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神农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附加题。  

    1)“宫、商、角、徵、羽”称为________  

    2)少小离家________,乡音无改________  

    3)无情未必________,怜子如何________  

    4________东风面,________总是春。

    5________村边合,________郭外斜。

  • 2、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___

    (2)灯火渐渐地缩小,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薰得灯罩很昏暗。____

    (3)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___

  • 3、规范书写词语。

    yún xiāo hòu qiào   zhú shāi   yōng zhǒ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4、读句子,体会蕴含的感情,再写下来。

    (1)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我于是日日盼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到了。

     

     

  • 5、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今年7月1日上午8时,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深受人民yōng dài( )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了,全国人民热血fèi téng( ),会场bào   ( )出热烈的掌声。伴随着hōng míng( )声,空中梯队xuán guà( )着党旗和巨幅标语飞过天安门广场。níng shì( )着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人们不禁心潮péng pài(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7、阅读并答题。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突出了蜂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本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  )

    A.gōng B. C.chéng D.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美苑。

    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用“ ____”画出来。

    2.沈括是北宋时期的大科学家,他的著作有( )。

    A.《本草纲目》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3.现在你知道深山寺庙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了吗?

    4.请你也写个例子,来说明本段的中心。

     

  • 10、课外阅读。

    不寻常的音乐会

    绿色的藤蔓(màn wàn)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伦敦儿童医院病房里的七个孩子。这七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伊丽莎白热爱音乐,酷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 缓慢),婉转动听。但她的耳朵做了一个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将完全消失。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焦躁)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乐。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这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十一岁生日音乐会?还有三周的时间,来得及吗?”当柯尔比看见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柯尔比请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老师玛丽,玛丽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在玛丽老师热心地指导下,六个孩子每天都练习唱歌。仅仅三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这六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这个秘密保守得十分成功。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着一辆手推车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惊讶了,苍白漂亮的面庞变得绯(fěi fēi)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我们尽管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奇特)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现在,那六名合唱队的成员已在地下安睡长眠,那六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但伊丽莎白的记忆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六个伙伴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这是她听到的最后的,也是最美的声音。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2“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这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这个秘密”具体指______

    3“这是她听到的最后的,也是最美的声音”。说这种声音是最美的,是因为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伊丽莎白什么样的心情?

    (1)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________________ 

    (2)伊丽莎白欣喜若狂,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什么用“不寻常的音乐会”作为题目?请写出至少两个要点。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白杨

    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高?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白杨树内在品质的句子。

    【2】写出白杨和新疆建设者的共同之处。

    【3】读句子,回答问题。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样的心?

     

  • 12、阅读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鳞崎。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①-③段)战争年代,__________                                   

    事迹二(④-⑦段)和平时期,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选出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第④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选出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

    B.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C.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

    【4】联系上文,选出对第⑦段中画“﹏﹏”的语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B.村民们的日子没发生什么变化

    C.村民们进出村子将会更加方便

    【5】好的文章题目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中心意思,还可以……请你给这篇短文起个题目,并写出理由。

    题目《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你先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再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从“精彩纷呈的运动会”“生动有趣的课堂”“温馨祥和的家庭聚会”中任选一个场面写一段话。

    我选择的场面是:

  • 13、白桦林的低语

      ①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②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了,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我的思念

    越过wān yán(   )曲折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冈峦上,在塔亭般的嘹望楼里,我要同你一起倚窗外望……  

      ③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紧靠着燎望楼的

    是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④看林人啊,我的兄长,我们在那嘹望楼上只相聚了几个小时,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dí dàng(   )着我灵魂中的fú zào(   )与狂妄。

      ⑤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⑥我问你:“jì mò (   )吗?”你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豪壮。你教我从各种鸟鸣中听出旋律,你教我从各种树姿中产生联想。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

      ⑦怀念你啊,看林人!  自从分别后,我又走过了那么多地方,你却日复一日,同你的伙伴们倒班守望在那同一塔亭上。四面风来时,塔亭里发出轰轰的震响。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

    光……

      ⑧白桦林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它们倾诉衷肠。在白桦林的

    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 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   )   倾吐(   )   希望(   )   怀念(   )

      3.读读下列句子,想一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用这种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1)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   )

     

    (2)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  (   )

      4.读读下列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2)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5.文章的结尾在表达中心上有什么作用?与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关系?

     

       

  • 14、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书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串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 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干干净净(AABB):________________ 

    (2)浩如烟海(含有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说明: 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 (  )

    A. 鲁迅有很多钱

    B. 鲁迅收藏的书之多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 16、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17、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都会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想。下面的词语会让你想到哪些故事呢?请选择一个词语作为中心,将事情写下来。

    快乐 泪水 变化 难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