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与“左顾右盼”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张西望 B.目不忍视
C.未卜先知 D.昂首东望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句是( )
A.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B.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C.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D.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pú) 芍药(sháo) B.剥开(bō) 凤仙花(fòng)
C.捣乱(dǎo) 绮丽(qǐ) D.附和(hé) 杂草(zá)
4、下列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无关的是( )
A.天高地阔
B.手不释卷
C.铁杵成针
D.囊萤夜读
5、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
A.屹立(yì lì) 潜入(qián rù) 躲避(duǒ bì)
B.慎重(shèn zhòng) 躯干(qū gàn) 熄火(xī huǒ)
C.拯救(zhěng jiù) 捶背(chuí bèi) 撇嘴(piě zuǐ)
D.清晰(qīng xī) 签订(tiān dìng) 开凿(kāi záo)
6、下列古诗与作者及表达的情感对应有误的是
A.《别董大》—高适—离别之情,劝慰友人
B.《夏日绝句》—李清照—慷慨豪迈,借古讽今
C.《出塞》—王翰—渴望良将,平息战争
D.《暮江吟》—白居易—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通过阅读,许多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_________的车胤、____________的吕蒙、如_______的匡衡。他们都向我们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的精神。
A.囊萤夜读 手不释卷 程门立雪 坚忍不拔
B.凿壁偷光 囊萤夜读 手不释卷 持之以恒
C.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手不释卷 自强不息
D.囊萤夜读 手不释卷 凿壁偷光 勤奋好学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灿烂——( ) 富饶——( ) 遥望——( )
名贵——( ) 浇灌——( ) 蕴藏——( )
天涯海角——( ) 赞叹——( )
9、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A.梅和雪
B.梅和诗
C.雪和诗
D.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祖母的启蒙
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用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片的方式,讲了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每天下午挪动着小脚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
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每个人仅得一个乒乓球般的馒头,每次我都留给小班的弟弟吃。祖母知道这些事后,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啊,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国家动荡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祖母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如今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章第二段中“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
【2】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 )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3】文中一共写了与祖母有关的四件事,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动荡期间,祖母毅然将仅有的食物送给抗日战士和老党员
【4】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文实践运用
【1】同学们,你有过坐火车的经历吗?从上面这张火车票中你能捕捉到几条信息。(至少写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每次坐火车前都要经过安检,那我们携带行李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夸父追日
①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②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③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④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⑤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⑥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⑦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⑧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⑨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⑪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⑫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⑬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⑭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⑮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⑯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⑰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⑱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⑲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⑳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呢?这是一片终年茂盛的桃林,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1】在⑭自然段的□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阅读选文一,尝试以小标题的形式补充故事情节。
夸父族来历——( )——逐日的征程——( )——木杖化桃林
【3】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夸父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夸父逐日过程中神奇的地方有哪些?(最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⑳自然段画“ ”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期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题,请根据下列提示提出问题。
①根据文章内容提问:_____________
②根据文章写法提问:_____________
③根据文章启示提问: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爬天都峰(节选)
①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选文写了天都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个特点,其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暗示爬天都峰需要______________。
【3】“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句中的“挂”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②段中“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
A.怀疑——兴奋
B.怀疑——害怕
C.兴奋——害怕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战国时候,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到了那个地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神是漳河的神 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 漳河就要发大水 把田地全淹了
【1】给选文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选文中形容邺县很穷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3】在选文中用“ ” 画出邺县越来越穷的原因。
【4】《西门豹治邺》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选文写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的哪一 步?( )
A.调查研究,找出症结。
B.将计就计,破除迷信。
C.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5】说一说,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回眸室。(9分)
(1)课文为什么以“那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王二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曲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句子。(需修改四处错误)
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建康和生命安全,广州市宣誓全市中小学停课两周,各区各学校结合教学进度,因地制宜组织线上教学。既然是线上教学,但是体育锻炼也不能少,不少学校推出一系列一连串体育运动课表,让孩子在网课间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有过哪些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呢?请选择一件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350。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