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随时作批注,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句话中的“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这也告诉我们作者进行了细致、持久地观察。
C.《雪梅》中,诗人观察入微,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巧妙道出雪、梅各自独有的特点。
D.学习《繁星》时,边读边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秋虫的鸣叫……感受到静谧恬淡的意境以及绵长的母女亲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本草经》是神农所作。
B.传说中黄帝的女儿名叫女娲,去东海游玩时被海水淹死了。
C.神话故事中,女娲创造了人类。
D.“轻而清”与“重而浊”是意思相反的短语。
3、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D.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4、下列标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想有个家。(垃圾采用标语)
B.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
C.我正成长,请脚下留情。(绿地标语)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厨艺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B.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总结经验,然后重整旗鼓,坚定的走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
C.放学的路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昨晚那场足球赛。
D.“自学”,顾名思义,就是没人指点,全靠自己学习。
6、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娃“溺而不返”是一次意外事故。
B.“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是一对近义词。
C.精卫填海让人感动的是精卫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
D.经过不懈的努力,精卫最终把东海填平了。
7、根据语境填写关联词语。(3分)
无论……都…… 不仅……还…… 虽然……但是……
爷爷( )文化水平不高,( )他非常爱看书。( )工作多忙,
他每天( )要抽出一个多小时看书报。爷爷( )爱看书,( )爱动脑筋,去年还搞了一项小发明呢。
8、读拼音,写词语。
(1)小猫跳上桌子,在gǎo zhǐ( )上 cǎi yìn( )了几朵小méi huā( )。
(2)弟弟太tān wán( )了,他在蹦蹦床上跳了很久了, rèn píng( )妈妈怎么叫他,他也不下来。
9、阅读理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万仞:一仞为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②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③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根据字典释义(见上图),诗句中“度”字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度”字让我想起了王昌龄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
【2】结合注释,读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前两句中“万仞”就是一万米的意思,用来形容山极其高。
B.古诗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C.这首诗犹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这幅画的主体,首句就是它的背景。
D.全诗写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10、课外阅读(17分)
林荫大道
这是一条林荫大道,东起小营,西到花园村。它宽十五米,可供四辆汽车并行(使 驶)过。大道两旁,清秀挺(拨 拔)的树和美丽的花儿交错相(印 映),真是景色宜人。
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毛绒绒的梧桐果挂满树梢,整个树冠像撑起一把大伞,为人们遮挡夏日的(骄 娇)阳,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阵风吹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拂 佛)去了人们脸上的汗珠。大树下,美人蕉像美丽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大道两旁。串串红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开得那么火红,那么热闹。
每天,无数行人,车辆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就像穿行在绿树红花的长廊里。
(1)划去括号中不适合的字。(4分)
(2)写出近义,反义词。(4分)
茂盛( ) ( ) 热闹( ) ( )
遮挡( ) ( ) 美丽( ) ( )
(3)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3分)
(4)把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用"/"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6分)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才之路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里拣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小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教练的别墅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了,问小男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了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十七岁的小男孩在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上为巴西第一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是什么铺成了贝利的天才之路呢?是爱心、诚心、责任心、感恩之心、耐心、恒心……天才之路是用“心”铺成的,在铺这条路的“心”当中,既有天才贝利自己的一颗,也有他教练的一颗。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球王贝利小时候生活中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 )
②贝利的妈妈说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恩人,就为恩人祈祷。( )
③贝利送给恩人的圣诞礼物是:为教练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
④“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这句话使用了反语,从字面上看好像贝利这个名字不为世人所知,实际上却名扬天下。( )
【2】联系上下文,将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了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画句子。
①用“______”画出小男孩“喜欢踢足球”的句子。
②用“~~”画出小男孩“踢得更加得心应手”的句子。
【4】回答问题:是什么铺成了贝利的天才之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回放。(7分)
“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八十元。圣诞( )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多元。”
说着,他像往常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我,仍旧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1)给黑体字注音。(3分)
(2)把划线句子改写成肯定句。(2分)
(3)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
13、阅读与理解。
路在脚下
十多年前,一个高高大大的农村壮小伙子,因一次意外,从一片白茫茫的医院苏醒时,捡回了性命,丢失了双腿。
没有脚了,也没有路了,从此就不再需要鞋了。
然而当我们认识这个人时,他的身边摆满了男鞋女鞋、大鞋小鞋、皮鞋布鞋、平跟鞋和高跟鞋、老式的鞋与时尚的鞋……
如果你以为他自己没有脚就当不好鞋匠那就错了。在那座小城里,他的修鞋、做鞋技术远近闻名,他知道不同脚形前掌和后跟的不同着力点,内撇和外撇的脚应该如何通过合适的鞋得以矫正,走了大半辈子路的、长满了厚皮老茧甚至鸡眼的脚,怎么样才能舒服。
他熟悉白领公务员的脚、长跑运动员的脚、导游的脚、舞蹈演员的脚、穿惯高跟鞋的脚、正在发育长大的脚……
一个人忽然没了脚,一开始他也哭过骂过沮丧过寻死过,但终于确立了一个目标:养活自己,不做废人。
但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靠什么养活自己,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个选择颇费踌躇。
最终他选择了与脚、与鞋有关的事业。他带了200元钱,从老家到县城,用手“走”了整整一天,跟一位老师傅学了一周,花35元钱租下4平方米的店铺,开始了创业。
这一来他便重新有了脚,与顾客交流着,心里琢磨着,时刻感受着与鞋、与脚有关的一切,就这样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能将鞋铺做到公认一流,一点都没有悬念。
【1】仿写词语。
白茫茫(ABB式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远近闻名(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小伙子因为___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_。但是,他却做了____________,从此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伙子的人生目标是( )
A.身边摆满各种各样的鞋子。
B.养活自己,不做废人。
C.重新拥有自己的脚。
【4】“他便重新有了脚”指的是什么?你怎么评价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上面的问题,对于短文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把文中相关句子划上“ ”,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滨仲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短文按____顺序,描绘了从______到______这段时间里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2】理解画“ ”的句子并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2)能把“流动的”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的“灯”分别指什么?写在括号里。
(1)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_______)
(2)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______)
(3)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 (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把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比作了火焰,写出了浪峰猛烈起伏的壮观景象,富有动态美
B.短文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来写大海,突出了海滨仲夏夜的柔美宁静
C.描述天空颜色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橘红→深红→绯红→浅红→深蓝→乌蓝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画面,说说作者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
1.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照样子,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全部所有的师生和学生都在操场上集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来浑身光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夏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北京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和水立方等名胜古迹。
___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快乐吧。
寒假就要到了,你在外地读书的同学刘军要到你的家乡来旅游。请你给他写一封信,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以及它的特别之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