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外阅读积累与收获。
1.这学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他们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的鲁迅 ____________的老支书 ____________的五壮士
亲爱的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你认识的人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中写红军过五岭、越乌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红军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启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文中的古语“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乎所以 技高一( ) 余音( )梁 斩钉( )铁
4、补充词语完整,井选词填空。
粉身______骨 全神______注 千______一发 热血______腾
居高______下 ______精会神 斩钉______铁 排山______海
1.在这_____________的时刻,他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牛命保护了国家财产。
2.找出一对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chén fú diǎn zhuì shēng téng dù jiāng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wū méng tiě suǒ lūn qǐ xǐ què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解释:章:______________ 零: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大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句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感。
7、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9、阅读课文片段。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拿、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 )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投向、望着)主席台。
【1】用“√”打出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词语。
【2】用“___”画出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后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中的“一齐”这个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智慧
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考,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宇宙肌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1】大自然的智慧主要体现在( )。(多选)
A.大自然创造了苍蝇蚊子、鲜花绿草、星空和灰尘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C.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D.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2】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顺应大自然而不是去征服大自然,因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B.人类富有智慧是因为人类会思考,能理解想象,有意识,这是大自然所不能企及的。
C.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D.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所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4】短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
11、阅读世界。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
【2】文中有两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既……又……,既……又……”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故乡一进夏天,就变得美丽起来。山前山后的花成片地开放,还有泥路田埂上的花,虽说都是些不知名的,但她们都在风中绽开了笑脸。女孩子们这时候也很难瞧见了,她们总是躲在花丛里,偷偷地摘下自己喜欢的花儿。有的揣在口袋里□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有的抓在手里□在风中挥舞着□还有极漂亮的则顺势插在头上,接着脸上腼腆的笑也绽开了,但总还未等你看清,她们就红着脸跑远了。
夏天最热闹的要数河边了。那些贪玩的孩子们早就耐不住夏天的热,巴望着能用水清凉一下。男孩子们总喜欢站在河岸边高高耸起的大石头上,然后纵身跳进河里,溅起又高又清的水花。待到跳下水的孩子刚刚站稳脚跟之后,其他的小伙伴们就会过来与他扭打在一起,这个潜下水去抱他的脚,另一个爬泳过去搂他的腰,“一、二、三”大家一起使劲把他撂倒在水里。这时候坐在岸边的女孩子们就“咯咯咯”地笑起来,她们总是只坐在边上,将脚放入清澈的河水里面,轻轻地打起几圈涟漪……
村头的池塘也常聚集着孩子们,他们总是带着鱼杆、鱼篓到那里去,有的还挎着篮子,因为啊,那池塘里头有鲜艳的荷花。孩子们会悄悄地撑上小舟躲藏到荷叶丛中去,有的顺手摘下几只含苞待放的,拿回家去插在大缸里欣赏。
故乡的夏天真是其乐无穷呀!
【1】给选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______”上。
【2】第1自然段中“”里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选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__”划出来。
【4】选文中划“______”的句子中,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shà chà)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lòu lǚ)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kuó tiá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fò fú)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文中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霎________(shà chà)时间 一缕________(lòu lǚ)
仿佛________(fò fú) 恬________(kuó tián)静
【2】写出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照耀——________ 霎时间——________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14、精彩赏析阁。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在“我”的眼中又是 。
(2)“碰壁”的意思是 ,在鲁迅眼中的意思是 ,表达了鲁迅是 的人。
(3)短文运用了 描写方法,突出了鲁迅的 人格特征。
15、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7、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
看上图所示,理解漫画含义,自己命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作文主题意思与漫画相符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