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新疆双河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该著作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外称它为

    A.“东方医学巨典”

    B.“东方工艺巨典”

    C.“中国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2、如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3、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

    A. 香港问题

    B. 台湾问题

    C. 核武器问题

    D. 社会制度问题

  • 4、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丁>甲>丙>乙 D. 乙>丁>丙>甲

  • 5、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 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故乡不可见兮,望我大陆!永不能忘!大陆不可见兮,天苍苍,只有痛哭!野茫茫,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山之上,望我故乡,有国殇。”这是国民党于右任的《望大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感叹中国大陆的强大 B.希望死后葬到大陆

    C.思念母亲 D.渴望祖国统一

  • 7、假如你穿越到1956年,你不可能看到的事情是

    A.农民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

    B.安徽凤阳小岗村土地包产到户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热火朝天

    D.公私合营

  • 8、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45

    B.1949

    C.1951

    D.1956

  • 9、下图中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深圳

    B.安徽凤阳

    C.福建厦门

    D.浙江宁波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B.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搭配不合理

    C.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D.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 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图一颁布于1912年

    B.图二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1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 13、为解决国家统一,我国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它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习近平

    D.胡锦涛

  • 1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美国发起的挑拨,周恩来所发表的演讲贏得了亚非国家的支持。他提出的方针是

    A.自由贸易 B.求同存异 C.经济援助 D.联合抗美

  • 15、“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 16、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A.长征胜利结束100年时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D.土地改革胜利完成100年时

  •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在这三个历史环节中促使中国社会向近代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B.二次革命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C.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D.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 19、“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A.

    B.

    C.

    D.

  • 20、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 人们在忆苦思甜

    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22、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 23、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2013年,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

  • 25、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4)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26、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27、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29、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 30、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32、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 33、“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摘编自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之前我们国家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先突破“禁区”的地点,并简述这种“突破”的积极作用。在突破“禁区”之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最早举措。列举第二阶段让中国“体制接轨”的会议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事件。请列举近年来,我国抓住机遇,在经济上开始改变世界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