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穷人》一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夫妇_____________的事。
2.《回乡偶书》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
3.《在柏林》结尾“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的作用是_________。
2、咬文嚼字馆。查字典,填空。
(1)“雏”如果知道它的读音,可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
(2)“锦”如果不知道它的读音,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可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3、名句荟萃
1.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诗中有景,苏轼醉书西湖美景:“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情,贺知章晚年回乡,流露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理,朱熹游春,喻指孔学思想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祖国和人民。
3.陆游曾说“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是他用来自勉的,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4、我会查字典填空。
“缩”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缩”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②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③后退;④节省,减少。“缩”在下列词语中的正确解释分别是(填序号):
缩手____ 节衣缩食____ 热胀冷缩____ 退缩____
5、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狩猎 厄运 锐减 相悖
6、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①,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②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 、 、 、 、 和 。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7、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①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③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④垂两足,桂树何团团⑤。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①呼作:称为。②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⑤团团:圆圆的样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____”的____代诗人李白,他与____合称“大李杜”。还有一位被称为“诗鬼”的诗人,他是____。
【2】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和“____”,十分稚气可爱,语言简朴,比喻风趣。
【3】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
8、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9、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课文链接,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1)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2)仿照上面的句子,试着写一句。
①你好,芬芳的落花!
。
②你好,路旁的石头!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等一只嶼嵊落到花朵上
①风和日丽,我带着女儿在乡间小路上悠闲散步。路两旁开满野花,五彩缤纷。一朵朵白色蒲公英轻轻摇晃着圆圆的小脑袋,跳着优雅的舞蹈。但除了野花还是野花,我无聊地刷起手机。
③忽然,女儿停下脚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等会儿再走好吗?”我说:“这小路除了野花,有什么可看?”女儿用手指着路边的草丛说:“看,那只蝴蝶多漂亮!我想等它落到花朵上。”女儿单纯美好、细致入微,我有点感动,收起手机。
③女儿张开双手,一路追着那只蝴蝶。那只彩色蝴蝶在低空款款飞翔,四处停驻,有时落在草叶上,有时落在路边石头上。想等它落到花朵上,不是一件易事。等了好久,蝴蝶依然在空中飞舞,丝毫没有落在花朵上的意思。我有点不耐烦,想拉着女儿走。但看到女儿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想:作为母亲,我难道不应该满足女儿的小小心愿吗?我停下脚步,陪她一起等。我们屏住呼吸,不敢惊扰那只自由飞翔的蝴蝶,静静地欣赏它轻快曼妙的舞蹈。
④就在这时,蝴堞忽然缓缓降落,向一朵花靠近。看着它轻盈地落到一朵小花上,女儿瞪大眼睛,想拍手却不敢把手拍响。因为女儿,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蝴蝶采蜜!小家伙的鳞片艳丽无比,像五彩斑斓的舞衣。这小精灵伸出像弹簧一样细长的口器,插到花心深处,尽情吸食花蜜,轻轻扇了扇翅膀,似乎在说:“真甜!”
⑤可爱的小生命在花上停了大概10秒钟,又轻盈地飞走。女儿兴奋地挥手,冲蝴蝶说:“再见!”她唱着歌谣,蹦蹦跳跳向前走。像误闯秘境却全身而退的外来者,我心满意足。
⑥我的朋友工作忙碌,却精心照料家里的昙花,昙花每年一般只开一次花,通常在晚上9-10点开花、凌晨4-5点凋谢。那天晚上,花要开了,她沏了茉莉花茶,放上轻音乐,静待花开,颇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心境。在皎洁的月光下,昙花轻轻颤动。然后,花筒慢慢翘起,外衣慢慢打开,洁白如雪的花朵惊艳绽放。水莲似的白色花瓣亲密相拥。朋友用视频拍下难得一见的时刻,在淡淡花香中沉沉睡去。美丽的昙花,让她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好心情。
⑦等一只蝴蝶落到花上,等一朵花深夜开放。如果你愿意停下脚步,静静等待,就能发现 。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路两旁风景___________,表现出“我和女儿”散步时_____________的状态和我们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阅读文章第②—④段内容,完成下表。
女儿的表现 | “我”的情感 |
停下脚步,拉着我的手 | ____ |
指着蝴蝶,想等它落到花朵上 | 有点感动 |
张开双手,一路追着那只蝴蝶 | ___ |
充满期待 | ___ |
瞪大眼睛,想拍手却不敢拍响 | ____ |
【3】阅读第①—⑤段,概括第⑤段加点字“我心满意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横线填入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如果你愿意停下脚步,静静等待,就能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小家伙”和“小精灵”两个称呼,包含着“我”对蝴蝶的强烈喜爱。
B.第②—⑤段是“我”的经历,故详写,第⑥段是“我朋友”的经历,故略写。
C.第⑥段写朋友“在淡淡花香中沉沉睡去”,主要是为了表现朋友的性格恬静。
D.第⑦段第一句话和第②—⑥段所写的两个事例,形成了写作顺序的一一照应。
12、课外阅读。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2016年,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2016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例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那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賺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gàn)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断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在相当意义上,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级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敲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钱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结合语境我揣摩出“宵衣旰食”(旰:天已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与上下文相切合的事例。
【4】短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仅”强调_____________,“就”突出了____________,使用这两个词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全文,下列表述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敷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挫折,砥砺前行,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是电脑太多导致的不值钱。
13、 汉字书写形式多样。早期刻在龟甲上的是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属于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为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汉字,有着独特的优美形式;一是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中国书法极富魅力。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也酷爱书法,欣赏一幅幅书法作品时,他灵感顿生,从而创作了《行草》组舞。表演起来,如同一个正在挥毫泼墨的书法家,时而迟缓,时而激越,时而婉转,时而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日日临摹前辈名家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正挥舞着长剑,翩翩起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的艺术智慧,一个是古代书法家的学书故事。它们都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因素,那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流动的气脉是书法的灵魂。
【1】书法艺术的产生有两方面因素,分别是(____)和(____)
A.毛笔 B.汉字 C.舞蹈 D.剑术
【2】书法上,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之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隶书
【3】“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不仅让我们知道这是个历史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书法艺术的( )
A.陈旧 B.时尚 C.悠久 D.智慧
【4】文中用了两个事例说明“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请分别概括。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青枫相映碧云天
春天早已来到,台北市街头的青枫树,经一季寒冬的落叶休眠后,嗅到春天的气息,纷纷换上了新装,展现那身迷人的油嫩碧绿,青翠得使人为之陶醉。青枫的树形体态甚为优美,仿如玉树临风的美少年,在春天里吐露着充满生意盎然的活力。
原来青枫是台湾的特有枫树品种,它整棵树连树身均呈绿色,故取名为青枫。叶色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且随着季节而转变,从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翠绿,到秋、冬天经寒霜与低温后,更是染上了艳丽的颜色,有黄色、橘色、橙红、铜红及丹红色等,并有斑叶或锦叶的变化,非常美丽,是属于著名的红叶观赏植物,极适合于种植为行道树及园庭观赏树种。
到了初夏时节,树上开满了淡黄绿色的小花后,随即结果,我们发现青枫的果实长得非常有趣,椭圆形有2翅,酷似长着两片翅膀,一阵微风吹过,小果子往下滑翔如直升机似的缓缓着陆,我常常站在路旁看得目瞪口呆。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诗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把赏枫的意境写得美极了,但在台湾如果要看青枫的红叶“红于二月花”的话,除非要到稍高海拔的山上去或可看到,可谓未经一番寒彻骨,那得红枫供人赏呢? 而我们在春日看到的红枫叶,其实是属于鸡爪槭的变种,名叫红叶羽毛枫,与青枫的韵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我则是偏爱在春天里看到刚换上鲜嫩欲滴的新装,与蓝天相映下仿如碧云一片的青枫。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玉树临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同日而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摘录表示绿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得好处。
【4】画“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与文章题目照应,使文章前后得到关照和呼应。
B.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章的中心句,点明文章主旨。
【5】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青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把”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16、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你”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换成第三人称“他”。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来显身手。你最喜欢哪一首诗?把它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