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资阳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  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 ④③⑤①⑥②   B. ③④①⑤②⑥

    C. ④③⑥①⑤②   D. ③④①⑥②⑤

  •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的主干是“农谚包含了知识”。

    B.“格物和致知”、“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回延安”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他画的画得奖了”,前一个“画”是动词,后一个“画”是名词。

    D.“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都”在句中作定语。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整个科研过程,李工程师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据为己有。

    C.这个同学只读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听课老师的称赞。

    D.在中秋晚会上,动听的音乐与曼妙的舞姿相得益彰

  • 4、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代史书。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内文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郢,见公输盘。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

    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 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 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其文轩.。(轩,窗户)

    B. 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C.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仁,讲求仁德)

    D. 舍其粱.肉.(粱肉,好饭好菜)

    2下列句中“之”用法与“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的“之”相同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墨子进一步追问公输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承认责任归属自己,并同意带 墨子见楚王。

    B.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C. 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不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 境。

    D. 墨子使楚王得出有“窃疾”“同类”的结论后,楚王不得不同意了放弃攻打宋国的想 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清冷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

    (材料二)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项目

    年份

    科普方式

    传统科普方式占有率

    我国公民参与比例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2012年

    传统方式

    83%

    23.5%

    3.27%

    2017年

    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

    46%

    53.4%

    6.20%

    (材料四)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科普中国”栏目上线1年来,我国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

    B.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已经完成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合理、不均衡。

    D.无利可图,是我国科普产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2】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词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一诗中表达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议论文阅读

    不要空喊读书

    邓拓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甲】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人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乙】,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原文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得最简明最恰当的一项( )

    A.空喊读书的有三种人。

    B.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

    C.怎样做到不空喊读书。

    D.读书不要空喊,而要一字一句认真读下去。

    【2】下列选项对应文中甲乙两处的论据正确的是( )

    ①饮冰室主人说:“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②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

    ③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孔子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并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空。

    这篇文章以“读书”为中心展开论述。文章第①段提出(1)_________________ ,并对错误观点给予否定:第②段,分析(2)______________的三种不同表现:第③~段,具体分析改变三种(3)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完成下面小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②有一晚,我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③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象你这样称赞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④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⑥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⑧“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这已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10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1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12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13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又转身要走,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

    14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第二段写作者热炽地反对那位画家的意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1)第一段加点的词语“症结”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最终找到的“症结所在”是什么?

    3第五段“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结合全文请你概括说说罗丹的伟大之处。

    4文章运用了大量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1)“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生动具体地刻画出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突出他的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2)“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上”写出罗丹作为雕刻大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写出罗丹对年轻人______的品质。

    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罗丹忘我工作冷落了“我”,“我”反而“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其原因是( )

    A.文明、礼貌 B.感悟、崇敬

    C.豁达、宽容 D.同情、安慰

  • 11、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弃,是一种智慧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2011年第1期)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试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成功源于自律,一个人若没有果断的品质,他就永远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人。测量一个人的力量的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请围绕“自律”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