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青岛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年美国通过文化入侵,从意识形态方面颠覆了苏联,真是兵不血刃,这也证明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②在成都举行的2017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期间,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马龙、许昕和樊振东集体退赛,国家体育总局连夜表态,对他们的行为不赞一词

    ③平面计算机虽在“触摸”上已经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但它带来的更对的是体验上的惊喜;在娱乐性方面,它的互动性还不足。

    ④《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不但掀起全民看剧热潮,还得到各个年龄阶层观众的追捧,可以说万人空巷,不得不赞其良心制作。

    ⑤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精彩纷呈,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演员联袂演出的芭蕾舞、杂技等节目,看得人目不交睫

    ⑥老艺术家对这位年轻人印象很好,认为他规模已经初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A. ①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奋六世余烈

    以致天下

    C.致天下之士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皆明智忠信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祝福王海的18岁生日,他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礼物:“既然你们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 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C. 承蒙各位赏光,从百忙之中抽身,光临我的家中,并为我带来了真诚的祝愿。

    D. 2017年10月16日是我校建校60周年华诞,我校将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届时将会有很多明星助阵。请您务必参加校庆活动。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 5、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虽然资本主义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成就,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未终止,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发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现象。这一时期,虽然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臻成熟,但以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特征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仍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主导地位,不仅工人缺乏福利保障,劳动与生活条件也十分落后,而且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甚为严酷,从而迫使工人反抗资本压迫的情绪日益高涨,改变悲惨处境已成为广大工人的强烈愿望;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受资本积累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是工人贫困的加剧与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与之而来的是广大工人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日益贫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再加上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尖锐激化而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破败现象的持续出现,在促使工业制成品的大量浪费的同时,也导致出现大量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等社会现象,这也加剧了工人的生活困难。对此,如何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严酷压榨,实现自我解放和公正自由也成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且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广大工人阶级的强烈愿望。在此背景下,形成一个能够为了广大劳动群众自身根本利益,有效指导工人运动,实现工人解放的理论也成为被压迫劳动人民的强烈呼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解放劳苦大众,谋求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基础上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其也将自身理论立足点置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基石上,将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自身理论的重大使命和目标指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此,马克思主义虽然内容体系庞大,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引领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化解实践难题中彰显自身科学价值与实践效力,充分表达人民呼声和愿望,深刻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真正为人民而生,并成为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才能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源源不断的营养与动力。

    在实践上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化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为此,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就开始了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发展历史。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切中工人生活实际,反映工人利益诉求,强烈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同时又准确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内在机理,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危机的根源,描绘了人类社会的最终走向,充满了真理的力量,由此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在工人中的传播与发展使得自身理论地位在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间逐步脱颖而出,实现了由弱变强再到主导的转变,不仅在维护国际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提升工人运动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飞跃,使社会发展朝着人类解放的既定目标驶进。

    (摘编自贺敬垒《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力发展,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臻成熟,劳动产品才开始有了剩余。

    B.马克思主义充满了真理的力量,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C.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工人的贫困,摆脱剥削、谋求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已成为整个工人阶级的强烈愿望。

    D.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创立并完善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博大精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

    B.使用关联词“虽然……但……”论述资本主义的成就和弊端,客观公正;运用“从而”“为此”等词语,论述层次分明。

    C.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概括了上文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可信度,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本文末段重点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践性和强大力量,并指出该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属于人民的理论,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B.资本主义经济的萧条破败,会导致出现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等社会现象,从而加剧工人的生活困难。

    C.马克思主义自有源源不断的营养与动力,在化解实践难题中彰显出自身的科学价值与实践效力。

    D.资本积累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甚至会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5)不同的时代,对读书人都有更高的期许。《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 8、名篇名句默写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从视觉上点明了狼牙山草木茂盛之美:“_______”则从听觉上引出酿酒之泉。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点明了琵琶女所弹曲目,而“_________”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音乐结束时的特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老百姓忘却国耻、安于现状的沉痛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2)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4)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5)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一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自己只能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于国事无补,真是无聊而可悲。

    (3)《诗经》有云:“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___________”,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百来条鱼在潭中都仿佛“___________”,在日光直照水底时,“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游鱼之态、潭水之清,笔法极妙,令人称绝。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昔日英雄刘裕所住之地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英雄业绩依然引发人们瞻慕追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注)①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

    B.诗人说:“身体消瘦衣带紧,头发稀疏帽偏斜,爱惜眼睛不读书,针灸调理为延年。”

    C.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语言直白易懂,读来极为亲切。

    D.“莫道桑榆晚”中“桑榆”指的是日出的地方,王勃的《滕王阁序》也用过这个典故。

    2赏析“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3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中说:“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尽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面对晚景,两位诗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周仲瞻应举诗序

    〔明〕吴宽

    ①今之世号为时文者,拘之以格律,限之以对偶,率腐烂浅陋可厌之言。甚者指擿一字一句以立其说,穿凿牵缀,若隐语然,使人殆不可测识。而司其文者,其目之所属,意之所注,亦于此而已。

    ②盖学者之所习如此,有司之所取又如此。夫国家今日之用人,莫急于科第,其事可谓至重矣。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不欲用世则已,如欲用世,虽有豪杰出群之才不得不此之习;上之人不欲荐扬人才则已,如欲荐扬人才,虽有休休有容之量,不得不此之取。岂下之人所习在是,而上之人姑取之耶? 抑亦上之所倡在是,而下靡然从之也?呜呼!文之敝既极,极必变,变必自上之人始。吾安知今日无若宋之欧阳永叔者,而一振其陋习哉!吾又安知无若苏、曾辈出于其下,而还其文于古哉!

    ③太原周君仲瞻,其为人清慎而雅明,盖予所谓出群之才也。其学长于《春秋》,而尤好古文词,以予之同其好也,相好日厚。会将就试于其乡,诸友者惜其去而不可留也,则相率作诗赠之。

    ④噫!仲瞻之行决矣。以其学之长而少徇乎流俗,其取科第也必矣。然或使其确守所学,不从风而随波焉。世亦未必无欧阳子者取之。盖文之体有不定也,而学之志有定,□□有不定者,时之尚;有定者,吾之守。时之尚自尚,而吾之守自守。此真所谓特立之士,非流俗之所知,而惟仲瞻为可以语此也。

    (有删改)

    【注】①司其文者:掌管文教的官员。 ②休休:形容气魄弘大。

    【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是故

    B.与其

    C.所以

    D.虽然

    【2】以下各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当世时文风气不正的原因是在下者想要迎合在上者的喜好。

    B.作者认为当世文坛需要像欧阳修这样能改陋习、振文风的领袖。

    C.诸友赠诗给周仲瞻,是为了劝说他不要为了做官而去应试科举。

    D.作者认为周仲瞻如果不迎合当时文坛风气,科举就不可能及第。

    【3】比较以下修改后的句子,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

    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之欲用世者,必此之习;上之欲荐扬人才者,必此之取。

    【4】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他的这些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