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楚雄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B. 日本要想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C. 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问题,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D. 他们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

  •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B. 刘启犯错误,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C. 吴京为人一向诚实、正直,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D. 小福最近写字扑朔迷离,老师连续两天批评他写字不认真了。

  • 3、为参加微视频大赛,小温想先了解近年来温州水资源现状,他以“温州”、“水资源”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你认为他会在下列哪条消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A.印发《温州市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21年9月28日   为促进我市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现将《温州市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温州市水利局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www.wenzhou.gov.cn/art/2021/9/…百度快照

    B.用大数据管理水资源温州节水工作亮点还真不少

    2021年5月9日   今年又将有哪些亮点举措?5月8日,在今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开始之际,温州市水利局举行了节水工作媒体通气会暨节水标杆主题媒体采风活动,总结经验、对标标杆,就2021年温州市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作部署。

    温州新闻网   百度快照

    C.市水利局发布2020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2021年3月23日   3月22日下午,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水利局局长狄鸿鹄介绍了我市纪念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安排及2020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有关情况。今…

    温州新闻网   百度快照

    D.关于温州的水资源-百度知道

    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1年7月20日

    最佳答案:瓯江是“黄河”,楠溪江好点,温瑞塘河垃圾多得很,泽雅水库还可以,九山湖里面温州本地人说水质好,还在里面游泳,可是我一看里面还有死老鼠。三垟湿地还不是很清楚,总的来说…

    更多关于水资源温州的问题>>

    百度知道   百度快照

  • 4、下列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漫(làn) 酝niàng)   和(yìng

    B. 托(hōng) 抖sǒu)   笑(

    C. 清(chéng)   散(chāi)   蓄(zhù

    D. 镜(líng)   娇mèi)   弄(shì

  • 5、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萋(qī) 堡垒 涉足 拖(zhuǎi)

    B.然入梦(hān) 吞(shì) (lǎn)责 枯槐

    C.退色 凛(liè) 目不(kuī)园 排解

    D.烧(zhuó) 概率 忧心忡(chóng) 执着

  •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俄国的高尔基。

    B.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著名作家韩愈。

    D. 《我的母亲》是作家胡适创作的一篇记叙文。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名篇。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阕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妪能解

    《冷斋夜话》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使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改之。白氏之诗近于鄙俚也。

    而清代纪晓岚却认为,白乐天每有所作,老妪能解则录之,虽格调不高,然叙事道情、悲欢穷泰,能写出人胸臆中语,亦古歌谣之遗意也。岂涉猎浅才者所能到耶!

    【注释】①白乐天:指白居易,“乐天”是白居易的字。②鄙俚:粗野;庸俗。③穷泰:困厄和显达。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使一老妪解之 ②白氏之诗近于鄙俚也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白乐天是《卖炭翁》的作者。这首诗浅显通俗,显然是经过了“老妪”的加工和修改。

    B.老妪能解,说明白乐天十分注意读者的接受程度。所以,老妪能解的诗都是好诗。

    C.纪晓岚认为,白乐天的诗作风格和语言平易质朴,通俗易懂,一般才疏学浅的人都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D.纪晓岚认为,白乐天的诗作虽然比较浅俗,但能表达出人的真情实感。

    【3】根据选文,可以推知古代“歌谣”的特点是“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

    B.“洪波涌起”中的“涌”字写得极妙,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绘。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2)(板块设计)“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

    (3)(青春感想)

    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30字左右)

    时间老人给了每人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特别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16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好奇地先打开了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4)(感言续说)

    ①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小宇同学深情地说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持久、无悔的回忆。”但由于太激动,她的话语中出现了几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一下。

    A.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B.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个不幸的人眼看是完了。谁能从这强大的卷抱中把他夺过来呢。……当A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我的勇敢同伴不可能躲开,突然被怪物的一条触须卷住掀倒在地,厉害可怕的嘴对着他张开来。这个不幸的人要被咬为两段了。我急急跑去救他,但A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他的斧子砍入两排巨大齿牙里面,加拿大人出人意料地得救了。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科幻小说________,该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撰写人名)。

    (2)选文中提到的“这次战斗”指小说中的________情节,表现了A________的特点,此外,小说中的A还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一位反对________的战士。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守护文明的根

    孙宝林

    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在历史和文明的根脉上成长。历史文化遗产是物质遗产,更是精神遗产。无论是印刷、刺绣等传统技艺,还是文物、古迹等物质实体,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凝结了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载体,也是一个民族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文化密码,启迪着科技文化的创新灵感,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不仅彰显历史智慧和人文情怀,而且能够惠及当下和未来。

    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建立健全各层级博物馆、展示馆、传承保护基地、国家文化公园或遗址公园,加强历史文物征集,改善文物藏品保护条件,让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得到了较为科学、更为妥善的保护并留存后世;通过运用新兴媒介和数字技术,设置互动性强的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更直接、更深入地感知文化遗产的历史魅力和现实意义;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扶持传承人创办文化创意产业,让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增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④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我们广泛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创办《印刷文化(中英文)》等双语学术期刊,开设多语种历史文化传播网站,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搭建沟通桥梁和研究平台。通过举办面向世界的文化专题展览,打开文明交流大门,挖掘并讲好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体,开展丝路文明研究活动,体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⑤不忘本来,进一步研究和守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要探源溯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深入挖掘历史实物证据,世代传承历史文脉。现在有不少“网红”博物馆善于运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传播古老文明,在增强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力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现代传播手段可以增色添彩,但博物馆里的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鼓励面向市场灵活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文物为本、保护优先,把人文精神、文明内涵高高托举,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滋养。

    ⑥吸收外来,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要共同设置历史文化研究课题,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对话,塑造国际学术交流品牌项目。广邀世界同行分享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收藏、技艺传承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学术成果,讲清楚古文明全球传播的关键性问题,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讲清楚中华民族文化所蕴含的人类命运与共的东方智慧,让历史文化更好凝聚各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

    ⑦面向未来,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互联网时代,文化遗产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博物馆也要会讲故事。坚持专业化与大众化、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发挥融合手段,才能让古老文明吸引现代受众的注意力。要以“融媒体”思维运营博物馆,加强线上线下传播互动,创造贴近年轻群体的文物展示方式。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在利用先进媒介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博物馆,通过全息影像、裸眼3D,让印刷机等工业文化遗产实现360度影像展现,为观展人群创造沉浸式传播体验。同时,通过与广播电视台合作、进驻短视频平台,录制多档文化节目,做好传统文明的现代表达。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也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⑧人类要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蕴藏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内涵,是人类来时的路标,也是未来前行的动力。完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守护好文明根脉,用历史智慧的结晶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1年01月19日18版《人民日报》)

    【1】阅读全文,解释文中“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2】怎样才能研究和守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概括。(含标点限80个字内)

    【3】作者认为“完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守护好文明根脉”,请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完成文化传承,守护好文明根脉?(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 14、家有幽兰

    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

    ②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③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④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⑤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探险,跨越泉溪……

    ⑥“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⑦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⑧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⑨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⑩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不传染,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战胜疫情,迎来春光。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1】阅读全文,填写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兰花开放时

    虔诚敬畏

    栽培兰花时

    居家欣赏兰花,与兰为友时

    【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④至⑨段主要运用了倒叙的写法,交待我家幽兰的来历,使文章内容充实,厚重而不杂乱。

    B.作者之所以没买路边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是因为作者对兰花有一种度诚敬畏的心。

    C.文章第⑤段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秋季深山中色彩斑斓的落叶、丰收的柿子树,烘托了静谧幽美的氛围,这也正是下文所说的“芝兰生于深林”的环境。

    D.文章的语音清新纯朴,典雅含蓄,多次引用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E.因为作者身处“疫区”,整天担惊受怕,无聊之余,所以只能靠欣赏幽兰来打发日子。

    【4】文章第段说“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籍。”兰花给了“我”哪些心灵的慰藉?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但也有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会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言论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

    随着疫情的发展,患有心肌炎还在静养中的章兴龙看到社区群里招募志愿者,他在第一时间报了名,章兴龙的工作是积极协调便民超市供应点进小区为居民送物资。整个流程就是各个超市把各类物资运到小区后,章兴龙帮助社区居民做好登记,协调领取物资,有力地保证了小区居民物资供应工作。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的大一学生万子珺看到武汉各大医院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积极报名。她被分配到她黄陂老家附近的武汉百川医院。在导诊台工作的她每天为前来咨询的患者指引分诊,一周之后,地接到了新的任务——在中药房 负责抓药。抓完药后,万子珺还要把煎好的中药送到隔离病区里30多名病患的床前,给不同病患们送上熬好的汤药。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命题作文

    一个微笑花费很少很少,而获得的价值却很高很高;

    它给予人的是精神的愉快,而收获的却是真情的回报。

    一个微笑只有短短的几秒,而留下的回忆却终生美好。

    没有人富,富到对它不需要;

    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

    请你以“难忘的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