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夏日绝句》
B.李白——《暮江吟》
C.苏轼——《题西林壁》
D.卢钺——《雪梅》
2、下面的人物卡片写出了相关故事和人物特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3、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对周恩来的回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恩来为了得到校长的表扬,故意说漂亮话。
B.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联系起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C.周恩来立下此志向,既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民族振兴的需要。
4、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昂首(yánɡ) 谷穗(suì) 跳跃(yuè)
B.坠落(zhuì) 敏锐(ruì) 潜入(qián)
C.胳膊(bǒ) 恐怖(bù) 崛起(jué)
D.纠缠(jiū) 妄想(wǎnɡ) 土炕(kànɡ)
5、下面的句子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表示强调
B.表示引用
C.表示讽刺或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6、下列选项中关于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都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与赞美。
B.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C.叶赛宁所写的《绿》,抒发了作者对绿,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赞叹之情。
7、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chuán传 记
B.挣 zhēng扎
C.jiàng降 落
D.能 gàn干
8、句子练习。
(1)在她们的努力下,医院的面貌________________(改变了旧的面貌,出现了新的气象)。
根据意思,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请你用这个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丁格尔的心中萌发了去前线护理伤员的想法。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人名)。诗中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
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都非常害怕它。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里来了一位白发老人,他向村里的人乞求食宿。但这个时候大家正忙着上山躲避“年”,人人都仓皇逃命,所以除了一位老婆婆之外没人注意到这位老者。老婆婆苦苦劝他赶紧上山躲避,老人却坚持留下,还对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老婆婆见劝他不住,只好把老者一个人留在了她的家里,然后赶紧和大家上山躲避去了。
半夜里,“年”兽果然来了,它刚准备像往年一样闯进村更肆虐,忽然发现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在屋子里。于是它就绕着屋子转来转去,看看是不是真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门上贴着一张过年用的红纸,屋子里灯火通明。看到这些,“年”兽浑身颤抖,发出一声怪叫,它对着屋子怒目圆睁,然后猛扑上前。就在它碰到屋子的一刹那,猛然传来了一声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门打开了,只见院内一位穿着大红衣服的老人,对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希望。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
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
【2】传说中“年”兽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习性?请你用“﹏﹏﹏”画出相关句子。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年”兽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年”兽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白发老人是怎样赶走“年”兽的?请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婆婆苦苦劝他赶紧上山躲避,老人却坚持留下……”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这部分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提示:老婆婆会怎样劝?老人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步步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去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_______) 大概—(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
【3】仿照带画线字的句子,写一句话。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写出了( )
A. 20世纪的成就大。 B. 20世纪的世界像梨花一样美。
C. 20世纪的成就大,发展迅猛。
12、阅读小木屋。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1)生字大变身。
①填一笔,变新字。
②减一笔,变新字。
(2)第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祖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认真的感受一下,从这两个小节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3、课内阅读。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 zhuó zhuō )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 nang náng )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 mò mù )布拉下,我站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 哑然失笑( )
灵活( ) 断断续续( )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抓住了“我”表演时的( )、( )和( )来进行描写。
【5】“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从“总算”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
A.“我”觉得自己的演出很失败,为表演终于结束了感到如释重负。
B.“我”表演的角色很重要,很辛苦。
C.“我”表演时身上的行头很笨重,表演时很累。
14、课内阅读。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文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白鹅。
【2】文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的步态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体会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成语写想到的画面。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听了老师的话,很受教育。(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7、修改病句。
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1个错别字,3个病句)
我非常喜欢酷爱书法。无论是刚劲有力的大字,还是清秀玲珑的小楷,我对它们都有特殊的感情。炼笔挥毫已成为必不可少我生命中的内容。家里人都希望我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我绝不会辜负他们的失望。
19、习作表达。
题目:第一次______________
本学期,你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也许是第一次打新冠疫苗,也许是第一次包水饺,也许是第一次表演课本剧……请选择一件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字数300个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