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描写外貌的一组是( )
A.膀大腰圆 眉清目秀
B.铁面无私 喜出望外
C.鸦雀无声 提心吊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校的足球队一直成绩不好,本次县运动会破天荒地夺得金牌。
B.他连日奔波募款,却四处碰钉子,深感懊恼沮丧。
C.他不学无术,还总是那么骄傲,目中无人,总有挑大梁的时候。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题目中“呼风唤雨”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很强大。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岳飞。
C.《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D.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下列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无能为力”的意思是很有能力。
B.“一丝不苟”的意思是做事很认真。
C.和“聚集”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分散”。
D.和“复杂”意思相反的词语是“重复”。
5、关于如何简要复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B.能正确地反映文章的意思,不漏掉主要情节。
C.复述时抓住主要内容即可,次要内容可以省略。
D.要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复述文章中重要的内容。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江泽民主席到天津视察工作。
B. 春天,各种花草竞相开放。
C. 《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写的。
7、下面与“保护眼睛”无关的广告语是( )
A.科学用眼,精彩无限
B.美丽世界,用心呵护
C.美丽新视界,健康新生活
D.爱眼爱生活,健康心相约
8、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茨威格莫名其妙 赶快叫住罗丹 喂 亲爱的朋友 你怎么啦 我还在屋子里呢
2.夏夜 小妹妹坐在院子里数星星 一颗 两颗 三颗 她不禁叫道 啊 奶奶 星星像在眨眼睛 我怎么也数不清
9、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耘田:除草。2.绩麻:把麻搓成线。3.各当家:各人都担当一定的工作。4.童孙:小孩子。4.未解:不懂。5.供:从事,参加。6.傍:靠近.7.阴:树阴。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___。《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作者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_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咏怀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两个字词的意思。
杂兴:__________________ 昼: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很久很久以前,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女儿,名叫瑶姬。
②一天,她离开了仙宫,到东海邀游。她看到大海的暴风狂涛给人间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心里很( )。她决心改变这一切。她来到巫山上空。恰巧看到十二条蛟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瑶姬不禁( )。她变作一条矫健的游龙,在天空中盘旋。不一会儿,浓云布满天空,扑向蛟龙。刹那间,惊雷滚滚,地动山摇。待到风平浪静,十二条蛟龙的尸体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阻塞了长江。漫出来的江水,淹没了田园和城郭。发生了这样的事,瑶姬感到十分( )。原想为民除害,结果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害。
③正当瑶姬苦恼不已的时候。治水英雄大禹从黄河赶到长江治理洪水。瑶姬急忙派遣六位神通广大的侍臣帮助大禹开山凿石。他们或用闪电轰,或拿巨雷劈,不久就将巫山打开一道豁口,使江水顺流而下。瑶姬看在眼里,非常( )。
④水患虽然得到治理,瑶姬却并未离去。她天天站在高崖上凝目远眺,派遣几百只神鸟,叫它们飞翔在峡谷的上空。让行船跟随神鸟的指引,平安渡过三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瑶姬渐渐化身为许多峰峦中的一座山峰,静静地中护着一代又一代老百姓。
【1】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
A.难受 大怒 高兴 不安
B.不安 难受 高兴 生气
C.不安 难受 生气 高兴
D.难受 大怒 不安 高兴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下决心帮助人们→_____→_____→派造神鸟,让行船平安渡过→化身为一座山峰
【3】洪水退后,瑶姬并未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
A.她很任性,要一直看着百姓们
B.她很不安,担心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害
C.她很高兴,水患终于得到治理
D.她很担心峡谷里的行船不能平安渡过三峡
【4】瑶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用一个词描述,再联系短文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攻克课文谷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晴特别敏锐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请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片段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有“问号”,它们分别是( )和(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D.以上都不是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_地避开 __________的夜里
【4】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捷——( ) 灵活——( )
清晰——( ) 黑暗——( )
【5】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___的启发。
【6】我还知道人们根据___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根据__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率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 涌)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 册),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宣 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带上一张琴,到城上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部队到达城下,见到这种情形,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他亲眼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弹琴,城门里外有20来个百姓模样的人正在低头洒扫。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令军队撤退。他的二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城中无兵,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的计,还是快快(澈 撤)退吧!”
1.用“/”画掉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空城计的“计”能不能换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匆匆退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使用计策的故事很多,除了空城计,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鸟类、蜻蜓和飞机
鸟类张开翅膀在辽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激起人们产生飞上蓝天的欲望。经过许多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研究鸟类的飞行,多次进行模拟试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搏击长空的愿望。
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有时会产生一种震颤现象。飞机飞得快时,这种振动往往会造成机翼折断、机身坠落的事故。这个难题使人们伤透脑筋,不得不向生物请教。生物界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早就具备了一种对抗震颤的办法。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如果把它切除,蜻蜓飞起来就会飘来荡去,很不稳定。人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弄明白这翅痣就是蜻蜓对抗震颤的装置。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用以消除震颤现象,飞机就飞得既平稳又安全了。
【1】根据句子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___________
(2)奋力的斗争和冲击,来飞上天空。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
【3】科学家消除飞机的震颤是( )
A.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
B.减低飞行的速度。
C.根据鸟类飞行的原理。
【4】“鸟类——蜻蜓——飞机”的发展过程,说明了( )
A.根据鸟类飞翔可以发明飞机。
B.动物身上的特殊构造,经过研究,可以为人类做贡献。
C.模仿蝙蝠飞行可以发明飞机。
14、阅读与理解。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最先研制细菌发电的是英国的植物学家们。1910年,他们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采用这项技术,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不过这种电池放电率极低。
③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在糖液里添加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稀释液,让嗜糖细菌在电池里分解电子以产生电能。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应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13.5万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没有添加化合物的细菌电池所产生的效率。并且它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只要不断地往电池里添入糖,就可获2安培电流,且能持续数月之久。此后,各种细菌电池相继问世。
④利用细菌发电的原理,可以建立细菌发电站。在10米见方的立方体容器里装满细菌培养液,就可以建立一个1千千瓦的细菌发电站,每小时耗糖量为200千克,发电成本虽然高一些,但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发电站。更何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弃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⑤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研究细菌发电。除了上述利用嗜糖细菌来发电以外,还可以利用嗜盐细菌发电。据最新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中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为化学物质时,就可产生电荷。美国科学家利用这种现象,制造了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实,可以应用嗜盐的细菌来发电。用盐代替糖,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细菌发电,并不是遥远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细菌就能为人类发电造福。在开发、应用细菌发电的事业上,我国有关生物学家也在这一研究领域奋起直追,让细菌发电在我国也成为现实。
【1】给文章取一个题目,你觉得下面哪一个更合适( )
A.细菌
B.细菌电池
C.细菌发电
D.神奇的科技
【2】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以下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与选文内容不符( )
A.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池。
B.细菌发电站是一种低成本且更环保的“绿色”发电站。
C.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但放电率很低。
1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如果……就……
(1)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的作文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1)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在修改下面的书信:两处错字,两处格式错误,一处语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任选一题作文)。
1.我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游览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按一定顺序把你的游览过程记录下来,注意要突出景物特点,题目自拟。
2.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这些优点足以让你为自己喝彩。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结合自身的优点,选取生活中一两件典型事例夸夸自己,快来想一想,写一写吧。(文中不要出现学校、班级及学生姓名等真实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