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雨雪,武卧啮雪
A.蝉蜕于浊秽 B.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却匈奴七百余里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屈平属草稿未定
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D.亡走赵,赵不内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致大海》的作者是普希金,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C.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D.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4、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 )
A. 《左传》 B. 《公羊传》 C. 《谷梁传》 D. 《吕氏春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 不论政界还是军界,对于贪腐现象,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养虎遗患,更不能挂一漏万,让贪腐者存有侥幸之心,而是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B.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安之若索。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处乱不惊,是一种境界,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走出困境。
C. 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爱莫能助。
D. “转基因玉米”事件的双方涉事者首鼠两端、各执一词;转基因技术本身没有错,最重要的是关系民生的科学试验都必须履行法律审批程序。
E. 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花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方言,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蹿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得很!”
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945年于延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凡的世界(节选)》中“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平凡的世界(节选)》中“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荷花淀》一文中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D.《荷花淀》一文中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2】请举例简要分析《平凡的世界(节选)》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荷花淀》一文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4】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里,描绘出春潮涌涨、平野开阔、顺风扬帆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被说服,满面春风,开怀畅饮,最后与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3)荷子《劝学》中,在运用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和“直木为轮”三个比喻后,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蒹葭》中“_______ ”句表达了清晨的露水尚未干的意思,“________ ”一句表达了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还没被蒸发完的意思。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 苇叶”比喻小船,写出了 他泛舟赤壁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美妙感受。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秦人对六国 掠夺来的珍 宝毫不珍惜、生活奢侈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引用了《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大鹏飞往南海的情景。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和家愁国恨难以排遣的情愫。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之志,也难免会“__”。
(3)《《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的美景。
(3)《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观点。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谒山①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辨骚
南北朝·刘勰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①,忠怨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于托云龙,说迁怪,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②,夷羿射日,谲怪之谈也;依彭咸③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离骚》《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快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故才高者捥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效唾可以穷文致。
(有删改)
【注释】①宋玉《九辩》中有“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兮九重!”句。②屈原《天问》中有“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句。③彭咸:相传为殷商时的贤大夫,因谏君不听而投水自杀。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 仪表:形式
B.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 耿介:光明正大
C.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 骨鲠:正直、刚强
D.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欢唾可以穷文致 顾盼:指极短的时间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所指代内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 其:指《楚辞》 彼:指“观兹四事”中“四事”的具体内容
B.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其:指《九怀》 之:指屈宋
C.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 其:指《楚辞》
D.故才高者捥其鸿裁 其:指《楚辞》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
自《风》《雅》息声,就没有人再延续创作那样的诗了。
B.将核其论,必征言焉
要考查《楚辞》的内涵主旨,必须揣摩《楚辞》的语言特点。
C.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
因此知道《楚辞》,内容上效法三代的经书,但也夹杂着战国的风气。
D.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
所以《楚辞》的气概压倒古人,辞藻超越当今世人。
【4】下列对作者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四家”对《离骚》无论褒贬都流于表面,赏鉴不够精当,未加以认真考查。
B.《楚辞》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或庄重同《风》《雅》,或虚夸怪诞异于经典。
C.《离骚》《九歌》等篇章各有其特色,表明《楚辞》精彩绝伦,独步古今。
D.《楚辞》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后人只学到了它的皮毛。
【5】按要求完成小题。
(1)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四家”对《离骚》的评价,请分别概括“四家”的观点。
(2)结合下面《离骚》(节选)的内容,对刘勰评价“骚体”作品的某一观点加以阐释。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
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