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乌兰察布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位抗战老兵,时常提到自己被日军强掳至中苏边境做劳工的经历,可一旦被追问,却又总是语焉不详,似乎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②欣赏树洞画的市民络绎不绝,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无不啧啧赞叹,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拍案而起

    ③大学期间,他开始在创新设计方面崭露头角,还曾获得过收音机制作大赛一等奖。时至今日,亲朋好友要设计新房,都会想到他。

    ④当德江的移民车队经过280公里的跋涉缓缓驶入大龙大德新区时,热情的当地干部群众胶柱鼓瑟,夹道迎接来自德江的移民百姓。

    ⑤广西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积极与世界各国许多城市签订了城下之盟,目前已与世界五大洲的34个国家结成103对友好城市。

    ⑥在这部创造了票房传奇的话剧中,许多一线明星一起用炉火纯青的演技,为观众展示了一出现实主义京味大戏。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 2、“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鲁迅先生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对这两个推理,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

    A.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B.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C.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

    D.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

  • 3、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近日,远方公司发现在上海、南京等地,②部分企业和个人偷着用张先生的照片,③以张先生的名义,为他们所提供的盈利性演艺活动进行虚假宣传,该行为极大地误导了观众,同时也严重地侵犯了张先生的姓名权、肖像权和远方公司的合法权益。经公司授权,④本律师特此说一声:敬告相关企业和个人,立即终止侵权行为,⑤要不然,张先生和远方公司将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曾经的海洋梦想老三样,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对于海面之下隐藏的深海神秘世界,则只是浅尝辄止

    ② 对于一个经历过贫困童年的富翁来说,对于大金额的支出,他会随随便便,甚至显得有些铺张浪费;对于小金额的支出,他则不得不与自己根深蒂固的吝啬性作斗争。

    ③ 拉丁美洲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之害,这形成了拉美人民在苦难中反思和抗争的传统,并铸就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拉美电影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

    ④ 一大早,贫困户高某等两位村民就遭遇了烦心事:一夜之间,他们放置在林地里的九个蜂箱不胫而走,里面还有蜜蜂和即将采收的蜂蜜,至少价值一万多元。

    ⑤ 一套良性运转的评价体系首先当然是明察秋毫的眼睛,同时也要讲理想信念、社会责任、道德引导;但真正做到“赏优罚劣”,不能只有理念倡导,终究还是要制度确保。

    ⑥ 同学们,无大志者不成大气,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⑥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窗的话语

    梁晓声

    当人的目光注视在另一个人的脸上时,吸住它的必是对方的眼睛。

    当人走近一所房屋,或一幢楼,首先观看的,必是窗子。

    窗是房或楼的眼睛。

    ④从前的哈尔滨是一座俄侨较多的城市,房檐下,俄式的窗是一道道风景。对小时候的我而言,具有审美的意义。我想,我对窗的敏感,大约也是儿童和少年对美的敏感吧?普遍的俄式的窗,四周都用木板进行装饰,如同装饰一幅画画框。木板锯成各式各样的花边,有的还新刷了乳白色的、草绿的、海蓝色的、米黄色的、深紫色的或浅粉色的油漆,凸显于墙面,煞是美观。俄式的窗带窗栅,窗栅却是两块能开能合,合起来严密地从外面遮挡住窗的木板。不消说,那也是美观的。

    ⑤于是住在房子里的人家,一早一晚多了两项生活内容——开窗栅和关窗栅。早晨开窗栅,它向窗的两边展开,仿佛一本硬封面的大书翻开着了。夜晚关上,又仿佛舞台的闭幕。窗栅是有专用的锁的,窗栅一落锁,如同带锁的家庭日记被锁上了。那时的窗,似乎代表着一户人家进行无声的宣告——从即刻起,那一家人要独享时间了。有的窗栅朽旧了,从裂缝泄出了屋里的灯光。而早晨窗栅一开,又意味着一户人家可以接待外人了。开窗栅和关窗栅,是孩子的义务。小时候的我,特别羡慕那些早晚开关自家窗栅的孩子。我巴望尽那么一种家庭义务。然而我只有羡慕而已,我家住的破房子深陷地下,所谓窗,自然也被土埋了一半,破碎的玻璃,用纸条粘连着,想擦都没法擦。对于童年和少年的我,那些带窗栅的窗是会说话的,是有诗性的,似乎都在代表主人表达着一种幸福感:看吧,美和我的家是一回事啊!

    ⑥中国有一句话叫“以貌取人”,我从不“以貌取人”,更不会以服裳之雅俗而决定对人的态度。但是坦率地说,我至今习惯于从一户人家的窗,来判断一户人家生活的心情。倘一户人家的窗一年四季擦得明明亮亮,我认为,实在可以证明主人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⑦我家住在一幢六层宿舍楼的第三层。那是一幢快二十年的旧楼,我家住进去也有十几年了。我家是全楼唯一没装修过的人家,但我家的窗一向是全楼最明亮的,每次都由我亲自一扇扇擦个够。我终于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拥有了数扇可擦之窗的梦。我热爱那一份家庭义务。心情好时我擦窗。心情不好时我也擦窗。窗子擦明亮了,心情也似乎随之好转了。

    ⑧下乡后,有次我到连队去采访,翻山涉水,独行二十几里,走得渴了,见一片桦林中有孤零零的一幢小草坯房,前去讨水喝。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为某连队养蜂才住在那儿的老职工。他们那小草坯房的窗,令我叹为观止。窗的四周,用美丽的桦皮将坯包严了。桦皮有黄白两色,且纹理不同。他们竟利用那一种颜色和纹理的差别,经过“剪裁”,拼对出了赏心悦目的图案,看上去古色古香,宛如今天装修公司别具匠心的设计。光滑的桦皮窗台上,罐头瓶里插满开得烂漫的野花。

    ⑨他们告诉我,窗台是草坯房最容易被暴雨淋塌的地方。所以就地取材,想出了那样的办法。

    ⑩他们自我解嘲地说:“不是没有砖没有水泥嘛!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式的办法啊!”

    我不禁赞道:“真美,可惜……”

    那男人见我不说下去,奇怪地问:“可惜什么?”

    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只有我一个人欣赏到了。”

    那女人却说:“也不只你一个人说美。来过的人都说美。我们也不是为别人才费事的啊。自己看着好看,自己心里有份儿高兴啊!”

    而我,霎时间大觉感动。感动于在那种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地方,那么普通的一对中年夫妇,过着那么简陋的生活,心灵中竟保持着对美的那么天然又那么细腻的追求。

    我的一名知青战友,返城后,一家三口租住一间潮湿的地下室,一住就是十来年。他的儿子,从那地下室的窗,只能望见过往行人的形形色色的鞋和腿,于是画以自娱。父亲大为光火,以为无聊且庸俗。现在,他二十三岁的儿子,已成小有名气的新生代漫画家。

    地下室的窗,竟引领了那孩子后来的人生。我曾到过一个很穷的乡村,那儿竟有一所重点高中。据说学生只要进入了那所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重点大学的校门。冠其名曰重点高中,其实校园很小,教室和学生宿舍也旧陋不堪。令我惊讶的是,学生宿舍的所有窗几乎都从里面封上了。用的是厚塑料布加木条。

    我问:“这些窗……为什么是这样的?”

    校长回答:“这不冬天快到了吗?我们江南没暖气,为保暖。”

    我又问:“夏天呢?”

    答:“夏天也这样。山上鸟多,学生们需要的是寂静。”

    “那……不热吗?”

    “热当然是会热的。但如果窗是玻璃的,人就难免会往窗外望啊!我们的学生在宿舍里也习惯了埋头看书。学校要将窗安上玻璃,他们还反对呢!”

    望着进进出出的学生们苍白的脸,我默然,进而肃然。他们的上进,依我看来,已分明地带有自虐的性质。我顿时联想到“悬梁刺股”的典故。窗代表他们,向我无言地诉说着当代中国穷困的农家子女们,鲤鱼跃龙门般的无怨无悔一往无前的志向。我只有默然而已。只有肃然而已。

    我以为,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天冻死前所凝望着的窗了——窗里有使她馋涎欲滴的烤鹅和香肠,还有能使她免于一死的温暖。

    我以为,最令人肃然的,是监狱的窗。在那一种肃然中,几乎一切稍有思想的头脑,都会情不自禁地从正反两方面拷问自己的心灵,也会想到那些沉甸甸的命题:诸如罪恶、崇高、真理的代价以及“一失足成千古恨”。……

    夜半临窗,无论有月还是无月,无论窗外下着冷雨还是降着严霜还是大雪飘飞,谁心不旷寂?谁心不惆怅?窗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似人心和太虚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窗是每一颗细腻的心灵的框。而心是框中画。其人生况味,唯己自知。

    窗是家的眼。

    你望着它,它便也望着你。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俄式窗对于“我”来说,既美好又具有私密性,而“我”对于窗户的关注源于童年、少年时对美的敏感。

    B.“我”喜欢擦窗户,是因为终于圆梦的“我”热爱那份家庭义务,而且明亮的窗会让“我”的心情变好。

    C.第⑧段“叹为观止”意为“让人看了都无法停止”,形容感叹到极点,这个成语表达作者的惊异之情。

    D.第段的开头“地下室的窗,竟引领了那孩子后来的人生”,从结构上起到引出后文的作用。

    E.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窗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并不单纯是憧憬、喜爱和感动,还有无奈、揪心与反思。

    【2】文章记叙了几件和“窗”有关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3】第段和第段作者多次使用“肃然”这个词,加点的两个“肃然”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分析。

    【4】鉴赏文章第①段到第③段。

    【5】有人评价梁晓声的作品说:“真正的高手不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而是能平中见奇,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的内容。”请从“简单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两方面对本文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日中无聊,暗示其惆怅和郁闷。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如鞠躬致敬。

    (3)古诗词中常常用头发斑白表现诗人的愁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面语段中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文常用叠词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曹操《短歌行》以“青青子衿,______”表达对贤才的渴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木欣欣以向荣,_____”表达对万物各得其时的羡慕;杜甫《登高》以“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描写萧瑟秋景;白居易《琵琶行》以“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描摹音乐的变化;李清照《声声慢》以“寻寻觅觅,______,凄凄惨惨戚戚”抒发孤寂愁苦的心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悔的坚定信念。

    (2)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绕舍,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代诗人往往用各种各样“花”来表达品质、志向、心情,创设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三句连用七组叠词,不仅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还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描绘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所描写的意境,诗中与画面最相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箸,亦作玉筯,意思是玉制的筷子。在古典诗词中常作为富丽堂皇的意象,或被用来比喻思妇的眼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相传蓝桥有仙息,为唐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描写了由雨转晴的景象,“暗”字从光线着笔,“报”字则将风人格化。

    B.第三句描绘云出山明的景象,“明”与首句“暗”相呼应,写出了词人的心境的变化。

    C.上片尾句由景及人,描写了词人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勾勒出一幅明丽轻快的画面。

    D.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梦不成”意指归乡梦难成,故下句有“何处觅云英”的感叹。

    【2】本词末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都有水的意象,两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讽字补之,以补将作监主薄,献《东封》,迁太常寺奉礼郎。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出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时知州李迪贬衡州副使,宰相丁谓戒使者持诏书促上道,讽辄留迪数日,为治装祖行。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揵,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以疾监舒州灵仙观。尚御药张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玉清昭应宫灾,下有司治火所起,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狱由是得解。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青人,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迁光禄卿、知陕州,道改潞州。入见帝言:“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B.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C.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D.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的意思,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讲究文采韵律,盛行于两汉。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成为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诸侯曰“不禄”,大夫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讽才能出众,他进献《东封赋》被皇帝召见,出任知县;曾建言外守要塞,内修百务,厉行节约,以保边疆无忧。

    B.在黄河决堤冲毁田界后,范讽重新划分,写入地契,田讼即止;玉清昭应宫被烧毁,冤案四起,他认为是降灾戒告,毋违天意,因此销案。

    C.范讽因母亲年老而不接调令;任县令敢法治豪强;置宰相丁谓诏令不顾,帮助李迪;用宰相王曾的积粮,赈济饥民,并请求派使者安抚。

    D.范讽治理黄河水灾,纠正贫富不同却负担相同的懒政,并上书朝廷以此法令推行天下;曾建议水路增运江、淮粮食百万,赈救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

    (2)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疫情爆发初始,武汉海鲜市场曾流出一张野味菜单,让人不寒而栗。从果子狸,穿山甲,到活孔雀,人类对野味的狂热已经登峰造极,对自然的索取已无止境。人类的欲望像一座无底洞,多少鲜血和骸骨仍欲壑难填。有人说这场灾难就是一次动物对人类无声的报复,有人说这是一次大自然的反扑,也有人说这是人类开始在自尝恶果……在这样教训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放过野生动物放过自己,保护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