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 )
A.父亲给“我”买的枇杷、豆腐脑,“我”感到很好吃。
B.“我”被父亲的爱感动,心疼父亲,为父亲的艰辛感到难过。感受到了“我”肩上责任的沉重。
C.外面的生活十分艰辛,“我”觉得很苦。
D.到外地上学不容易,与在家里上学不一样。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鲫鱼 猴子 辩子
B.搏斗 力量 幼儿
C.鸟巢 笑呵呵 澶动
D.牙齿 身驱 掩护
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蝙蝠(biān) 即使(jì) 系上(jì)
B.荧光(yín) 屏幕(píng) 铃铛 (dāng)
C.障碍(zhàng) 揭开(jiē ) 蒙上(méng)
D.塞住(sāi ) 似的(sì) 漆黑(qī )
4、“可是,它要是凭借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对金奎叔的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于别人的无理欺负,要奋力反抗。
B.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害怕。
C.自己挨了欺负,就一定要去欺负别人。
D.不能仗着自己的优势欺负别人。
5、下列选项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 秉公执法——铁面无私 B. 志存高远——志向远大
C. 精忠报国——赤胆忠心 D. 视死如归——刚正不阿
6、选词填空。(6分)
强烈 猛烈 热烈
(1)风( )地摇动着路边的梧桐树。
(2)我们挡住了敌人( )的进攻。
(3)台下响起了( )的掌声。
安静 宁静 平静
(4)清晨,同学们的欢笑打破了校园的( )。
(5)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 )。
(6)演出开始了,剧场里立即( )了下来。
7、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少)
B.不毛之地(光秃秃)
C.三顾茅庐(拜访)
D.惊涛骇浪(惊惧)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____ 疲劳——____ 温和——____
简朴——____ 慎重——____ 柔弱——____
9、古诗阅读
【1】背写《凉州词》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
【3】这首诗属于( )诗。
A. 送别诗 B. 边塞诗 C. 写景诗
【4】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美文阅读。
书
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往书店里跑——那是我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
站在那一排排的书架前,我总觉得自己变得十分渺小。我不住地搓着手,仰望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名——《格林童话选》《世界旅行记》《十万个为什么》……哦,那是一片多么广阔的世界啊!忽然,我欣喜地发现了一套两册的《意大利童话选》,老师向我介绍过,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我跑了好几家书店都没买到,我心儿一阵狂跳,连忙对售货员说:“阿姨,那本书!”
当我捧起书时,双手竟兴(xìng xīng)奋得有点颤抖了,久久不忍放下,这书太吸引我了。但不一会儿我的心一沉,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这两册书要七元多,太贵了,买还是不买?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捏了捏袋中汗津津的钱……买!书有价,学的知识是无价的,强烈买书的愿望终于使我从售货员那里买了这本书。
兴冲冲的,微笑还挂在脸上的我捧着那两本散发着墨香的书,边走边看着,自然又陶醉在那迷人的文学海洋中了。猛然地,天空中一个闷雷,“轰”!接着,蕴藏已久的大雨点终于从阴沉沉的天空中,像无数颗小石粒似的砸向地面,敲打着一切。我的新书也被淋着几点。旋即,暴雨倾盆,劈头盖脸地倒下来,击在我头上,溅在书上。
“糟了,我的书!”雨还在无情地下着,我不及细想,马上脱下外衣,迅速把书严严实实包了起来。一阵凉风袭来,我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哆嗦。
大雨滂沱,风声、雨声、雷声交织在一起,但我只听见皮鞋踏着泥泞(níng nìng)小路的“嚓嚓”声和心中发出的节奏强烈的“砰砰”声。我怀抱着我的宝贝书,像母亲抱着新生的婴儿一样……
“怎么淋成这样?”一进门,妈妈就问我。
“啊,买到了!”我牛头不对马嘴地说道。我打开衣包,书一点儿没湿,安然无恙,我松了一口气。嘻,我这才发现自己已成了个落汤鸡,水珠正沿着裤腿往下滴,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心儿还轻跳着“迪斯科”。
我换了一身衣服钻进被窝美美地捧起那心爱的书,低声朗读起来。
哦!书像一叶小舟,载(zǎi zài)着我向那五光十色的文学大海驶去。
【1】画去文中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2】在文章中找出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颤抖——(________) 暴雨倾盆——(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
眼花缭乱: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站在书架前,总觉得自己变得十分渺小。这里的“渺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书店回家的路上,天下起了大雨,作者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当(dānɡ dànɡ)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jǐn jìn)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1】给括号里恰当的读音画“√”。
【2】“再一次”说明破水罐一直有______的心理。
【3】破水罐因为什么感到“一丝快乐”?又因为什么“仍然感到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用________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________来比喻。
(2)我会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①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________。
②爬山虎脚的样子:________。
③爬山虎脚的颜色: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 )
A.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 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4)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A.细心观察 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________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__
13、快乐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1】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
A.平静、舒缓
B.快乐、满足
C.惊叹、赞美
D.疑惑、不满
【2】母亲把长出小叶子的小豌豆称作小花园,是为了( )
A.让小豌豆充满信心,努力生长。
B.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C.逗小女孩开心,让她快乐起来。
D.母亲有一颗懂美、爱美的心。
【3】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从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根据选段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没能挺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人物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事件是______。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全家一起散步。②“我”劝母亲散步。③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④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产生分歧。⑤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⑥“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B.“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生怕稍有点儿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
C.“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5】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传统美德。
15、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修辞方式是:____________
2.蜻蜓不是鸟类。——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穷人》这篇课文,感动得流泪了。——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四处错误)
今天,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太悲伤了。读完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7、修改下列一段话。
王明是四一班的学习委员,他深受同学们的关爱。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举行演讲班级比赛,他在热心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经过激烈的比赛!王明获得了班级演讲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一件趣事
要求:1.凸显“趣”字,把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注意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少于2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