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
B.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真实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优秀的散文作品能给人启示。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也要好好儿活;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启示我们不屈不挠地奋斗,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B.夸张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一-种方法。如《蒲柳人家》中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令人印象深刻。
C.经典作品常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景,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借醉翁亭的秀丽之景,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剧本的舞台说明,能体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如《天下第一楼》中“感觉不适”“强打精神”表现了卢孟实的事业心强;《枣儿》中老人“捏捏男孩的脸”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喜爱。
3、这一天,李白闷了,想找几个朋友喝酒聊天看月亮,他绝不可能找到谁?( )
A.高适
B.杜甫
C.王昌龄
D.陆游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描绘了四位市井“奇人”,他们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卖火药桶子的荆元,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王太。
B.杂记主要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小石潭记》。笔记文,即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章,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C.岑参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张养浩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
D.“加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是指古代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崩殂”用作皇帝死亡。
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①,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③而赍④盗粮者也。
(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 ①充美:丰富充足。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③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④赍(jī):给与,赠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2) 衡于虑(__________)
(3)兵强则士勇(_________) (4) 王者不却众庶(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兵强则士勇
D. 所以动心忍性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4】(1)【甲】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______和________的条件。
(2)【乙】文也阐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B.乙诗首联即运用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情”、“白”相间,色彩鲜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C.甲诗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情感和表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具有绘画美,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交替出现,变化奇妙,气象恢宏。
B.乙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其中,又充满了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C.甲诗艺术上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D.乙诗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推广和学习成语。
(1) 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① ② ③ ④
(3)上述材料二、三中各有一处语病,请选择其中一处加以修改。
第 段,修改为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后面问题。(15分)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请概括出作者在本文中最主要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3】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4】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4分,不少于50个字)
10、阅读下面两段话,完成后面小题。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形被台阶斜_____为三折,怪诞地廷长到水泥方砖广场,___在一汪红晕里。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虎视眈眈______ 怪诞______ pán shān____ _____
【2】请根据原文给上面文中横线处填上准确的动词。
【3】第(2)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中本体是____,喻体是___。请你也仿写出一个比喻句:“门外的红灯亮了,像________。"
11、“慢菜花”开
潘巧林
①入秋之后,母亲在自家院子的空地上除草、翻土,开辟了一块地,并用锄头勾勒出长方形状,把地分成小块,打出坎,种上生菜、芹菜、葱蒜、豆角和菜。
②每天清晨,天微亮,母亲就悄然起床,到她的“一亩三分地”里忙活去了。她给菜们除除草、松松土、捉捉虫、浇浇水、施施肥,捣鼓不停,却也乐在其中。
【A】
③小菜苗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得以成活并长得飞快。转眼之间,原本空客的菜地变得葱绿一片,实在养眼。我栽在地头的月月红,也铆足了劲探出了许多花蕾,时有花朵绽放。母亲有心,特意用了小木棍和细竹片一点点扎成了篱笆,把月月红围住,供它攀爬。秋风微微,月月红繁茂的深红色花朵开得越来越热闹,冗长的花事与菜们的绿在光影的交替里互相映衬,定格成“山风吹来花在动,无风花影也动人”的画面,时常令人驻足观
【B】
④如此好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持续着。时光照在墙面上,在屋檐下留下时间的痕迹。母亲所种的豆角、葱蒜,品种早熟的菜花都可以收获上桌了,农家肥培育出来的菜花,鲜嫩软滑,大人小孩都爱吃。我更甚,抱怨母亲只种了一畦地,好吃的“菜花”供不应求。而母亲却说,还有三畦地的慢菜花在后面呢。我有点心急,便对母亲说,这么久还吃不上,要不要砍去,改种早熟菜花。母亲却道,需要时间,等它能吃了便可持续吃到开年。我不便再说什么,只好看着慢慢生长的“慢菜花”,耐着性子等呀等。
【C】
⑤又是暖暖一年冬。日光倾城,我见着慢菜花慢慢抽芽,积蓄着生长的力量,结节粗大壮实,
“彪悍”得很,心里的喜悦渐渐萌生、积累,很是期待收获来临。之后的某周末,外出归来,路经菜地,看到慢菜花已开花迎接我们,在微风的轻抚下,举着手像在说,你看,我们在这儿。这下,吃都吃不过来,我为自己之前的“嫌弃”羞愧不已。
【D】
⑥有天傍晚,母亲在菜地里摘着我爱吃的慢菜花,我三岁的小儿骑着他至爱的滑滑车,从房
间里窜出,在客厅里打几个回弯开到家门口,头也不回骑车出了门。忽然,他发现一些草长出了毛毛的花,禁不住大声嚷嚷:“外婆!外婆!你看——草草长花了。” 母亲无疑被他的声调感染了,随手摘了草,熟练的翻卷着,一下,两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就做成递给了他。他丢弃了他的滑滑车,拿着那只“草狗”跑来跑去。夕阳西下,洒落一地暗沉的余晖,晚风将月月红的香气送入鼻息,我恍然跌入了梦境。
⑦总有一些事需要假以时日,需要耐心等待。比如等待慢菜花开,比如养育孩子,比如寻找
幸福。从播撒小小的种子到结出沉甸甸的果实,需要走很长的路其间,谁也不能保证阳光总是灿烂,风雨不会再来,蜂蝶不会失约。只要做到三月播种、五月施肥、七月提虫,九月必然会有收成。就如民谣歌手、诗人周云蓬所说:“幸福可以来得慢一点,只要它是真的。”是的,一切都在来的路上,慢慢等,太阳愿意照耀,雨露答应滋润,即使在沙漠里,鲜花也会盛开,你所期待的,也必然会出现。
(选自2017年12月21日《柳州日报》,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④、第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慢菜花”的生长状况 | “我”对“慢菜花”的情感 |
还吃不上“慢菜花” | (1) |
“慢菜花”慢慢抽芽 | (2) |
(3) | 羞愧不已 |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母亲仍是坚持着每天浇水,缓缓地,慢慢地,像养育一个个孩子。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品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此好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持续着。
【4】全文以写“慢菜花”开为主,第段却写了“草长出了毛毛的花”、“母亲做草狗”等内容。有人说这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也有人说,不可以删。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5】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12、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常怀感恩之心,你的人生才会宽广。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感谢老师的鞭策教诲、感谢四季的别样风景,感谢……
请以“谢谢你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材料二: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人,拥有始终不渝、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如同手握成功之钥。
材料三: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