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然而清末有一人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他就是 ( )
A.侯德榜 B.荣宗敬
C.张謇 D.周学熙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的是
①在淘宝购物、使用微信
②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④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规定新中国国旗国歌始于以下哪个法律文件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生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5、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A.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B.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C.结束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 D.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6、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
A.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 B.增强了地方积极性与自治性
C.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 D.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7、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8、15世纪前后的北美印第安人有1000万。而到了1890年,北美印第安民族人口不到25万。这段惨痛的历史开始于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哥伦布的西航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原始信仰消失
9、以下是北宋东京城中的部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
宋代名称 | 散乐舞旋 | 傀儡 | 货药 | 球杖踢弄 |
现名称 | 乐舞 | 木偶戏 | 药材交易 | 蹴鞠、杂技 |
A.皇城
B.殿前阅军营
C.饮众街
D.瓦子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开展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工作。下列属于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党和政府采取的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的是( )
A.“一五”计划
B.抗美援朝
C.解放战争
D.开国大典
11、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子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建立了法兰西第--帝国
D.英、法、美通过颁布法律由人治到法治,建立了先进的政治体制
1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中国境内早期文明的起源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
13、与秦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①约法三章 ②破釜沉舟 ③退避三舍 ④纸上谈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秦朝时开创了郡县制,元朝时实行了行省制。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不断扩大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C.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瓦解
D.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15、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重要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16、“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
A.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B.殷墟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
C.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陵遗址
D.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
17、如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8、它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中“它”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19、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0、百团大战最主要的作用在于( )
①破坏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②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③增强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④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文艺复兴时期,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学三杰”;______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22、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实行____制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了____,负责管辖台湾。
23、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______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____,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领导人是(_________)。
25、在下侧《战国形势图》中数字代表的战国七雄的名称分别是
2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 参加国 | 死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4年多 | 30多个国家 | 3000多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A.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C.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D.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7、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9、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0、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在___________举行武装起义(八一建军节)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__”,内容:见课本76页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写成《伤寒杂病论》——
(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编写出《本草纲目》——
(5)编写出《天工开物》——
32、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齐心】
(1)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同室操戈】
(3)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能够迅速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自身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3、人类历史上曾经发表过一系列宣言,签署过诸多重要条约,对国家政治生活和世界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01年,中国被迫与诸列强签订了哪一条约之后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使美国南北在政治体制上实现统一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定这一体系的两个重要条约分别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重要宣言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构成这一格局的两个条约组织(军事组织)分别是什么?
34、老师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列表总结-体会国家情怀】
人物 | 主要事迹 | 共同精神 |
林则徐 | ① | ③ |
② | 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官兵抗击日本,最后壮烈牺牲。 |
(1)结合提示信息,在表格中填写表格中空缺的三项内容。
【阅读材料—感受革命浪潮】
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整个世界都惊异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服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
(2)材料中的“革命”带给传教士什么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观察图片传承民族精神】
(3)请你写出与上面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什么是红船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