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诗句补充完整。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霏霏。
(2)好雨知时节, 。 ,润物细无声。
(3)稻花香里说丰年, 。
(4)青山绿水,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美丽中国,一座城,一首诗。杭州是杨万里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风光不与四时同。”苏州是张继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昆明是你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 美丽中国,山河如诗。“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美丽中国,绿水青山也是诗。“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美丽中国,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3、补充下列词语。
________同舟 理____气____ 不慌________
____惊____跳 别出________ 排____倒____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威风(____) 虎视(____)
(____)有词 (____)有味
得意(____) 怒气(____)
1.以上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点,都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____)。
A.动作
B.神态
C.语言
D.心理
2.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到句子里。
(1)弟弟又觉得我欺负他了,于是又扔下象棋,(____)地找妈妈告状了。
(2)妈妈到房里去叫她吃饭,她正捧着一本漫画书看得(____)。
(3)阅兵方阵里,士兵们一个个全副武装,(____)。
5、比一比,组词语。
耀( ) 荡( )
擢( ) 烫( )
搏( ) 曙( )
博( ) 署( )
6、阅读《约客》,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间是______(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
【2】“黄梅时节”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季节特征( )
A.江南地区
B.东北地区宗
C.华北地区
【3】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当时________的心情。
【4】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所表现的画面。
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选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材料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三】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选自杜牧的《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补充【材料一、三、四】中空白处的诗句。
【2】中国北国的美,是恢宏庄重的,是大气磅礴的,是直击人心的;中国南方的美,是沁人心脾的,是温婉恬静的,是动人心弦的。请选择4则材料中2则,赏析诗人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南北风光的不同特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3】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请结合课本第二单元所学,评价一下领袖毛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
【4】四则材料都用了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即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则,具体说说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并说说小学六年来你在学习古诗词中积累的2条经验。
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请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围绕着中心句,文段中写到了哪些动植物?请摘录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观察到哪些事物在夏天“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请仿照文段中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6月至8月气温均高于40℃,最高可达47℃,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70多次风,每次都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100千米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强烈的阳光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夏天,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天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只要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就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别致(精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故城中间,有这样一条15公里长的林荫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位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不但有遮阳蔽日之处,而且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荫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有删改)
【1】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体会到 。
【3】短文告诉我们两件也许只有在吐鲁番才能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充分说明为什么吐鲁番有“________”之称。
【4】用“﹏﹏﹏”画出最能表达短文中心的一句话。读一读,然后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5】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为游客们设计一段介绍吐鲁番盆地的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郑成功》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如何表现郑成功的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善良是心灵的灯盏》,回答问题。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②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③走进院落,见房门紧锁。妻子曾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了,已经换了新锁。他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再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女儿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她该长高了,会喊爸爸了。
④想到女儿,他的心里顿时涌起阵阵暖意。婚后,家里真的很穷,女儿半岁时,他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只想多挣些钱,让家人过上殷实的日子。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只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定期寄往家里。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了,今年春节临近,思念煎熬着他的心,他怀揣着积攒的血汗钱,想回家过个团圆年。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一个毛绒小焦,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看见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正抱着孩子轻轻地晃,并且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呢?”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啦?”女人叹了口气,说:“我是幼儿园老师,今天这孩子突然发高烧,因为一下子联系不上她妈妈,我就赶紧带孩子来看病了,但是走的慌张,带的钱不够。你看,她都烧得有些迷糊了,真怕耽误了病情啊!”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正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脑海中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是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来帮助她们度过难关哪!
⑧侧过身,他艰难地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两张100元钱,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太谢谢你了!好人有好报!”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打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着给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毛绒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见孩子喜欢小熊,他便把小熊递给小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毛绒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看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小女孩已无大碍,他告辞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子,他咧嘴一笑。突然,他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只见妻子旁边还站着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怀里正抱着那只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突然发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一把将女儿揽进怀里,亲了又亲,滚烫的热泪蹭到了女儿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打工的日子里,他遇到过各样目光,深感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灵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温暖的爱心。
【1】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选文第⑪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
(2)张冠李戴:__________
【2】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囫囵吞枣”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张冠李戴”的句子。
【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伯父夸自己,嘲笑我的记性差
B.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4】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
14、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刚刚到任的将军率领部属将去这个防区内海拔最高的哨卡访问,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②早上,屋外风嘶吼着,发出阵阵令人发怵的尖啸,还夹杂着雪珠和小冰块击打门扉的啪啪声。将军起身,好几个人围了过来,劝他下次再去,将军没有答应。团长用几近请求的语气说:“首长,您上去,太危险了 ……”团长是一个从军二十一年的老兵了,常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呈暗紫红色。“战士们成年累月在山上,他们更危险!”将军拍拍团长的肩,“走!”
③四名战士驻守的哨卡在海拔五千余米的最高峰上,四周无一遮拦。狂风肆虐的时候,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④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将军逐一与他们握手,又到宿舍、伙房,查看了战士们的被装和伙食。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执勤。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发现他又黑又瘦,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哨卡?”“不,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⑤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嗫嚅着,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执勤?嗯?!”团长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而是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 ……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团长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立正站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
⑥此时,一名随员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望了望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他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团长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众人都举起了手。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是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④段主要对将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借助“军人,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守护者,社会平安稳定的保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这句话,写出你对第⑦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团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16、下面这几句话体现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18、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30分)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会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懂事了,关心父母,善解人意;会应变,能处理突然出现的事情了……
请你以《我长大了》为题,通过一二件具体的事情写出自己的进步、成长或变化。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