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内蒙古乌海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哈尼小姑娘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B. 鲁迅先生还是拜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C. 叶圣陶先生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D. 四川凉山火灾30名救火英雄牺牲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要为他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察   锻炼   不言而喻   怀古伤今 B.虚忘   汲取   埋头苦于   持之以恒

    C.懒惰   停滞   哑口无言   走头无路 D.豢养   懦夫   山穷水尽   画龙点晴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挑逗卖酒姑娘了。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A.④②⑤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③②①⑤④

  • 5、根据《水浒传》第十二回,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  )

    A.杨志出身名门,对此他非常自豪,并且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B.杨志长大后便投军边疆,从士兵做起,指望积累军功,封妻荫子。

    C.杨志失陷花石纲逃跑后,因为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便不再追究了。

    D.杨志杀了牛二后选择主动投案,因为在他看来杀牛二是为民除害。

  •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 7、小文为“爱国”书法作品大赛准备了一副对联,他选的上联是“爱国丹心照日月”,却不确定下联是哪一句,请你帮助他选择(     

    A.正气浩然贯古今

    B.争光爱国健儿志

    C.广招志士共兴华

    D.兴邦壮志赛风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从“闲人”一词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4文中加点的“遂”和“但”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赏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用第一首诗就衬托手法的运用作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请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拟写题目 撰写讲稿

    (1)根据“勤思乐学”主题,拟写一个演讲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拟定的演讲题目,写一段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使内容具体丰富,更具说服力。(字数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有效控场 进行演讲

    (3)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你会采纳哪些同学的建议?

    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情绪紧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选两项)

    表达生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选两项)

    A.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B。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

    C。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

    D。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等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我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②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③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④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⑤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1】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如果为第④段再补写一个论据,还可以哪一个诗(词)人?请简要分析。

  • 14、阅读《石墨烯,2020年撬动万亿产业链》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超轻薄型飞机、海水重防腐涂料、柔性折叠手机和远红外发热理疗护具……与石墨烯有关的产品渐入百姓视线。它既可“高大上”,又能“接地气”,几乎无所不能。

    ②2004年,两位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从此,石墨烯成为碳家族中新材料的一员。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化一枝独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正在快速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我国有专家预测,2020年石墨烯将撬动万亿产业链。

    ③石墨烯是以六角形呈蜂巢品格排列的薄膜,仅一个碳原子厚,是迄今已知最单薄的纳米材料。它恬静低调,把胜过钢铁20倍的“坚强”,“掩藏”在黑黝黝的石墨易脆外表下;它十分柔顺,富有可塑性,卷成圆筒状成为一维碳纳米管,团作球状可得到零维富勒烯;它通体透明,能被一眼看穿,却只吸收微弱的光线。

    ④石墨烯骨子里迸发的“速度与激情”,也着实令人惊诧。它对热的传导兴奋程度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在常温下,导电性能达到光速的1/300,而金刚石等导体只能达到光速的l/500。石墨烯是第一个被证实单独存在的二维材料,仿佛是打开了新知世界的大门。它凭借与众不同的“个性”,愈发被期许引爆颠覆性变革的力量。

    ⑤从长期看,石墨烯材料可能同钢铁、塑料一样重要,有可能代替硅成为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还可能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柔性电子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大放异彩。

    (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第①段列举与石墨烯有关产品的作用。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我国有专家预测,2020年石墨烯将撬动万亿产业链。”说说专家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3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表达上完全吻合的一项是( )

    A. 石墨烯成为碳家族中新材料的一员,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文中加点词“迄今”是“到现在”的意思,是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石墨烯只是目前已知的最单薄的纳米材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石墨烯它对热的传导兴奋程度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它凭借与众不同的“个性”,愈发被期许引爆颠覆性变革的力量。

    D. 石墨烯是以六角形呈蜂巢品格排列的薄膜,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单薄的纳米材料,从长期看,石墨烯材料能代替硅成为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守护城市日夜奋战,他们为孩子成长撑起蓝天,他们为百姓解忧而东奔西走,他们为中国挺起脊梁而无私奉献……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