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成语。
东________西________ 南________北________ 前________后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1.“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____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猹尽力的刺去……”这一段话选自________的《故乡》,他在小说的结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此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不同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他也有温柔的一面,从他的《答客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把所填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春》中,诗人将景色掩映在烟雨之中,增添了诗歌朦胧色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________ 众星________月 金________辉煌 玲珑________透
亭台楼________ 田________风光 诗情画________ 不可________量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无( )无( ) ( )不透 约定( )不可( )
5、知识回顾。
(1)“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并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2)爸爸常说:“‘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与一个人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真正为人。”
(3)《寒食》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常借诗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清代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诗人李贺借咏马表达了自己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展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6、识字与写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2】读句子,根据语境写出正确的字词。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qì
xī bó
的雪山、páo xiào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méi
,没有qū fú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挥舞着革命的旗帜。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xiànɡ
,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理解下列字词。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石》的作者是________朝被称为“________”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把第一句诗中的“咬”换成“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从这首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2】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和语速朗诵。
A.激昂、快速
B.悲伤、缓慢
C.可怜、缓慢
D.愉悦、中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诗通过蜜蜂、牵牛花、阳光、葡萄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和“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9、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③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④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⑤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⑥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⑧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⑨终于,小小的书架成了。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如今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1】第②段的加点词“意气风发”可以用词语( )替换,意思不变。
A.喜气洋洋
B.兴高采烈
C.意气飞扬
D.手舞足蹈
【2】短文围绕“书架”写了四方面内容,请根据所划分的层次,概括填空。
________→用字典做“书架”→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3】从“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可以看出“我”______。
【4】第③段写道:“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联系短文,想象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的书架已经陈旧了,就像一个老人,是我精神和知识上的长者。
B.书架虽陈旧苍老,但它陪伴“我”成长,给予“我”知识。
C.“撑起我的腰身”意指书架使“我”挺直了身子。
【6】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是如何陪伴你成长的?具体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青 蛙
一只青蛙正在草丛中慢慢地爬着。当你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跳到那漂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二十倍距离呢!然后,它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啊!青蛙真是跳远健将,游泳的专家。
岂止知此,青蛙喜欢唱歌,又是歌唱家。每到黄昏,住在池塘边的青蛙们,有一只老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然后用震音发出一声短鸣,接着满池塘的青蛙,都亮开了嗓门,跟着唱起来,形成美妙而神秘的大合唱。
青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保护农作物的卫士。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年捕食的害虫约有一万多只。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怪不得人们对它另眼相看呢。
【1】文章已用“∥”分成三段,用“___”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2】填空。
青蛙是______,______,又是______,还是______的能手,______的卫士。
【3】人们为什么对青蛙另眼相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的原因是( )(多项选择)
A.狐狸的脚印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B.“金色的脚印”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感情的赞美。
C.体现了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D.这脚印是珍惜生命的象征,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12、课文链接。
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娇气,它几乎不需要人们特别的照料便能茁壮成长,而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 ) 特别——( ) 照料——( )
2.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3.这段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联系全文回答: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3、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草原特点的一项是( )
A.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四面都有小丘
C.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D.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2】作者将草原比作___________,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作者把羊群比作__________,简直太形象了。想象羊群在草原上吃草时随意地走来走去的情景,我也能仿写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作者在写景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下面对加点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风光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B.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者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
D.这句话表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14、阅读《老人与海鸥》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①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②”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③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④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对文中四处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 ②处表示词语的重复。
C. ③处表示语意未尽。 D. ④处表示特殊含义。
【2】未能体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亲密关系的句子是( )
A. 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B.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C.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D.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3】对第三段画线句子中所用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 外貌 B. 听觉 视觉 C. 心理 细节 D. 动作 神态
【4】下面对这段文字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通过记述老人去世前有关海鸥的举止、谈吐和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的精彩表演这两个方面表达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
B. 这段文字既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也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憾的感情。
C. 课文语言朴实,但是平凡里又饱含深情,令读者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D. 这段文字还让人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回报。
15、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16、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厚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感人之事。以此为内容,选择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