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代指
A.鲜卑统治者 B.契丹统治者 C.党项统治者 D.女真统治者
2、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包产到户”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
3、“从今往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据此可知,党和国家确定的工作中心是( )
A.经济建设
B.阶级斗争
C.拨乱反正
D.改革开放
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50年、1952年
C.1950年、1956年
D.1949年、1956年
5、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6、黄炎培在他的诗歌《天安门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应该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A. 经济特区
B. 农村
C. 城市
D. 军队
8、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1自然经济 2民族企业 3洋务企业 4外资企业
B.1自然经济 2外资企业 3洋务企业 4民族企业
C.1洋务企业 2外资企业 3自然经济 4民族企业
D.1外资企业 2自然经济 3民族企业 4洋务企业
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10、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
B.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1、下列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实现了农轻重协调发展
12、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大幅上涨。这些变化说明( )
A.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3、1953年下半年,重庆市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新闻、宣传画、连环画、海报、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这是为了
A. 给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
D. 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14、2018年是“一五”计划启动65周年,某中学举办了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事物的图片不适合采用( )
A.青藏公路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6、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求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17、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可见,我国取得的载人航天工程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市场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18、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盾牌。火箭军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
A.空中侦察
B.海上巡逻
C.核反击和精确打击
D.发射卫星
19、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了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23、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5、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26、________年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7、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29、到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1、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3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于2015年3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核安全峰会,并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介绍中国在加强核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推动国际合作。
材料二 近期在央视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题材纪录片,以独特角度讲述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关,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有专家分析,纪录片靠民生话题加上独特的视角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受。
(1)根据材料一可知,2015年海牙核安全峰会的主题是什么?1964年10月16日中国政府首次发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声明,请问该声明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出的?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的高科技发展计划是什么?在这一计划的指导下,我国在航天技术发展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民以食为天”,2011年杂交水稻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国际上把中国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培育出了这种水稻人,如何评价他?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吃”的变化很大,目前我们对“吃”的要求是什么?
(4)“民生”一词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是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