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2、下面文段中对所用修辞方法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 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 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 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C.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柳宗元、欧阳修,两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4、阳山半马也是“阳山桃花节”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今年,阳山桃花节已是第27届。3月15日至4月10日活动期间,当地会举办一系列桃花节活动。除了2023阳山半程马拉松,阳山还将举行“赏花惠友缘聚阳山”招商暨文旅推介活动、“ ”田园东方桃花节亲子系列活动、“ ”摄影大赛、“ ”粉丝体验活动、“ ”惠山区青年职工联谊。
请将下列活动主题填入空格中,正确的搭配是( )
①花开阳山幸福成长
②浪漫相约桃花源
③十里芳菲桃源赏春
④奋进新征程桃源新印象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右溪记
元结①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②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到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唐代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②欹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③俾(bǐ):使。
小石谭记(节选)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道州城西百余步 斗折蛇行
B.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乃记之而去
C. 以裨形胜 以其境过清
D.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3】《右溪记》《小石潭记》两文所写景物大同小异,流露情感有无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7、综合性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2)(板块设计)“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
(3)(青春感想)
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30字左右)
时间老人给了每人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特别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16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好奇地先打开了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4)(感言续说)
①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小宇同学深情地说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持久、无悔的回忆。”但由于太激动,她的话语中出现了几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一下。
A.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B.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阅读周云龙的《有一种精神叫专一》,完成下题。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②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甲】。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乙】。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丙】。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丁】。
⑤许多禀赋很好的人,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用简练的话说说本文中的“专一”指的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乙】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丙】误国害民【丁】误人误己
B.【甲】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乙】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丙】误人误己【丁】误国害民
C.【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乙】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丙】误人误己【丁】误国害民
D.【甲】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乙】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丙】误国害民【丁】误人误己
【3】张强同学想在文中再增加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但他不能确定以下两则材料是否适用。你能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向他做个解说吗?
①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②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需要“赋能”的社会救援力量
王宏伟
①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对中国人而言,5月12日成为特殊的记忆,痛而难忘。如今这一天已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11年前,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踊跃投身巨灾应对,成为紧急救援的一大亮点。自此,社会力量总是在危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在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公众就自发组织过水龙会扑救火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援组织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005年起,自发性户外山野救援组织开始出现。十几年间,中国的社会救援志愿服务组织风起水涌的发展起来,数量从十几家迅猛增长到几千家。有的规模还比较大,如“蓝天救援”在全国有二百多支分队,近3万名志愿者。截至2019年,从最初的区域性户外山野救援,到现在的走出国门参加重大自然灾害人道主义专业救援,救援能力和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跃。
③社会应急救援组织以其亲民性、草根性、灵活性更有利于快速对突发事件进行响应,在抢险救灾、人员救治、秩序维护、心理抚慰、科技宣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它能精准满足公众多样化、差异化救灾需求,安抚公众情绪与心理,培育社会资本。它不是僵化的纤维状组织,没有严苛的指挥与控制程序。而且,许多社会救援组织“身段”灵活,可以在高效的国际救援行动中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民间外交的践行者。对此,我们应乐见那些有实力的社会救援力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灾害治理和救援。
④当然,中国社会救援组织运行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首先,资金筹措方面,人道救援作为一项投入巨大、产出不能量化和可视化的领域,在筹款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其次,救援志愿者的自身保障不足,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承保救援险。另外,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规为志愿者提供足够的保障。还有,国际人道救援行动中的救援队员快速投送能力存在短板等。
⑤据此,有人认为应将“行政吸纳社会”的思维进一步延伸到应急救援领域,将救援力量强大的社会组织加以“收编”。通过“收编”赋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运行窘境,使它们由“混乱”“无序”走向“规范”“高能”。
⑥但专家认为,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混乱”“无序”通过训练就可以改变,与“收编”与否关联不大。2019年5月10日,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闭幕式暨综合演练在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此次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训促战,没有“收编”,但是对于加强主管部门对民间救援组织的精准“赋能”意义重大。
⑦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官方力量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也需重新定位。作为公共安全最终维护者的政府部门,在设计应急管理制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力量可以承担的角色,并通过资金支持、业务培训、联合演练等形式,给社会力量赋能,进而提升其救援专业化水平。
(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5月13日,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此,社会力量总是在危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许多社会救援组织“身段”灵活,可以在高效的国际救援行动中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民间外交的践行者。
【3】简述第②③④段的说明思路。
【4】结合实际,请对“如何为中国社会救援组织赋能”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体的好朋友
①一说起细菌,人们往往深恶痛绝,认为它们是引发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细菌并非致病,它们当中很多有益细菌还是人体的好朋友。
②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人体内“安家落户”。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最初的“战争”决定了每个人体内细菌的类型,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细菌也有自己的“语言”,喜欢群居,一般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既交友也树敌。如果将人体内的细菌逐个头尾相接,其长度可绕地球2周还多,仅人类消化道就含有将近2.04千克细菌。
③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其实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茵群。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再如,利用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合成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等。
④益生菌是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在欧洲一些著名长寿之乡,如高加索山区、地中海沿岸国家,当地人常饮自制的酸牛奶,极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等疾病,研究认为这与酸牛奶中含大量益生菌有关。益生菌是人类的好朋友。
⑤当然,也有一些细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有几个细菌最多的角落,分别是口腔、鼻腔、腋窝、肠道等处。人的口腔是细菌生长难得的“沃土”,关味的食物残渣和适宜的温、湿度,为细菌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环境,也为有害茵群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不小心,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疼痛等扰得人不得安宁。
⑥常见的肺炎球菌则寄居在人的呼吸道里,在外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当人体受凉、过度疲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创伤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
⑦但有害细菌并不全是“坏孩子”。
⑧即使是这些有害的细菌,其存在对人类而言也并非全是坏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英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不接触细菌和病菌,是5岁以下人群1型糖尿病病例近年来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更早接触到带菌的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概率反而很低。
⑨因此,目前医学界并不主张普通家庭大量使用消毒剂、杀菌剂,如果刻意营造这种无菌环境,反而会使人体变成“温室里的花朵”,使自身的免疫力越来越差。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说明了细菌并非都致病,有很多细菌是人体的好朋友。
B. 本文主要说明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C. 本文主要说明了益生菌是人类的好朋友。
D. 本文主要说明了有害细菌并不全是“坏孩子”。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叫益生菌,它们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的好朋友。
B.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说明文,由于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说明,让人觉得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C. 有研究发现,近年来糖尿病病例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儿童时期没有接触细菌和病菌所致。
D. 选文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人体内的细菌之多。
【3】现在,有许多年轻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经常在家用消毒剂、杀菌剂消毒,让孩子喝蒸馏水。请你运用文中说明的知识判断这些“年轻母亲”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你如何劝说她们。
12、每个人的心底至少会留存着一张脸,或许是慈祥的,或许是温和的,或许是热情的,或许是严厉的……请你以《留在心底的那张脸》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