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书。
B.秋天的月湖公园金桂飘香,五谷丰登。
C.今天吃苹果的时候,苹果里突然出现的一条虫子让我大吃一惊。
D.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2、“我好像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道。”句中“闻”字的意思是( )
A.听见的事情
B.听见
C.用鼻子嗅
D.名声
3、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处罚(chǔ) 处分(chǔ) 到处(chù) 处理(chù)
B.几乎(jī) 几百(jǐ) 茶几(jī) 窗明几净(jī)
C.放假(jià) 喷香(pēn) 答应(yìng) 张牙舞爪(zhǎo)
D.宿舍(shè) 胳臂(bì) 眼圈(quān) 落下残疾(luò)
4、读书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下列哪种做法不恰当?( )
A.查字典
B.联系上下文理解
C.询问他人
D.置之不理
E.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F.查看注释
5、把下列成语或名言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手( )脚( ) ②面( )耳( )③春( )秋( )
④一( )正( ) ⑤五( )丰( )⑥百( )百( )
⑦三个臭皮匠,_____________。
⑧人心齐,_____________。
(1)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________的好年景。
(2)俗话说:“________”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6、根据拼音写词语。
huāng yě__________中开满了róng qiú__________花,风一来,它们便tiào______起wǔ_______来。
7、照样子,写词语。
面红耳赤 披头散发##dot## ___________
四平八稳 百战百胜 ___________
8、将下列汉字正确、工整地写在右边的田字格里,力求匀称、美观。
舞 臂
焰
嘴
9、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______ 的特点。
【3】第4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
【4】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的 、 和 的景色,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 的美丽景色。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娲补天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共工失败了,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撞到了不周山。这下可闯了大祸,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柱子一倒,天塌地陷,日月星辰向西移去,大地裂开了,山林大火昼夜燃烧,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地上一片海洋。各种猛兽出来残害人类。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女娲是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女遭受这样的苦难,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女娲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的石子,支起一口大锅,架起一堆火,把这些石子熔成胶糊状的液体。她把这些沸腾的液体填补在天空的缺口上。不知烧了多少天的火,炼了多少石子,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终于,天补好了。
女娲还担心天补得不结实,又杀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用它的脚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这样,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停歇:________
支撑:________
恼羞成怒: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伤害——________ 承受——________
破损——________ 牢固——________
(3)女娲的志向是什么?
(4)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11、阅读《不懂就问》回答下列问题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lì liú lì bèi sòng jiè chǐ dào lǐ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背诵(sòng sǒng)自然(rán yán)挨打(āi ái)壮胆(zuàng zhuàng)
【3】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
(2)孙中山因为背书没背好才挨先生打的。( )
(3)先生没有给孙中山讲他背的那段书的意思。( )
(4)孙中山因为不懂自己背的那段书的意思,所以才壮着胆子去问先生。( )
【4】这篇课文赞扬了( )的精神。
A.孙中山大胆
B.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C.先生对孙中山严格要求
D.孙中山尊敬老师
12、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①小乌鸦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②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1】读到文中①处,我预测结果是____,这是根据 ____________做出的预测。
【2】读到文中②处,我预测故事的结局是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4、阅读平台。
世界上哪一种动物跑得最快?长期以来,人们的说法不一。近年来,动物学家借助现代电子设备,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测定,揭开了这个谜底。
动物百米冠军是猎豹,它狂奔100米只用3秒2。一位司机曾经在美洲西部草原上开车同猎豹比赛过,他说:“猎豹奔跑的速度实在是惊人,它的四个爪子简直像旋转的电风扇,根本无法看清楚。”
号称兽中之王的雄狮,它跑完100米用5秒4。不过它有一大特长,在狂奔中能突然减速,致使骑马追逐的猎人无可奈何。
大象虽然很笨重,但它狂奔100米也只用8秒5,比男子百米赛跑世界记录还快1秒多。
兔子也是飞毛腿,跑完100米只用5秒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________) 清楚(________) 笨重(________) 细致(________)
【2】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______比作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并选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追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猎豹和雄狮跑时特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①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②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③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④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⑤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山坡上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做什么了?请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出现——( ) 增加——( ) 缩小——( )
【3】“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请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给我们深刻的道理,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不对的打“×”。
A.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
B.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
C.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是因为那把斧头,跟人们没有任何关系。( )
1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地上盛开着野花。(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1)小明穿着一件棉衣,一条围巾上学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文具盒里装着许多文具,有钢笔、橡皮、直尺和溜溜球。
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课上,她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1)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小朋友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_。
(2)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树林里有一棵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①累得满头大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见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金黄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的句子。
(1)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__________
(2)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__________
21、表达•交流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150字。写完后,不满意的地方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
题目一:我有一个想法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写一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还可以写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题目二: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