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即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B.“闭关主义”的表现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C.“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D.“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是“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2、下列针对各个行业所写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彩凤双飞,谁牵梦里红丝线;灵犀一点,好结缘中并蒂莲。(婚姻介绍所)
B. 瑞芽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烟草店)
C. 步履安常无虞陨越,奔驰稳健何患崎岖。(鞋店)
D. 喜笑怒骂天下事,愁哭哀乐人间情。(戏曲舞台)
3、当代知名的服装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服装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服装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服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
A. 服装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服装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B. 知名服装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C. 调查显示,服装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人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D. 在服装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服装设计学校。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视息人世 息:休息
B.以荐报床,以石报枕 荐:草褥子
C.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罹:遭到
D.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仇:报答,报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安土重迁,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在异地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辛的生活。
B.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出类拔萃地浪费一生。
C.1945年,声名显赫的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 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 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 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 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 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 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 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 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8、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2)“家住吴门,_____”出自北宋词人_____的《苏幕遮·燎沉香》。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美在哪里?美在自然:王勃于秋日登临滕王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九月之景,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崔莺莺于秋日送别张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离愁别恨,表现出人世间的凄美忧伤。美在精神: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怨而作《离骚》;朱柏庐谆谆教导子弟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丝一线亦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从而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古仁人”的“忧”的具体内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
吴潜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的“酿花”之语暗含着花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生动而别致。
B.这首词先言百花竞放,再写杨柳带烟,这些典型景象引发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想象。
C.词人身体不好,只能策杖行走,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进山采撷、临水垂钓。
D.有人认为一品高官值得艳羡,却不知他们也有必须处理繁杂事务的劳烦。
【2】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之乐的向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考讳洵,赠太子太师。丁先君忧,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置之官告院。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上书议其不利,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乃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绍圣元年,遂以本官知英州。寻复降一官,未至,复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独以少子过自随。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选自苏辙《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B.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C.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D.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考”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父”指父亲的父亲,“曾大父”指苏轼的曾祖,苏轼一家四代人都做过官。
B.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阕、终丧都有类似意思,古时父亲去世需居丧二十七个月。文中指“丁先君忧”指苏洵去世后,苏轼服丧。
C.表,是臣子送呈君王的奏章,多为大臣根据事件逐条陈述意见或建议,议论性较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在分条陈述北伐的理由。
D.庄子,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想象奇幻、汪洋恣肆,《逍遥游》便出自于此,表达了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不惧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想进行科举改革,而苏轼则建议皇帝治国不宜急速,最终这件事没有立即施行。
B.苏轼遭受诬陷,受尽酷刑。在御史台的监狱,言事者想置他于死地,长时间施用酷刑,但最终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
C.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D.苏轼读《庄子》,感慨《庄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语言,并受此启发写出了《中庸论》,其言辞简洁精妙,都是古人所没说明白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
(2)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
14、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文字描述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特征,并提几点预防近视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 6岁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青少年总体 | 来源 |
2018年 | 14.5% | 36% | 71.6% | 81% | 53.6% | 教育部2019年11月5日“教育奋进看落实”系列通气会第五场 |
2020年 | 14.3% | 35.6% | 71.1% | 80.5% | 52.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7月13日新闻发布会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