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词线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风度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提起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2、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有曾经的烦恼, 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 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 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 的灵魂。
A. 复杂 层出不穷 飘荡 孤寂
B. 芜杂 层出不穷 漂浮 孤寂
C. 芜杂 不一而足 漂浮 寂寞
D. 复杂 不一而足 飘荡 寂寞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全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开拓新境界。
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讲述的是从政为官心里要装着百姓安危冷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彰显担当。挖撅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我们才能赓续中国民族文化血脉,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保护是传承的基础。10万部(件)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发布,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评选并公布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地逐步建立本地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制度,对存世古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分级保存保护……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古籍修复技术不断精进,古籍保存条件显著改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要学会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做好当代古籍保护工作,科技的保护支撑作用十分重要。在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可以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让面临风化消失风险的古籍“重荻新生”。江苏省以“江苏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为基础,统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读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华古籍之美。
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典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典藏保护好、利用好,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摘编自《把古籍典藏保护好、利用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B.只有保护好古籍,才能传承好古籍。
C.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也是对古籍的利用。
D.把古籍典藏保护好、利用好,未来才能将其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C.文章第四段通过一些统计数据,论证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瞩目成就。
D.文章第五段以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为例,论证古籍保护工作中科技的保护支撑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
B.古籍活化利用应注重时代化,以当代视角汲取古人智慧和历史经验。
C.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持线繁荣。
D.古籍保护向科技要动力,就是指要利用科学技术推进古籍的数字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的富贵荣华,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己是不会追求的。而《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观。
(3)作为班长的陆离同学因班级管理事务而被部分同学误解,但他对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毫不在乎,认为只要自己为班级着想的本心是美好的就够了。这种心理可以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肩披香草或佩戴香花表明诗人高洁的志向。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如果秦国爱护六国的人民,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哭者不忠,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一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昂乐观的语调表达自己勇往直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态度。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表明自己对待世间万物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荀子·劝学》)
(3)秦爱纷奢,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借此表现不惧风雨,悠然前行的情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阻风
萨都刺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
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浪寸水逆上流。
小儿造物①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
黄郎②束手篷下眠,尽日闲看顺水船。
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
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注】①小儿造物:指自然界的变化。②黄郎:即黄头郎,指船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述顺水行船的状态,以数字“十日”“千里”突出船行之迅速。
B.第四句以“寸浪寸水”描绘船行艰难的情景,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C.七、八句中“束手”“闲看”写出船只为风所阻难以继续行进的无奈。
D.九、十句写船只转入顺风行驶,像骏马奔走,船速之快,竟无暇招呼。
【2】宋代包恢在《敝帚稿略·答曾子华论诗》中说作诗“状理则理趣浑然”。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它又是如何做到“理趣浑然”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鏊,字济之,吴人。父琬,光化知县。鏊年十六,随父读书,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奇之,称为天下士。成化十年乡试,明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杜门读书,避远权势。弘治初,迁侍讲学士,充讲官。中贵李广导帝游西苑,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反复规切,帝为动容。东宫出阁,大臣请选正人为宫僚,鏊以本官兼谕德。寻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寻以父忧归。正德元年四月起左侍郎,与韩文诸大臣请诛刘瑾等“八党”。俄瑾入司礼,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去,内阁止李东阳一人。瑾欲引焦芳,廷议独推鏊。瑾迫公论,命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逾月,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瑾衔尚书韩文,必欲杀之,又欲以他事中健、迁,鏊前后力救得免。或恶杨一清于瑾,谓筑边墙糜费。馨争曰:“一清为国修边,安得以功为罪?”时中外大权悉归瑾,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而芳专媕阿,瑾横弥甚,祸流缙绅。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疏三上,许之。赐玺书、乘传、有司给廪隶,咸如故事。家居十四年,廷臣交荐不起。世宗即位遣行人存问鏊疏谢因上讲学亲政二篇帝优诏报闻官一子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复诏有司存问未几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谥文恪。鏊博学有识鉴,文章尔雅,议论明畅。晚著《性善论》一篇,王守仁见之曰:“王公深造,世未能尽也。”少善制举义,后数典乡试,程文魁一代。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弘、正间,文体为一变。
(选自《明史•王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即位/遣行人存问鏊/疏谢/因上讲学/亲政二篇/帝优诏报闻/官一子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复诏有司存问/未几/卒年七十五/
B.世宗即位/遣行人存问鏊/疏谢/因上讲学/亲政二篇/帝优诏报闻官/一子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复诏有司存问/未几卒/年七十五/
C.世宗即位/遣行人存问/鏊疏谢/因上讲学/亲政二篇/帝优诏报闻官/一子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复诏有司存问/未几/卒年七十五/
D.世宗即位/遣行人存问/鏊疏谢/因上讲学/亲政二篇/帝优诏报闻/官一子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复诏有司存问/未几卒/年七十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长官为祭酒,副职为司业。
B.文王指周文王,名姬昌。他是周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C.内阁指明清两代的政务机构,清代内阁有三殿,即保和、文渊、文华。
D.乘传指乘坐驿车。文中指乘坐驿车还乡,这是朝廷对退休大臣的一种礼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鏊才华卓异,科场十分顺利。少年时,他的文章就极受人赏识。后来接连考中了解元、会元和探花,授官编修后,仍然闭门读书,远离势要。
B.王鏊恪尽职守,善于进言规劝。李广诱惑皇帝游玩,王鏊趁讲学之机,叙述文王不敢游猎无度的史事,又反复劝谏,皇帝为之动容,不再出游。
C.王鏊为官正直,极力挽救同僚。刘瑾想要害死韩文,又想中伤刘健、谢迁,王鏊极力营救,才使他们得以免祸。后又主持正义,为杨一清辩解。
D.王鏊博学能文,扭转险怪文风。其文章典雅,议论明快,擅长制举,多次担任乡试主考官,取士崇尚经学,摒弃险恶怪异之文,使文风为之一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出阁,大臣请选正人为宫僚,鏊以本官兼谕德。
(2)时中外大权悉归瑾,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场景一:2017年12月8日,3岁的军军发高烧,送医时四肢抽搐,意识模糊。为避免孩子窒息,医生将手指伸进他嘴里,忍痛帮他抵住舌头。好转复查时,军军向医生鞠躬致谢,医生也鞠躬回礼。
场景二:寒冬,他的衣衫却很单薄,头发被冰花覆盖,眉毛和睫毛上结了一层冰霜,小脸被冻得通红,手上也满是冻疮,他仍然坚持天天上学。他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
以上两个场景哪一个更能打动你,引发你的联想,触动你的心灵?请选择一个关键词表达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将题目“我的生命不能没有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记叙文。要求:(1)根据以上任意一个场景的含意定题、选材;(2)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