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李璐同学对其辉煌原因做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②善于用人和纳谏,重视吏治
③民族政策开明、对外政策开放
④开创科举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目前,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朝鲜
B.苏联
C.美国
D.印度
3、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北海市老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B.北海市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C.“文革”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4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7、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勇往直前
8、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列对我国1950-1952 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0、小明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利改税”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
C.土地改革
D.乡镇企业崛起
11、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直接得益于( )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A.机械化农具的普及
B.农业科技的重大进步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是
A.获得土地的愿望 B.独立自主的愿望
C.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D.当家作主的愿望
1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
C.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都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任务
1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粉碎“四人帮”
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上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16、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现,“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
A. 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B. 增进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C. 说明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D. 说明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1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82年
18、“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B.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
C. 生活欲望日趋多元
D. 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力量
19、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
B.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C.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20、“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D.建立经济特区
21、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或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2、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3、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24、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6、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7、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30、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31、请你回答什么是三大改造?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最先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分析海峡两岸发展的最终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3、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4、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材料一“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3)再用两个事例说明,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关于中美关系,有的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有的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5)如今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