以做很多事情, ④ 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改良生物品质,有效治疗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等等。 ⑤ 基因不能决定一切,环境因素 ⑥ 很重要。再说,人们利用基因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考虑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家不应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只要 | 就 | 的确 | 比如 | 但是 | 也 |
B | 如果 | 就 | / | 例如 | 如果 | 其实 |
C | / | 才 | 其实 | 可以 | 但 | 也 |
D | 只有 | 才 | 一定 | 能够 | 其实 | / |
A. A B. B C. C D. D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 )对当时社会的犀利控诉。
A.李白
B.杜甫
C.陈子昂
D.李商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做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 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以阅兵这种特殊的形式来纪念,源于抗战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要历史地位所决定。
C. 我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纠正这一驾车恶习。
D.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东北三省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这使我怦然心动。霎时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整整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他说,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齐声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多么恢弘的一片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过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吗?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读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起码不会因为人生道路漫长,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也发现不了;起码不会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镜也打碎了,抬头望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文本二:
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倾注了对人民英雄光辉业绩的深切缅怀,凸现出“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建碑主题。它高度概括了中国100多年来革命历史的全貌,全面系统地勾勒出不同时期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既为整座纪念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纪念碑设计和建设确定了时代主题。
首先,它概括梳理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碑文中“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即1946-1949年期间的革命历史;“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1949年的整段历史;“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三个不同历史时段,彼此呼应,层层递进,构成一幅近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次,由近及远,立足解放战争,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特征。碑文独特的叙述方式,也颇值得研究。它没有从时间顺序,从远及近,而是首先从解放战争讲起,最后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正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而真正能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节选自孙希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敬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头“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非常生动,“河水”喻瞻仰者,“半凝滞”和“缓缓流淌”表现瞻仰者动作缓慢、阅读认真。
B.材料一“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运用叠词,表达了作者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纪念的英烈之众而产生的震撼之情。
C.材料二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近及远,把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历史放在最后说,强调了这段历史在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
D.材料一作者两次读碑,第一次是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读的是碑的内涵;第二次是读九龙泉纪念碑,读的是外观,是烈士的名字。
【2】两个文本都写了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上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文本一读来深情感人,这与叙写少妇和孩子密切相关,请简要分析其内在关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以传神的笔触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作者在楼上听风,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绪。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金石为喻,论证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又失落的内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宋荣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有较高的境界。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的情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恸。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赵秉文①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②长歌,嫦娥欲下,万里 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 此麒麟发。三山③安在,玉箫吹断明月④!
【注】①赵秉文,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②叩枻 yì:桨击船舷,即摇动船桨。③ 三山:海上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④“玉箫吹断明月”意为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
【1】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自苏轼作品,请列出和此词相关的苏轼作品篇名(至少三篇)。
【2】简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节选自《汉书•艺文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 _______ (人名)编撰的中国第一部______ 断 代史(体例)。
【3】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学者学习经书的“大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