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
2、瑞士首都是?( )
A.伯尔尼 B.苏黎世 C.日内瓦 D.洛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 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 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 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时称“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相传为帝尧所造。1964年版《大英百科全书》采纳了这种说法,__________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__________。隋唐时围棋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两宋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等原因,围棋得到长足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围棋的价值主要在于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的游艺娱乐活动。
A.乃至 蔚然成风 附庸风雅 老少无欺
B.乃至 运斤成风 风雅之事 老少无欺
C.甚至 运斤成风 附庸风雅 老少皆宜
D.甚至 蔚然成风 风雅之事 老少皆宜
5、《关雎》一诗为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出自《诗经》中的( )
A.《周南》 B.《大雅》 C.《小雅》 D.《召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一个特定的结局,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评论者所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指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即人物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病疾。正是这种痼疾,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于下层人民,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纯朴的品德,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美的人性”,文中的爷爷、翠翠、天保和傩送等人物,是人性美的代表。
B.沈从文创作《边城》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其实是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C.作者认为永远不要相信创作故事的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谈,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要以作品为依据,通过作者笔下的故事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D.《边城》的结尾在人意料之外,可以说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这个悲剧是由天保出门闯滩意外落水死亡导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针对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来论述,指出了多数评论者错误的观点。
B.第二段要论证的观点是,《边城》不仅讴歌了湘西的人性美,也揭露了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文本引用劳伦斯的话属于引证法。
C.道理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本文通篇结合沈从文的《边城》来讲道理,没有举例论证,说理清楚明白,让人心服口服。
D.这篇短文的论证语言十分的生动形象,说理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些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这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这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
B.《边城》悲剧的结局,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而“命运的不确定性”源于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这痼疾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
C.《边城》所表现的“人性”内涵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金子”指边城人民身上体现的民族美德,而“沙子”指边城人民身上的性格缺陷。
D.《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而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仅仅看到了作品中美丽的光环,看不到迷信思想投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沉痛地表示,世上因为缺少伯乐,即使有千里马,千里马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会有千里之名。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感到烦闷抑郁,潦倒失意、走投无路,他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而无奈的感叹。
(3)白居易《琵琶行》中叙述自己来到江州后并不是没有音乐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这些音乐不合自己的趣味罢了。
10、⑴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⑵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⑶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⑷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论语》)
⑸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⑹叫嚣乎东西,_______。(柳宗元《捕蛇者说》)
⑺ 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 ,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①
柳宗元
君不见
夸父逐日窥虞渊②,跳浪北海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③,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烽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④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⑤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后。②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③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④竫人:古代传说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同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⑤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带有寓言性质的古体诗,诗人巧妙地借用“夸父逐日”的传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不满和愤懑。
B.“狐鼠蜂蚁”暗喻满足现状、不思变革的官僚势力,“北方竫人”是指保守落后、反对变革的愚民。
C.前四句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
D.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表现出诗人对夸父情感的矛盾心态。
【2】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有何不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
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四百六十二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B.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C.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D.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也指没戴帽子。
B.《灵枢》,又称《灵枢经》,宋末元初医学著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在针灸学上有着较高的权威。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文中引作比喻。
D.阴阳,古代思想家把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文中指中医的假设性概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安时出身世医家庭,自幼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营向他传援《脉诀》。他却认为过于浅显,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融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息。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选》,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入深,沉着仔细。他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做到活人无致,医德高尚。他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守护人。70多年来,他们扎根大漠,无私奉献,精心保护和修复敦煌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合理开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作为青年学子,面对几代莫高窟人的高尚举动,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