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天水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今,既然我已经把这些似乎痛苦和不堪的经历写出来,就说明我已经鼓足了足够的勇气来承受这一切——包括人们的____ _,窃窃私议。

    ②相比这些连自己出生何地,父母是谁的孤儿们来说,我们都是幸福的。至少我们对自己的对自己的_____ _一清二楚,不存在类似的“寻根”痛苦,不要费心地想去揭开如迷雾般的身世之谜。

    ③在高考中,一些地区每年的高考录取比例相比较而言远高于其他地区,这导致有些低录取地区的考生便_____ _,费尽心思来取得高考录取概率低地区的户籍。

    A. 颠倒黑白   来龙去脉   巧发奇中

    B. 颠倒黑白   前因后果   暗度陈仓

    C. 蜚短流长   前因后果   巧发奇中

    D. 蜚短流长   来龙去脉   暗度陈仓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看,新诗与旧诗是诗坛两朵鲜花。诗歌作为一门艺术,  ①  有新旧之别。新旧之分仅是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作出的区分,  ③  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的价值不断增长,  ④  因为所历年代的久远。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 ⑤  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  ⑥ 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新旧诗歌中都不乏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使用我厂的新型装修材料,定能使您的住所蓬荜生辉,受人艳羡。

    B. 时间关系,我先说到这里吧,下面欢迎在座的各位高人狗尾续貂。

    C. 笔者也在这里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高见。

    D. 他的邀约并非不情之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慎重选择。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撤镇设市而刷屏网络的浙江苍南县龙港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勇于打破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走上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发展之路,最终完成从乡镇向城市的飞跃。

    B.据媒体报道,谷歌的GMS服务将不再授权给华为手机Mate30系列,谷歌没有禁止华为Mate30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10系统,但禁止华为手机安装谷歌全家桶服务。

    C.6G是把陆地无线通信技术和中高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短距离直接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解决通信、计算、导航、感知等问题,实现全球覆盖的高速宽带网。

    D.为期3天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联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世界33个国家及地区的近6000多家展商展示了各自最新开发的各类纺织产品。

  • 5、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小强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小强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便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

    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

    B.爷爷,您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吗?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

    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您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瓦浪如海

    肖复兴

    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瓦,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他对此情有独钟。

    同样作为建筑师,张开济之子张永和先生,对于这些由鱼鳞瓦所呈现的灰色,拥有着和贝聿铭先生同样由衷的情感。这位从小在奶子胡同里长大的建筑师,对这样的鱼鳞瓦再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装点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的绿色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他说的真好,特别是他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真的是太好了。是的,只有北京房屋上面那些瓦,才能呈现一片瓦浪如海。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是在灰色的层层瓦浪的衬托下,才呈现,才拥有的。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

      对于那时候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气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另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浸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断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和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呢?还曾经有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

    其实,这种狗尾巴草,童年时就曾经见过,它们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风吹日晒,瓦缝之间一点点可怜的泥土早就风干,变得很硬,不知道狗尾巴草是怎么扎下根的,一年又一年,总是长在那里,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强而持久。

    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新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却被楼房遮挡得看不到远处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我忽然想起余光中先生写过的一首题为《狗尾草》的小诗:

    最后呢,谁也不比狗尾草更高,

    除非名字上升,向星象看齐,

    去参加里尔克或李白。

    此外,一切都留在草下。

    在我的眼前,在那一片灰色的鱼鳞瓦前,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改成这样:此外,一切都留在瓦浪下。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有删改)

    (注释)里尔克(1879-1926),奥地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诗人。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首段把鱼鳞瓦比作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既开篇点题,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北京四合院房顶瓦的独特之处。

    B. 文中之所以说“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说得“太好了”,就是因为此句蕴含了张永和对鱼鳞瓦由衷的喜爱之情。

    C. 作者选取四合院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以及往昔儿童们的游戏等片段,但都围着房瓦展开,都是鱼鳞瓦下的生活展现。

    D. 文章将鱼鳞瓦与某些老房子换下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进行对比,突出了鱼鳞瓦的美观、结实等特点。

    E. 文末改“一切都留在草下”为“一切都留在瓦浪下”,这既突出了狗尾草,又兼顾到鱼鳞瓦,显得文脉贯通,章法严谨。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3文章三次提到瓦缝狗尾草,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4从全文来看,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进行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追击敌军要把握时机,要在士气敌竭我盈时追击,同时要注意观察敌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出击。

    (2)《师说》在第3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文章开篇“____________”遥相呼应,并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3)杜牧的《阿房宫赋》第1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阿房宫占地广、宫殿高的特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说虽然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________”,即能够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而能够如此的原因是“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 9、蜀相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描写祠堂内幽静的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孔子对富贵和道义的态度。

    (2)《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郦道元《三峡》)

    (2)了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6)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7)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8)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②《高唐赋》载,楚襄王爱慕神女并苦苦追求,而神女无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

    B.上片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眉来眼去”看到的“水光山色”。

    C.“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指佳人将离开陈季陵。

    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还多处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上下阕末尾运用的典故在本词中各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之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撰太子接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贞观十八年,高宗初立为皇太子,尚未尊贤重道,太宗又尝令太子居寝殿之侧,绝不往东宫。散骑常侍刘洎上书曰: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父异宫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假令供奉有隙,暂还东朝,拜谒既疏,且事俯仰,规谏之道,固所未暇。陛下不可以亲教,宫寀无因以进言,虽有具寮,竟将何补?

    太宗乃令洎与岑文本、马周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第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父异宫/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

    B.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父异宫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

    C.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父/异宫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

    D.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父/异宫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中智之人无恒”与“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中的“恒”字意思相同。

    B.“诚由近习”与“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诚”字意思相同。

    C.“少能自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意思不同。

    D.“时议善之也”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用古之帝王从贤士教诲而为圣君,受小人影响而亡国的例子,告诫大臣要举荐正直忠信的人来做太子、诸王的老师。

    B.唐太宗深知帝王之子生于深宫,长大后易骄奢淫逸,于是选择自己信任的王珪为魏王师并要求魏王见到王珪要像见到自己那样。

    C.唐太宗下令撰写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给予太子老师极高地位:要求太子走出殿门迎接师父,先让师傅坐,师傅坐下,太子行拜礼后才能坐。

    D.高宗刚被立为太子时不尊贤重道,太宗又曾命令其陪伴自己左右,刘洎上书指出太子应回东宫接受教育,被太宗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

    (2)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奉献甚至牺牲的前辈,以史明志,学史力行,永远保持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不断蓄积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以上材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