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2、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整体的,_______有局部的,_______是虚构性的作品,还是现实主义的文章,__________离不开想象。
A.更 不论 都
B.也 不论 都
C.更 即使 也
D.也 即使 也
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逞辨 篡改 沽名钓誉 廓然无累
B.蛀牙 撰写 立杆见影 飞扬跋扈
C.逃窜 教梭 莺歌艳舞 崭露头角
D.累赘 高梁 大煞风景 沧海桑田
5、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拓(tà) 忌讳(huì) 悚然(sǒng) 监生(jiān)
B. 鄙薄(bó) 炮烙(pào) 踌蹰(chú) 新正(zhēng)
C. 草窠(kē) 谬种(miù) 搭讪(shàn) 执拗(niù)
D. 蹙额(cù) 窈陷(yǎo) 踝骨(luǒ) 间或(jiàn)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腥草
刘群华
①故乡的古拙在一簇茂盛的鱼腥草面前显得那么疲惫和空阔。阳光打望了村头的古柏就径直晒在吊脚楼的瓦檐上。土坪边的桃花早谢了,梨花也慵懒地落得没了踪影,仅葱翠的鱼腥草的阔大叶片上滚圆的露珠反射着据说年代久远的太阳表面的光。
②一个差不多人去楼空的村子,作为一簇鱼腥草的繁荣,连森林里喧嚣的鸟都不敢透露一丝半点的荒芜。老人们在土坪边安详地乜斜着眼,似乎被遗忘在命田村萧条的时光里。
③鱼腥草在命田村的东山最为常见。东山在命田村狭长的东面,纵横的沟壑较深,一条条像包子上的褶皱,森林树木,杂草丛生,过去是野猪、麂子、兔子和野狼的家园。东山的山坡和缓,一梯一梯地往上叠。山脚较山腰及山巅平坦些,三十几度坡的样子。这么斜躺的山脚像个锅底,有条清澈的溪从山顶哗哗放下来,沿山边打了几个圈圈,滋润了好大一片潮湿的荒地。荒地上的乱石嵯峨,一堆一堆的,鱼腥草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④与鱼腥草相亲相邻的杂草很多,有钩藤,有络石藤,这些植物都长得绿油油的,比乱石堆里的泥土还黑褐还肥硕。鱼腥草不似钩藤那么张扬,昂着头攀着树枝探上了树梢,还雄赳赳地生着一节一节的双钩,企图把那轮泅染了夜的月色勾引下来。它也不似络石藤那么低调,在裸露的石头上像撒渔网一样捕得一片青翠,最后不见石头的嶙峋。鱼腥草居它们二者之间,高不过两尺,像一蔸青菜一样抽芽展叶地拔节。它的叶呈椭圆形,但大小不一。
⑤鱼腥草是一年生的植物,在它沧桑的目光里,见过春天万物的复苏,也见过夏天万物的繁华,更见过秋天万物的衰败。一生的遗憾唯没见过冬天白雪皑皑中万物的养精蓄锐。在冬天美妙的世界里,冰雪的晶莹捧着鱼腥草的枯茎,在寒风中摇曳。一簇鱼腥草就这么固执、不屈、英雄地刷着存在感,大自然对它的存在也是卑微的注视,似乎在万物生存的沟壑里,鱼腥草只是可有可无地存在罢了。
⑥鱼腥草默默地生长着。在东山,鱼腥草听着蚯蚓和蝴蝶的声响慢慢地长。当它身边的树绿浓了,花开了,接着就谢了,鱼腥草被小孩的手捏着,用锄头挖进竹蓝里,通过黄昏时祖父或祖母悠长的呼唤,就会成为桌子上一盘鲜嫩鲜嫩的凉拌菜。这时,鱼腥草的叶茎被摘了,留下白嫩的细根,它的根像后山掘地行走的竹鞭,像稻田里一摊夏天里开花的藕节,像一团交错开着茅草花的茅根,像沼泽之地依偎着野鸭的芦根。它们躺在木砧板上被切成寸许长的一节一节后,放适当的盐和红辣椒即可食用了。
⑦鱼腥草在命田村除了东山有,西山也有。西山的坡陡,六十度以上的坡像人翘起的手掌,人倘若要爬上去,必须像狗刨地一样累得气喘吁吁,而碎石也沿着人的脚步向下狂奔。西山的地理环境比东山更严峻,崖头乱生,张牙舞爪。这里的鱼腥草长得瘦小,大概是缺乏滋润鱼腥草的肥沃厚土和被一条溪清澈环绕的缘故。但是杂树更多更苍虬,大凡村里要些木质坚硬的木头来做锄头柄或杵棒,便到西山来找。他们认为土地贫瘠的西山,草长得细和矮,树长得慢而枯黄,但木质纹理紧,坚硬且耐磨。所以当东山的鱼腥草被小孩们挖完了,大伙很快就抢占西山的山头。
⑧鱼腥草与西山的左邻右舍十分和谐。左邻的草多是败酱草、茅草、鬼针刺,都是一尺两尺多高,再高也高不过鱼腥草的头。鱼腥草拥抱在这些草的周围,像一团青春的面孔,仰着头眺望春天和夏天从左边滑过。右邻是木槿树、松树、小栗树,像村庄里乌漆的吊脚楼,还住着一窝小鸟儿。有时有几条蛇来串串门,有时会是一队远行的蚂蚁,威风凛凛地爬过。在西山的鱼腥草的世界里,与东山的鱼腥草看的想的都截然不同。一方水土养什么人,一方水土也养什么植物,甚至连思想也无法雷同。
⑨西山的阳光在早上比东山染得浅,有一段红,有一段不红。这时的西山不再寂寥、空虚、无趣,鱼腥草也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像一个个奋发的握紧了拳头的人,除了偷闲听些鸟儿啁啾的鸣叫,还会听到小锄头一锄一锄叩在石头上的砰砰响,及三五个一伙的嬉闹或吆喝。西山的季节在鱼腥草收购的季节最繁忙,最快乐,它有荒莽之山的广阔和雄伟,它有树木的荫凉和温暖,呵护着这些父母远在天边打工的小孩。
⑩我也曾经是挖鱼腥草的一员。那些年在东山和西山挖到的鱼腥草,一直维持着我一到三年级的学费和夏天的凉鞋钱冬天的棉胶鞋钱。或者还可扯一身新布料。那些年能够自食其力地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一直是我们命田村小孩的全体愿望。
⑪有时我想,故乡也是奇怪的故乡,为什么在富裕的他乡总忘不了贫瘠的故乡?或许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那些草木的灵魂早与人的灵魂缠绕在一起,根本切割不开了,像如今有了这些小孩,鱼腥草才会在故乡踏踏实实地繁衍、繁茂,而故乡有了这些鱼腥草,小孩才会有童年的无邪和快乐。
⑫命田村的东山和西山,都是故乡的山。这两座对峙的大山既是我的故乡,也是鱼腥草生长的故乡。在嶙峋的山脚捧着一条甜蜜的河,由南向北穿过,其间的底蕴,让鱼腥草有拼命去看外面的动力和豁然宽阔的梦想。
(有删改)
【1】本文以“鱼腥草”为题,却着力写“东山”“西山”,分析其在构思上的作用。
【2】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似乎”别具匠心,请分析其妙处。
【3】文章多采用拟人化手法描写鱼腥草,请加以赏析。
【4】有人认为删去第⑫段主题表达更集中,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螃蟹虽“六跪而二螯”,但是用心浮躁导致“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所以就产生了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比“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 (屈原《离骚》)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大道之行也,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8)人有不为也,_________。 (《孟子〃离娄下》)
10、(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停止。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11、根据要求补写句子。
(1)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以醉酒的方式表现了自己旷达乐观心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 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精神。
(5)温庭筠在《商山早行》里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使人联想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画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出了清明物候的清新,临安雨巷的秀美,后人评价其“绘尽了江南春的神魄”。
(7)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度荆门望楚①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以上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青年时期为应试、为漫游,初次出巴蜀入荆楚途中所作。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③送别:指诗人告别故乡亲友。
【1】这两首诗,构思相似:首联都___________,突出远游,紧扣标题;颔联、颈联都写景,_______;尾联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层层推进,浑然一体。
【2】简析两诗尾联在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共诸君踰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B.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C.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D.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等。刘邦、刘备都曾担任过亭长。
B. 燕蓟: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历史上其称谓和辖制区域曾有多次变化,如燕都、蓟城、涿郡、幽州等,但皆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而闻名于世。
C. 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D. 《后汉书》:该书由南朝宋范晔所撰,它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虚心听取部下意见。吴汉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他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但通过诸位将领的劝说,吴汉情绪振作起来,鼓舞将士。
B. 吴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敌人在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而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率兵给皇帝送信寻求帮助,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
C. 吴汉善于激励士气,省得战士爱戴。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自若,就将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
D. 吴汉作战勇猛,多谋善断。吴汉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前进。他带着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一段时间,北京、太原等地先后举办了以“记忆的时光”为主题的改革开放实物展,展品中有许多承载着家庭或个人记忆与故事的老物件。据主办方讲,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参观者置身于鲜活的实物中,感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时光的变迁,认识到变化的痕迹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在这四十年里,有许多人,为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离开家庭去打拼、去奋斗。他们开阔了眼界,改写了人生,也改变了国家的发展轨迹。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时光就是一个博物馆,你过得丰盈,时光博物馆就丰盈;你不断成长,时光博物馆就能成长。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写出你自己的时光故事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