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 宁愿/宁静 差距/差不多 遗臭万年/无色无臭
B. 强求/牵强 供给/供电局 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C. 宿敌/宿将 露珠/露马脚 含情脉脉/一脉相承
D. 角斗/角色 和泥/和稀泥 寡廉鲜耻/鲜为人知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3、被誉为中国古典家具材质之冠冕的是( )
A.紫檀
B.黄花梨
C.红木
D.楠木
4、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 可爱的中国 蓝蓝的天 打篮球的
B.聪明伶俐 漂亮美观 我或者你 勇敢而顽强
C.谈谈理想 统筹方法 练练书法 安贫乐道
D.打开文件 主要原因 新闻记者 四川成都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史前人类处于蒙昧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落所在的位置总是获取水源、食物的理想地带。
①因而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②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
③将寻觅食物视作根本之务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2025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三大行动”,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法制建设、强化评估监测四个方面提出保障要求。
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思维观念等密切相关。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民众思维开放;反之,通语普及程度低的地方,其区域经济往往比较落后,民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思维认知、家庭教育也相对落后。
③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说:“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有学者在对统计数据做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至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
④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⑤当然,在做好通语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通语推广普及与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这本身也是乡村全面振兴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钟超《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原载《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等部门将从加强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保障通语的推广普及。
B.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由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
C.一个地区的通语普及程度越高,往往该地区的市场经济越发达、民众思维越开放。
D.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完成了乡村全面振兴任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论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总领全文。
B.文章第③段引用有关语言学家的论述,论证了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C.文章第④段以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例,说明国家对语言扶贫的高度重视。
D.文章最后指明推广普及通语的同时,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论述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其收入存在一定的影响,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越强其经济收入就越高。
B.提升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是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
C.语言扶贫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发挥通语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乡村振兴就不再需要“输血”。
D.在文化方面,推广普及通语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有机统一,将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作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心浮气躁的坏处。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五壮士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写出了蜀道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祖国江山多姿多彩,引无数诗人为之挥毫。在李白笔下,天姥山雄奇高峻,“_______,______。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苏轼笔下,长江波澜壮阔,“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在毛泽东笔下,橘子洲头深秋绚丽,生机盎然,“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只会抱怨没条件读书;有人却选择随时随地用电子阅读器读书、用手机app“听书”,借助各种手段获得“阅读”的快乐。这正所谓“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
②屈原在《离骚》中描写君主荒唐糊涂,不能明察老百姓心声的句子是:“ , 。”
③《师说》中作者说明自己写作此文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讲到种树的经验,郭橐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如何才能使树木顺应天性按其本性生长。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金陵秋景图。
(3)“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②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③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④。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南归后任汪陵知府,送友人前往汉中前线任军职所作。②汉高祖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③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④楚楼:见宋玉《风赋》中楚王语“快哉此风”。庾台: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感情基调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句异曲同工,“洗尽”二字指金军残杀百姓的血污已随时间的流逝消散殆尽。
B.“破敌金城”二句承前句展开,追忆朋友先人的伟大功业,“雷过耳”“冰生颊”生动再现了征战时的壮烈慷慨。
C.下片写自己无物可送,只能以杯中之酒为朋友送行;最后三句叮嘱友人不要忘记二人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D.辛词长于用典,下片化用战国冯谖遇冷不平、弹铗而歌,东汉马援马革裹尸及枚乘诗句等典故,意蕴颇丰。
【2】有评论者称“此词充满贺友人军职升迁之喜,全无哀婉伤感之意”,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试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王李业之舅王仙童,侵暴百姓,御史弹奏;业为之请,敕紫微、黄门覆按。姚崇、卢怀慎等奏:“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无所枉,不可纵舍。”上从之。由是贵戚束手。闰月丙子,申王李成义请以其府录事为其府参军,上许之。姚崇、卢怀慎上言,“臣窃以量材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故之恩,得以官爵为惠,踵习近事,实紊纪纲。”事遂寝。由是请谒不行。或告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怨望语,下紫微省按问。姚崇、卢怀慎言于上曰:“幽求等皆功臣,乍就闲职,微有沮丧,人情或然。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贬幽求为睦州刺史,绍京为果州刺史。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重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B.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C.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D.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指敕令,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一种,一般适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事件。
B.丙子,指纪日方法。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按顺序依次搭配在一起以纪年、月、日。
C.谢,本文中意思是道歉,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的“谢”意义相同。
D.事,本文中意思是政治事务,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事”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王向皇上请求授予部下官职,姚、卢二人认为量材授官是有关部门的职权,皇上赏赐官爵会扰乱朝廷纲纪。他们的建议被采纳,请托之风遂止。
B.姚、卢二人向皇上进谏,刘幽求等人功劳大,深受恩宠,被安排闲职有所埋怨是人之常情,将其下狱会使天下人震惊。意见最终没有被听取。
C.姚崇因丧子告假期间很多政务被积压,同为宰相的卢怀慎不能裁决。皇上表示天下大事交给姚崇,卢怀慎只需安坐着安抚雅士俗人就可以了。
D.姚崇制定的法度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被更改,虽然比不上管仲、晏子能将制定的法度终身实施,但也称得上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对此也颇为得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无所枉,不可纵舍。
(2)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5】司马光对姚崇、卢怀慎这对宰相的行止,发表了精彩的评论,指出了同朝为官良好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2月24日,平安夜,昆明。金碧广场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没人售卖也没人喷洒飞雪。顺城中央广场,灯光明亮,歌声嘹亮,一群孩子在演唱经典圣诞歌曲,投入的表演、稚嫩的童声赢得了全场的喝彩。
环卫工人说:“今年街上的垃圾比往年少,我们基本上都是11点半就下班了。”安保人员说:“刑事警情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持续良好。”网友说:“对平安夜没有多少感觉,再不像以前那么激动了,想来,还是先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更有意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