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吉林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为长者/为顺流下矣

    B.一战/必分人

    C.家贫,无从致书观/塞忠谏之路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下一段学习的开始。

    解说 :这是一句选择关系的复句。

    B. 鸟、三、酒、材

    解说 :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不一样。

    C. 新的语法 大操场上 我们学习 非常激动

    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

    D. 消息在乡下传得特别快。

    解说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消息传得快”。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了的稻草,是上年的秧苗,绿色的秧苗,又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传承关系。

    B.他们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总是同行到岔路口,然后才分道扬镳

    C.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D.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牢不可破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08年5月12日那天,近9万条鲜活的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戛然而止

    B. 贵州民办教师陆永康双腿肌肉萎缩,面对困难他不以为然,36年来他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行进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C.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大型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星光大道”“快乐男生”“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D. 在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式上,众多明星演唱了观众耳濡目染的流行歌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

    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之?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解释加点词语。

    若潜以来_____________ 师以袭远_____________ 文王之所风雨也____________ 不可_____________

    2断句

    入 险 而 脱 又 不 能 谋 能 无 败 乎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潜师以来 止印三二本

    B. 行千里,其谁不知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 公使之曰 太守

    D. 怀乡,忧谗畏讥 若潜师以来,可得也。

    4翻译: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根据选文内容,具体分析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学诗谩有惊人句”情感相近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千里共婵娟  C.将军白发征夫泪  D.似曾相识燕归来

    选择:____   理由:__________

    2画线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有这种类似情感的诗人不胜枚举,请另举一例。

    诗人:______   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三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chēng( ),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风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丝 支chēng_______

    (2)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3)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为霜。

    (2)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 。

    (3)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特殊司机

    胡玲

    ①远郊。监狱外。一辆豪华小轿车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②轿车内,男人坐在驾驶座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监狱的铁门,像一只具有高度警惕性的警犬。

    ③随着铁门“吱呀”一响,男人看到一个中年男胖子走出来。男人转过眼,继续盯着铁门。

    ④过了一会儿,铁门再次“吱呀”响起,又走出一个人。男人朝人影看了几眼,是一个妙龄女子。男人收回目光,紧盯着铁门。

    ⑤良久,铁门又“吱呀”一声,缓缓走出一个老太太,她佝偻着身子,浑浊的眸子眯缝着朝小路张望,眼睛里依稀有淡淡的泪光。男人急忙启动车,开到老太太身边,打开车窗,说,大妈,您回城吗?坐我的车啊!

    老太太拭擦一下脸上的泪痕,饱经沧桑的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像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我还是坐汽车吧!老太太嚅动着干瘪的嘴唇。

    ⑦汽车三个小时一趟,您恐怕得等到晚上,大妈,您坐我的车回吧!男人下车。

    ⑧老太太朝他的小车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坐你的车不便宜吧?

    ⑨反正我要回城,顺带捎上你,按坐汽车的价钱给,您放心,我绝不多收您的钱。

    ⑩老太太不相信地看着他。坐你的车,按坐汽车的钱给?

    是的,坐我的车,按坐汽车的价钱给,甚至,还可以更便宜一些。

    老太太怀疑地扫视了他一眼,脸上涌起一股警惕的神色,男人看在眼里。大妈,您不会以为我是骗子吧?

    老太太沉默着,没有否认。

    男人一笑,我开这么豪华的轿车,像骗子吗?再说,你一个老太太,身上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我能骗您什么?

    说得也是,我一个臭老太婆,骨头都埋进土里一半了,怕什么?

    太好了!男人脸上闪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惊喜,他连忙把副驾驶的车门打开。大妈,您把头稍微低一下,免得上车时撞到头了。他殷勤地搀扶着老太太坐下,为她系好安全带。

    男人启动车,朝城区驶去。老太太一路无语,呆呆望着前面的车窗,脸上涌现着抑制不住的悲戚。

    大妈,您来监狱看人吗?男人主动打开话匣子。

    老太太点点头。是。

    来看亲人?

    老太太哽咽了一下。嗯,看儿子。

    大妈,其实坐牢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以后出来了,又是一条好汉,您就不要伤心难过了,别愁坏了身子骨。

    十指连心啊,那臭小子不知道,他一进去,我半条老命也跟着进去了。两行泪水顺着老太太脸上的沟壑淌下。

    男人空出一只手,从纸盒抽出一张纸巾递给老太太。大妈,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要向前看。相信你儿子在里面会悔恨和反省的。

    老太太擦去脸上的泪水,说,但愿像你说的这样,这几年,我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真害怕熬不到他出来的那天。

    大妈,您儿子重见光明的那天,最想见的人就是您。为了他,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老太太看了看男人,含泪而笑。

    不知不觉,小车已驶回城区。小伙子,城区到了,你看哪里停车方便,把我扔下。

    大妈,您住哪里?我把您送到家门口。

    不用了,不耽搁你时间了。

    我今天没事可做,送您回家吧,主要是我想兜兜风。

    那就麻烦你送我去光明路。

    20分钟后,男人的车到达光明路,停下。他下车,把老太太扶下车。

    老太太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30块零钱递给男人。小伙子,这是路费。

    男人推开老太太的手。大妈,我免费送你回来的,不收钱。

    老太太一脸疑惑。不是说好30块车费吗?

    我说不收费,您敢坐我的车?真不要钱,您不过坐了趟顺风车而已。

    真是太感谢你了。

    大妈,赶紧回吧!

    再见了,小伙子,老太太颤巍巍地走了。男人看着老太太微驼的背影,眼里涌上一层泪花,这个背影多么熟悉啊!

    老太太没走几步路,回头说,小伙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男人凝视着老太太远去的背影。好孩子,我真是好孩子吗?男人喃喃自语。

    20年前,男人迷上了赌博,被债主追上门,他刺伤了债主,沦为阶下囚。第一个探监日,母亲来看他,他发现母亲突然苍老了十几岁。母亲离开时,他目送着她的背影,发现她的头发全白了,背驼得像座小山,皮包骨头的身子,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他心如刀绞,泪水肆虐而下,咬紧牙关发誓:要尽快出去,好好孝顺母亲。

    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来看过他,父亲说怕母亲伤心过度,不让她来。

    男人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3年出狱。出狱后,他没有看见母亲,只看到了她的灵位。遗像中,母亲慈祥地对着他笑。父亲说,母亲第一次去监狱看望他后,没有赶上回城的车,从监狱一路走回来,途中遇到一场大雨,回来就病倒了,没多久就离开了。

    他在母亲的灵位前长跪不起。

    男人辛勤打拼,拥有了财富和地位。每个周末,他会开车来到监狱,以各种理由,把探监的老人免费送回家。

    母亲,您看见了吗?有人说我是好孩子。他掩面哭泣。

    1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老太太拭擦一下脸上的泪痕,饱经风霜的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

    3段老太太夸奖“小伙子,你真是个好孩子”,谈谈老太太眼中的小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第-段插叙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通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特殊司机”中的“特殊”有哪些含义。

  • 10、星光

    吴韵汐

    朱家村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村子,村民有一大部分是安土重迁的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

    将近年关的时候,村主任朱武恒那粗犷的声音忽然通过大喇叭飘进家家户户:“现在咱就封村封路嘞!谁家娃子要回来,就别让回来了!啊,那些个已经回来的,就在家待着,不行出门……”

    这时候太阳刚要落山,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上偶尔有喜鹊扑棱棱地飞过。大地一片纯白,厚厚的雪覆盖在田垄上。朱老太太听到广播时正把几只大白鹅赶回家——这几个扁毛畜生一个不留神就跑出去,真是操碎了心,就盼着儿子一家回来,好把它们宰掉,炖一只,剩下的都给儿子儿媳带回城里去吃。朱老太太一边咒骂着大鹅,一边进了院子,雪地上留下了一片凌乱的脚印,夕阳的余晖将白雪映衬成一片金红。

    关上大门的时候,朱老太太忽然反应过来:“刚才大侄子说啥?要封村?还封路?”论辈分,朱武恒是她侄子,她知道这小子打小儿就主意正,认准了什么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好端端的封村干啥?这要是连路都封了,儿子一家还咋回来?

    想到这,朱老太太顾不得喂鹅,赶紧加快脚步往村口去。刚出大门没几步,便远远地看见老伴儿李老四正慢悠悠往家来。老头子沟壑纵横的脸红扑扑的,浑身散发着一股酒气。

    “喝喝喝,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都要封村了你晓得不?”老太太正有火没地方撒,一把无名火都撒到老头身上了。

    “有话好好说呗,生啥气嘛?人家封村也是为咱们好,你这是上哪去?”老头一张嘴露出一嘴大黄牙,酒味儿更浓了。

    “俺得去拦着呀,儿子儿媳妇明儿个就要回来了,这路封了他们咋进村儿啊!这眼瞅着过年了,朱武恒疯了?封村干啥呀?”

    “让你学上网你不学,天天啥也不知道,出了天大的事儿也俩眼一抹黑,走吧走吧回家,俺慢慢跟你说。”老头一边说一边扯着老太太往回走,老太太虽然不情愿,但也跟着回去了。

    原来都是疫情闹的。这场疫情先从武汉爆发,之后迅速扩散到了全国各省,村主任朱武恒非常重视这事儿,老头刚刚和几个老友喝了点小酒,朱武恒也不知道在哪得着的消息,一个电话打过去,要求他们马上各回各家,不许聚集,李老四这才回来。

    “这猪八戒忒不是东西了,连他大姑父面子都不给!”朱老太太一听这火又上来了,直接叫起了朱武恒的外号。早先时也不知道谁先带的头,觉得“朱武恒”听起来像“猪悟能”,干脆就给村主任起了个外号,叫他“猪八戒”。

    “这有啥的,人家也都是为咱们着想。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老头一边说,一边舒舒服服地盘腿坐到热炕头上。

    “进屋就上炕,你干点活儿行不行?去把大鹅喂了!俺出个门!”老太太一边说一边虎虎生风地出去了,身后只听见老头问“你还干啥”,那个“去”字被她关门的“咣当”声完全掩盖掉了。

    村口的路果然被封了,两棵粗壮的树干把覆满雪的路拦腰截断了。红日西沉,像醉汉的脸。

    刚刚指挥人封好路的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正和那几个干完活儿的小伙子往回走,似乎留在村里种地的几个年轻人都被他喊来了。朱武恒四十来岁,大方脸,薄嘴唇儿,浓眉下一双小眼睛精光四射,一看到朱老太往这边走,似乎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眼珠一转,赶紧满脸堆笑地迎上去:“这不大姑吗?大姑看着越来越年轻了呢,这是往哪去啊?”

    “你这封村封路的也不提前吱一声,偷偷摸摸地就给堵上了,有个要买俺家大鹅的,人家都在半道了,这眼瞅着应该就要到了,你们先把这玩意抬走呗,等俺卖完大鹅你们再封成不?朱老太太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完美的计划——她准备先礼后兵,他们要是不答应,她就撒泼打闹,大不了豁出老脸倚老卖老,不怕他们不同意。所以虽然这个理由漏洞百出,她还是挺着胸脯说了出来。

    “大姑啊,我知道您的意思。您听我说,我这是为咱们全村的人考虑啊,万一有一个带病毒的进来,咱们村就完啦!您看您和大姑父,都这个年纪了,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低,最容易感染,咱们村又这么多老年人,这要是感染个病毒,哭都找不着调儿!真出事儿就说啥都晚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也过来说道:“是啊大娘,咱们村不少要回来的也都不回来了,以后见面机会有的是,这时候安全最重要啊!”另外几个年轻人也过来劝慰,老太太“哎哟”一声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正要开始撒泼,但满肚子台词儿还没来得及说,手机忽然响了——是儿子打来的。

    听儿子说不回家过年时,朱老太太心中一瞬间有些空落落的,但随即又有些释然。此时刚给儿子打完电话的李老四正坐在热炕头上满脸凝重地刷着微博,夕阳已经完全隐没了,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李老四给朱老太讲解封村的原因时,说“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为后文给儿子打电话做了铺垫。

    B.朱老太太看到朱武恒时,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与前文朱武恒用喇叭向全村广播相呼应。

    C.小说描写了朱家村抗击疫情的活动,以小见大,这也正是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缩影。

    D.小说描写了朱老太太从阻挠封路到同意封路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疼爱儿子又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2】本文在塑造村主任朱武恒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

    【3】作品结尾“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1、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花蒿

    杨斧

    ①中国学者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黄花蒿”“青蒿素”也开始引起关注。但人们的疑问也接踵而至: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它们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植物?

    ②具备一定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例如:在端午节被挂于门上驱邪的艾蒿,西北荒漠上被用来固沙的沙蒿,嫩苗可以当野菜食用的蒌蒿……这类植物大都是身材高大的野草,气候适宜时,一些种类可以长到1~2米高,因此被古人通称为“蒿”——草之高者也。

    ③但与高挑的身材相逆的是,这类植物的“花朵”却很小,不要说体型较大的蛾、蝶类在其上无法立足,就连体型较小的蜂类和蝇类,“上门服务”也十分不便。没关系,蒿子们另辟蹊径,改由风为“媒人”,同样达到了异花授粉的目的。蒿属植物还有一个为人乐道的共性:它们虽然难得开出艳丽醒目、气味芬芳的花朵,却多数遍体生“香”,揉搓茎叶,特殊的气味令人难忘。

    ④蒿属植物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其属有300多个成员。由于他们在菊科中的特殊地位和分布地域宽广、种类繁多,具有特殊香气等特点,受到现代植物分类学鼻祖林奈的青睐,特别选用在欧洲古代传说中赫赫有名的树林和植物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Artemisia”,使这些无婀娜多姿的野草,充满了仙气。

    ⑤中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适于蒿属植物生长。在《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一些本草典籍中,青蒿、草蒿、香蒿等名称跃然纸上,成为中草药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从《本草纲目》起,黄花蒿始与青蒿比肩,但却以“臭蒿”作为“释名”,与“香蒿”——青蒿相区别。在此后的几百年间,除了植物分类学文献或以此为基础的较权威的植物资源利用手册外,“青蒿”和“黄花蒿”这两个中文名字往往混淆不清。结果,当诺贝尔奖到来后,一些人自然产生疑问。

    ⑥毋庸置疑,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贡献卓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传统中草药体系并非建立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基础之上,因地域或习俗的差别,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198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草药同名异物辨》中,仅以吉林省所产药物为主,就收载了42组,约350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名称同音而物异的草药。看来问题还真不少。尤其是许多入药植物应用历史久远,为今天中草药的科学应用遗留了不少问题,青蒿和黄花蒿的是非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要保证处方中植物物种的正确无误,必须应用植物分类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准确的分门别类。

    ⑦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林奈定名的蒿属植物Artemisia annus L.,头状花序小而多,黄色。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考证,此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黄花蒿”。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76卷第二分册中,它的中文正名为黄花蒿,异名有草蒿、青蒿、臭蒿等20余个。而在以往一些植物学文献中被称为“青蒿”的植物,拉丁学名为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不含青蒿素。

    ⑧由此看来,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黄花蒿不容置疑。但一些关心青蒿和青蒿素的人仍在“思辨”青蒿和黄花蒿的谁是谁非。如果这种执着精神进一步演变成深入探究草药世界的动力,为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的和谐作出贡献,意义将远不止于此。

    1根据文章内容看,人们为何会产生“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这样的疑问?

    2请分析“……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一句的语言特点。

    3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从本文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的精神或科学的方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幸福”“训诫”“微笑”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