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掖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

  • 2、根据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

    (1)时光匆匆,无声也无形,朱自清不禁感叹:“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我留着些什么______呢?”除却掩面叹息,我们唯有珍惜当下。

    (2)明月千里,“月”承载着中国人多少情感。那一弯明月,寄托着诗人李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月明人团圆,诗人王建却独自吟道:“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3)读书,是需要勤奋进取的,因为“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读书,更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

    (4)与长者交谈,我们要谨记“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的忠告。与智者交谈,常让我们有“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5)《石灰吟》中,诗人赞颂了石灰,表达了自己高洁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描写植物的好词佳句有很多,请写出三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nüè   着(qín

    B. qiū   zài

    C.   zhàng

  • 5、积累运用。

    一水______,两山_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

    【2】认真读诗,并借助工具书,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霜草苍苍”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切切虫吟”渲染了村夜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行人绝迹,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月明荞麦花如雪”,请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词中的“见”读______,意思与“_____”相同。

    【2】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画“﹏﹏﹏”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 8、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ā)谁   zhuó)累累

    B.doù zhì

    C.bǎichūn

    D.gēng)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语气的转折

    D.语意的转变

    【2】《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A.贝多芬           B.聂耳                  C.纪伯伦               D.田汉

    【3】“这战斗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当中国人民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喜讯后,会是怎样的表现?请你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举行。在成都大运会赛场之外,大运村已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碰撞的“大熔炉”。在散发着古老传统魅力的文化市集上,参与者有机会穿上精致的汉服,体验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还可以体验中国传统化妆和美甲,并拍照留下这一难忘的瞬间。市集上还有琳琅满目的中国风产品,茶具、瓷器和手工艺品深受运动员们欢迎,纷纷要带它们回家!大运会的举办,大力弘扬了中华文化,弘扬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摘自《中国日报网》2023—08—07,有删改)

    【材料二】中国为大型国际赛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低碳环保理念和高科技广泛运用让成都大运会更令人瞩目。在赛事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成都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始终。自动驾驶巴士、无人驾驶地铁、3D照相、蓄冷型降温背心、智能厕所……大量新技术、高科技被广泛运用到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等领域。

    AI预测天气状况、数小时实现“冰篮”转换、机器人陪练乒乓球、自动驾驶巴士……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元素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精彩亮相,成为本届大运会的一大看点。如,大运“蓉宝”机器人拥有高分辨率地图、高可重复定位精度、高度灵活的避障方式和高度复杂的障碍物检测方式,将全局路径规划、障碍物检测、数据融合、讲解、展示、医疗、救援融合在一起。此外,大运“蓉宝”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AED递送,还有GPT问答服务接入、互联网的远程呼叫服务、信息播报等功能。

    (摘自《网信四川》2023—07—23,有删改)

    【材料三】武术、足球、跳绳、乒乓球……近日,记者一走进成都市迎宾路小学,就被操场上内容丰富的体育课吸引。学校校长介绍:“今天周二,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体育走班课,学校打破传统的分班教学,让学生自选体育项目,由各有专长的体育教师走班上课。”

    大运会的影响远不止成都一个城市。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动中小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体育示范学校12所,体育特色学校188所,其中足球特色学校145所,篮球特色学校36所,排球特色学校5所;省级体育推广学校126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82所。

    大运会悄悄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它使学校和老师对体育内核、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用更加广阔的思维和视野创新教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更多的选择,感受运动的快乐和体育的幸福,也使学校体育教育成果更丰硕。

    (摘自《中国教育报刊社》2023—11—28,有删改)

    【1】阅读这三则材料,请你归纳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大运会”这个主题,这几则材料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运会中的高科技也能进入校园了,你会如何运用这些高科技使校运会的宣传更给力、运动员的训练更有效、赛事的组织更加精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

    万斌生

    (1)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无情地剿杀。

    (2)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乌鸦了。

    (3)最后一只乌鸦仓惶逃命,飞上了下临万丈深渊的悬崖绝壁。

    (4)然而人们并不放过它,勇敢的猎捕者们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地追了上来,密匝匝地包围了它,原始的箭弩和现代的火枪织成了天罗地网,一同指向世界上最后一只乌鸦。

    (5)乌鸦振了振翅膀,想飞越深渊,飞到对岸去,可是它立即发现,对岸是同样的天罗地网。

    (6)乌鸦欲飞又落,① 。//开端

    (7)围猎的人群中,有人在举枪瞄准,有人在拉满弓弦,眼看这最后一只乌鸦就要粉身碎骨了。

    (8)“且慢!”一位首领模样的人发话了,“这是最后一只乌鸦,它死了乌鸦就绝种了。不能不教而诛。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

    (9)大家表示同意。

    (10)② 。一些人不甘落后,也随之走上悬石。

    (11)“乌鸦,你好。”首领说,“只要你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就不杀你,马上放了你。”

    (12)乌鸦问:“什么条件呢?”

    (13)“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从此以后改掉讲坏话的习惯,像喜鹊那样多多报喜就行了。”

    (14)“这——”乌鸦沉吟着,“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

    (15)首领还未回答,围猎者们已经怒吼起来——

    (16)“不行!”

    (17)“这家伙讲惯了坏话!”

    (18)“本性难改!”……

    (19)③ 。//发展

    (20)就在这时,乌鸦猛然发现:④

    (21)“呱!危险!”乌鸦大声喊道,“别过来,别过来!大石要塌了,大石要塌了!”

    (22)“死到临头,还在讲坏话。”首领恼怒道,“预备,放——”//高潮

    【1】“沉吟”一词有两个意思:①犹豫,迟疑;②喃喃自语。文中选择第( )个意思。联系上下文推想乌鸦“沉吟着”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其实有多处对 “悬石”这一环境的描写,认真读全文,环境描写排序恰当的一项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①首领走上拱桥般的悬石。

    ②停在突出悬崖的一块拱桥般的悬石上。

    ③由于涌向悬石的人太多,那悬石已经松动,悬石周围的石屑、泥土纷纷坠落,可惜人们并未察觉,还在向悬石涌来。

    ④他们一边怒吼,一边向乌鸦栖身的悬石涌了过来。

    【3】按照写作顺序,写出这篇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部分的主要内容。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乌鸦嘴”喻指那些多坏话而令人讨厌的人。小说是否为我们塑造了最后一只乌鸦的多说坏话、令人讨厌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题目中用两个“最后”,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写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手》,完成练习。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神奇的手。

    ②我们的手十分灵巧。一秒钟内,人的手掌可以转动好几次。在一秒钟里,钢琴家可以用手指击键几十次,快得像流星追月。有人估计,人的双手可以做出上亿个动作。有了这双灵巧的手,外科医生缝合了直径不到1毫米的血管和神经;牙雕师傅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下了千字文;有了这双灵巧的手,中国人建起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埃及人建起了高耸入云的金字塔。

    ③我们的手非常勤劳。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不休息,手指至少屈、伸3500万次,连躺在小床上的婴儿,也不时弯曲和摆弄着手指。奇怪的是,在持续活动后它们很少感到疲劳,不像腰、腿、肩那样常常疲劳发酸。

    ④在人的手指中,大拇指用得最多,是最重要的手指。汉字中的“拇”字,就有“指中之母”的意思。紧挨着大拇指的是食指。它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由于婴幼儿喜欢吸它。与大拇指相比,这个食指擅长做精确和细致的动作。由于它可以用来指路,所以又称“指示指”;又因为它能扣扳机开枪,因而又叫“发射指”。此外,它还可以向别人发出警告等。在所有的手指中,最长的是中指,最短的是小指。除了这四根手指,剩下的就是无名指。这是最不灵活、用得最少的手指。

    ⑤手指是人体感觉最灵敏的一个部位。指端上有着千万个神经细胞,能对接触到的物体进行分辨。无论是冷热软硬,还是大小方圆,手指往往一触即知。中医诊断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手指摸触病人的脉搏,以此作为诊断的一个依据。

    【1】阅读这篇短文我用了________分钟时间。

    【2】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和打比方

    B.举例子和打比方

    C.列数字和举例子

    【4】如果给这篇短文加个结尾,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泪的重量》节选,回答问题。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驼背上的人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的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的不幸,世界又是如此的艰难,坐在骆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立时,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是在我们一起开始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一起发现,驮着我们前行的骆驼,也正被我们的歌声唤醒,它们没有四处张望,也没有嘶鸣,它们还是走着走着,却又是同时流下了泪水。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还在路上走着,也不知要走到何时,也不知要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在唱,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走着,然而却是含着泪水,走着,走着……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急躁——_____  感叹——_____  抱怨——_____

    2画线句子改成我们从早晨一直走到黄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骆驼的特点是: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所有生命都互相珍爱善待、真诚交流,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B.我们被大漠的荒烟所感染,异常的激动,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C.骆驼也是生命,也会流眼泪,也会有感情。

  • 14、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①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过  穿过)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沁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沉着  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zhuó)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wǎn)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1用“/”划去①②自然段中不恰当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故里——____________   目不暇接——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内容,把下列引号不同用法前的字母选填在括号里。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转换或转折;C.表示语音的延长。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__________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划“   ”的句子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请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围绕“笑”的主题,分别写了哪些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文中的一种“笑”,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 17、改句子

    (1)梅兰芳先生被人们看作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为把字句;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成真理。

    改为被字句:

    (3)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 19、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定词语,发挥想象,把一种情感写具体。

    例句:(沉重的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欣喜落狂、激动、沮丧、饿、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仿照《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写一写学校的某项活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