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纵观统筹 读书废时
B.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孜孜不倦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2、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三周年之际,有人散步抗日悲观论调,鲁迅先生为鼓舞民族自尊心,写下了一篇“犀利如刀而又热情似火”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 《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中关园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的丑态,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腐败与黑暗的本质。
C.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由内而外详尽介绍花朵各颜色形成原因的事物说明文,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富有艺术情趣。
D. 面对圆明园废墟,宗璞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B. 电影《战狼2》在各地上映时,票房居高不下,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C. 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生动阐明了远大理想对现实追求的能动作用。
D. 王维是个诗人,又是位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B.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李彬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C. 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 短短两年,他以2亿自有资金获取了10亿巨额利润,这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5、《曹刿论战》中,为什么略写作战经过,在“齐人三鼓”后曹刿才说可以进攻,在“视”“望”以后曹刿才说可以追击?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2】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综合性学习。
孝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也是留守儿童大市。2015年春季开学,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在校生总数463913人,其中留守儿童73223人,占在校(园)生总数的15.78%。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湖北日报讯:春季开学以来,一项“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孝感市全面实施,将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上月,孝感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意见要求,每个村、社区1年内将全部建起“留守儿童之家”,配置图书室、娱乐室、亲情视频对话室和运动场,配专兼职人员看护指导;用1年时间,在留守儿童占20%及以上的学校建“亲情对话室”。同时,还将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学校还必须在假期管理“空档期”,开展监护人培训、座谈、家访等活动。
材料二:某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调查表
调查项目 | 调查总人数 | 抽烟喝酒 | 夜不归宿 | 打架斗殴 | 不良表现总人数 | 占百分比 |
留守儿童 | 500 | 177 | 74 | 25 | 276 | 55.2% |
非留守儿童 | 500 | 39 | 24 | 15 | 78 | 15.6% |
材料三:某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同年级学习成绩调查表
调查项目 | 调查总数 | 优良数 | 中等数 | 差 | |
留守儿童 | 120 | 人数 | 61 | 28 | 31 |
占百分比(%) | 50.8% | 23.3% | 25.8% | ||
非留守儿童 | 120 | 人数 | 82 | 28 | 10 |
占百分比(%) | 68.3% | 23.3% | 8.3% |
(1)阅读材料一,给这则内容拟一个标题。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你的两个探究结果。
(3)根据你的探究结果,提两条关注留守儿童的合理化建议。
8、写出古诗文的原句。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梳洗罢, 。 (温庭筠《望江南》)
(6) ,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中都有表明词人以国事为重这种心志的句子,它们分别是: 、 。
(8)郦道元《三峡》首先写两岸连山呈现出的状态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结尾点明“以乐其志”的生活方式是: 。
9、村庄
厉彦林
①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国人大都出身农民家庭,成长在农村,具有天然的乡村情结,怀揣着乡情、乡音、乡韵,思念着乡亲、乡土、乡风,心中总是有着理不清、割不断的乡愁。
②常有人探问:“乡愁,源头在哪?”
③答案聚焦于一个普通而简单的词:“村庄!”
④村庄是人类生存的图腾,是人生的原点,就像缠绕在大地胸前的珍珠项链, 被季节一次次摊晒;恰似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水墨长卷,被岁月的手掌无数次描摹;犹如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被虔诚的亲情反复翻阅与咀嚼……心有千结,情有万缕。村庄里的每一缕风,每一朵云,每间房屋,每棵庄稼,每束秋草,每群牛羊,每缕炊烟,每截恩怨,无不蕴含淡然而永恒的乡愁,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
⑤2014年中秋节,我和夫人带着儿子、儿媳,与我三个妹妹家相约同行,分别从济南、临沂、日照市出发,又一次集中回到养育我们的那个小山村,那个全国六十多万个建制村中的一个小山村,小得连县里的地图都不舍得标一个点的小山村,看望年迈的爹娘,团圆过中秋。
⑥老娘很看重这顿晚饭,做得很讲究,不但菜肴品种多,还摆上了月饼和石榴、苹果、葡萄等水果;父亲翻出藏了多年的一瓶高度酒,犒劳我和三位妹夫。望着满脸笑容的父母,我们兄妹几个心里一阵阵温暖与感动。
⑦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凉了。山村的夜晚十分宁静、安谧。节前透彻的秋雨已把干旱的沂蒙大地清洗得纤尘不染。天空蓝蓝的,真是风轻云淡,流泻而下的月光皎洁如洗。秋虫开始发声,蟋蟀、蝈蝈、金铃子轻吟浅唱,尽情抒发着生命的自由与从容,给这个季节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特殊的韵味与灵动。 我们一家老小围绕在年迈的父母周围,大家头顶灿烂的星空,指指点点平日在城里难能看到的圆月和眨动眼睛的星星,不时还有小小的萤火虫儿在眼前飞舞。大家谈天说地、家长里短、笑声阵阵,其乐融融。皎洁的月光抚摩着沂蒙大地上的每一个村庄。我抬头与月亮遥遥相望、默默对话,心里在轻声告诉天上的嫦娥:感谢在这个团圆夜,赏予了难得的一片瓦蓝的夜空和月光。这时,村支部大院响起了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原来是村里向来羞答答的老太太和媳妇们共同跳起了广场舞,虽然那姿势有些拙笨,但掖藏不住内心的幸福与满足。我妻子和妹妹新奇地也去观摩,凑热闹。这是沂蒙山区一个近乎于原始村庄里一户普通农家的一个平常却又亲切温馨的夜晚,虽然普通而平凡,却又让人留恋难忘。我感觉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⑧在故乡的那两天阳光明媚,童年的记忆,蜂拥而来,潮水般漫过我近三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的心迅速沉浸在古老的、即将消逝的故乡和迅速变化的村庄里。
⑨我记忆深处行走着一个缥缈的村庄,一个似乎很遥远很清晰的村庄,一个永远沉默被人忽视而又怀念牵挂、无法释怀的村庄!村里出现了空巢老屋和坍塌的旧居,村庄西岭是日夜轰鸣、污染环境的石料加工场。村庄南高北低,我站在村南的乡间道路上,望着村庄的四周, 禁不住心中涌起淡然的无奈与苍凉。严酷的现实正在颠覆我记忆中村庄那美好的记忆与形象。
⑩《诗经》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贺知章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余光中吟唱:“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席慕蓉比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到底是什么?就是思念家乡故土的深情、隐藏在游子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愫,也可以说是对大自然、对原生态生存和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⑪凝望乡土中国,坚守文化根脉,中国村庄定会时来运转,乡愁也就有了鲜活的载体、灵动的气脉和五彩缤纷的形态!
【1】文章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开头,有何作用?
【2】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点评和注解。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作两条批注。
示例:“泛出一片贼亮的眨动眼睛的星星”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明亮闪烁,傍晚的静谧,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村庄是人类生存的图腾,是人生的原点,就像缠绕在大地胸前的珍珠项链, 被季节一次次摊晒;恰似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水墨长卷,被岁月的手掌无数次描摹;犹如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被虔诚的亲情反复翻阅与咀嚼……
(2)父亲翻出藏了多年的一瓶高度酒,犒劳我和三位妹夫。
【3】“乡愁”在文中多次被提及,你认为作者的“乡愁”有哪些内涵?
【4】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村庄无论数量还是版图面积都在递减。有人为农村人享受到城市文明而欢呼,也有人为田园牧歌式乡村生活的消亡而慨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余显斌的《铲除心灵的“糖皮”》,回答后面小题。
①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的捣蛋,而是特别捣。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
②他最大的缺点是爱吹泡泡糖,吹得大大的,啪一响,炸了。然后又吹,吹大,又炸。最后,嚼得没甜味了,“啪”的一声吐在地上。时间一长,教室地板上占着一个个泡泡糖皮,踩在上面黏黏糊糊的,很难受也很不卫生。过去的班主任也批评他,他脖子一硬说:“是我吗?谁看见?”弄得班主任无言以对转身走了。他却得意地笑了说:“问题学生嘛,当然得有问题。”
③汪老师接班后,他照样如此,把糖皮吐得满地都是。教室地板上黑乎乎的糖皮,星星点点,让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那天,汪老师让彻底打扫卫生,其中一项就是铲掉地板上的糖皮。 任务下发后,大家都争着干,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擦窗子。可是,就是没谁愿意铲糖皮。班长一看生气了,望着他说:“谁吐的谁铲。”他脸红了,脖子上筋一根根凸出来说:“谁吐的?我看是你吐的。”班长气红了脸说:“问问同学们,看究竟是谁吐的。” 可是,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害怕他报复。
④这时,汪老师笑着说:“没人铲,我来铲吧。”说完,拿出一把小刀,蹲下身子,用刀刃小心地对着糖皮四边一旋,再一铲,铲下一整块糖皮。接着,又这样一转一铲,铲掉一块糖皮。他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汪老师,望着他满头花白的头发。全班同学也望着班主任,静悄悄的。
⑤班长忍不住了,忙站出来,准备去接汪老师手里的刀子,说:“汪老师,我们来吧!” 汪老师不给,仍然笑笑的,望着全班同学说:“这糖皮,不管是谁吐的,总之都是我的学生。‘生不教,师之过’啊,我是班主任,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自己罚自己。以后,如果还有,我还罚自己。”说完,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铲着。铲过之后的地板,干干净净能照见人影。 教室里,仍然静悄悄的,有的女生甚至眼圈红了。他低着头,满脸通红,第一次安静下来。
⑥铲到他面前,他脚前有两块。汪老师抬起头,望着他,仍笑笑地说:“让一下好吗,不然,我铲不成。”他没让,流了泪说:“老师,我——我来铲吧。”汪老师这次没推辞,笑着捶捶腰,把小刀递给他说:“真累了。好吧,铲干净点啊。”他点着头,蹲下,学着汪老师的样子,小刀在糖皮四边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接着,又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他铲得很细致,也很认真。四周静静的,突然响起了掌声:有同学们的,也有汪老师的。
⑦他仍在铲着,一下又一下。他没抬头,泪水一滴滴滑落在地板上。他走过的地方,地板一片洁净,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影。其间,别的同学要来代替他,他摇着头怎么也不让。他的心里在惩罚自己。铲完,他站起来,回头望望,心里竟漾满一种幸福感。
⑧以后,校园里一个问题学生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勤奋礼貌的他。大家都夸他变化快,出人意料。可是,他清楚,这是因为那个下午汪老师用一把小刀铲除了他心中的糖皮。他的心因此一片清洁,干净如洗。
【1】根据第③~⑥的内容,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 “他”当时的反应 | “同学们”当时的反应 |
“他”坚拒打扫任务 | 蛮横 | 害怕报复,不敢说话 |
(1) ______________ | 震惊 | 静静望着,非常吃惊 |
汪老师笑着说理由 | (2)________ | 眼圈红了,深深感动 |
(3)_______________ | 悔过 | (4)____________________ |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啪”的理解。
(2)简要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你谈谈文章标题“铲除心灵的糖皮”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两段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一)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魏巍《我的老师》)
(链接二)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子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本文中的第⑤段画线句子与上面的两段链接材料都与老师有关,请从表现老师的角度分析这三段文字的描写角度和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11、(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美国,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1.58米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怅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圆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
②有时候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想,那是由于汉语的领空换成了英语的领空,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可是这感觉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很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④我疑心自己英语的每一点进步似乎都在以汉语的退步为代价,身体里的英语也在发芽了,虽然是孱弱的,却正在一点一点地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 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路上旅行,随身的背包里总是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镜子里,在元音辅音映出的光泽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繁体竖版的中国,声母和韵母拼出来的中国,用横竖撇点捺弯钩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⑤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从前看的是中文版的,这次我却想把象形文字的它们统统再翻译回去,看看拼音文字的它们,我想知道它们本来的模样。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⑥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⑦B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诗后面标着日期,年和月,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
⑧诗写的是美国,但更是中国。很多年以来,其实在我心里,常常莫名其妙地吟咏着一句诗:“我的心啊在高原,这里没有我的心。”我还会同样不知为什么,默默地哼起一句老歌,我只会哼那么一句:“美丽的哈瓦纳,那里有我的家。”而这里的“哈瓦纳”,并不在古巴。
(有删改)
【1】第②段中写到“我这部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其失灵的原因。
【2】文章第④段写到“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作者对汉字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④段A句中的“武断”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⑦段中的B句。
【4】第⑥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下面是关于本文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B. 细腻温婉,有深刻的哲思。
C. 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D. 抒情性强,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12、“晒”,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晒”在网上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如:晒心情,晒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晒到网上,美名其曰“光明磊落的暴露”,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
请以“晒晒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得出现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