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85年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对邓小平当选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 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
② 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势的平稳
③ 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说明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 这个转变,将影响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项目 | 1990年 | 2010年 | 2013年 |
食品支出 | 54.2% | 35.7% | 35% |
交通、通讯支出 | 3.2% | 14.7% | 15.2% |
文教、娱乐支出 | 8.8% | 12.1% | 12.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思想的解放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娱乐活动的丰富
3、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三大战役的结束 D. 新中国的成立
4、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5、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6、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的:
A.华东军区海军
B.人民空军
C.战争支援部队
D.第二炮兵
7、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记载:“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收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材料中提及的事件( )
A.阐发中美冲突 B.加快了中日建交步伐
C.解决了台湾问题 D.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
8、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特别”之处是
A. 政治上高度自治,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C. 可以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D. 断绝和葡萄牙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9、港澳主权能从英国葡萄牙回归祖国,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提出一国两制
B.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
C. 港澳人民支持
D. 英国葡萄牙的同意
10、危难之际,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军赴朝作战。他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林彪 D. 毛岸英
11、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当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中苏建交
B.中国参加印尼会议
C.中日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该句中的“他”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叶挺
D. 刘伯承
14、王兰在1956年是一家工厂的职工,她应该是
A. 私营企业
B. 集体企业
C. 外资企业
D. 国营企业
15、一部好电影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生动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请你仔细观察下边画面,这一画面应出现在下面哪一部电影中( )
A.《长征》
B.《血战台儿庄》
C.《抉择》
D.《开国大典》
16、如图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在我国流行的服装,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中苏友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17、1960年1月1—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材料涉及的内容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大生产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8、下图是某市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成就中的一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阶段应是( )
A.土地改革前夕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以后
19、2019年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 和平卫士
B. 最可爱的人
C. 党的好战士
D. 钢铁卫士
20、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 1972年
B. 1982年
C. 1992年
D. 2002年
2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2、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6、西藏和平解放:经过: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____,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7、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8、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0、“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1、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2、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初的哪一行为说明中国在追赶世界的脚步?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发展?
(3)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3、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加情况表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我国增长最快的两种工业品是什么?这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两次会议分别初步建立或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