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_)大无朋 顾(_____)自(_____)
孤(_____)自(_____) (_____)驰神(_____)
1.神秘而迷人的九寨沟风光令人________________。
2.一朵_______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偎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
2、看拼音,写词语。
xiū sè chóu yuàn rì kòu xuán yá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 ( ) ( )
qí zhì shēn yín dǐ yù jǔ sàng bié chū xīn cái
( ) ( ) ( ) ( ) ( )
3、写反义词。
宽阔——(________) 暴露——(________) 挺进——(________)
温暖——(________) 黑暗——(________) 激烈——(________)
幽静——(________) 微弱——(________) 陌生——(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②桑娜(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③矿产资源(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5、反义词。
死——________ 俯——________ 伟大——________
节省——________ 柔软——________ 慌张——________
6、课外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胜日”的意思是(____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
(2)“等闲”的意思是(_____)A.平常、轻易。B.等到闲时。
【3】诗句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我还可以积累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1】解释词语 钟:_____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 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 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 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9、阅读材料《哨卡》,完成练习。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③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要考察这一带所有的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④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恳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近三十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⑤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⑥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⑦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到这来的。”
⑧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你忘了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嗯?” 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 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
⑨“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⑩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⑪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⑫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下来。
(1)因吃惊而发愣。( )
(2)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
【2】文中第④段写将军即将出发前,写“好几个人”的话和上校的恳求是为了______,这是______(正面、侧面)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
【3】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哨兵张了张嘴想说的是______,哨兵又合上嘴是因为__________。
【5】文章最后写“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蚂蚁和蜗牛
①一只蜗牛在河岸边慢腾腾地爬动。
②爱管闲事的蚂蚁看见了,他们很有兴趣地围绕着蜗牛看,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评头品足呢!一只蚂蚁自以为很有学问,他说:“我知道,这是田螺,常年生活在河滨里,这会儿,准是爬到河岸上来溜溜达达哩!”
③一只蚂蚁朝蜗牛看了半天,反驳他朋友的观点,说:“不对,不对!这是骆驼!你看他的背脊上有一个驼峰,是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的呀!”蜗牛听了他们的言论,忍不住发笑地说:“你们别胡说啦!我不是田螺,也不是骆驼。我的名字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两只蚂蚁听了,接嘴说:“对,对!是蜗牛,是蜗牛!一点不错。你是牛的种族,所以,你的头部长了一对犄角,跟牛一模一样!”蜗牛不再理睬它们,叹了口气,顾自朝前爬去。
④非但少见多怪,还要不懂装懂,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对蜗牛的特点相当了解。( )
(2)从第②自然段可以知道蚂蚁很有学问。( )
(3)从第③自然段蜗牛的言行可知,蜗牛对蚂蚁的言论觉得好笑,对他们的自以为是无语了。( )
【2】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这篇短文的文体属于( )
A.寓言 B.小说 C.散文 D.说明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评头品足”的意思是( )
A.蚂蚁取笑蜗牛。 B.蚂蚁口才很好。
C.蚂蚁对蜗牛进行评论。 D.蚂蚁评价蜗牛的头和品尝蜗牛的脚。
(3)一只蚂蚁认为蜗牛是骆驼的原因是( )
A.蜗牛长着驼峰。 B.蚂蚁对蜗牛毫无认识。
C.蜗牛的壳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 D.蜗牛的样子与骆驼相似。
(4)“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指的是( )
A.像蚂蚁一样喜欢笑的人。 B.像蚂蚁一样喜欢聊天的人。
C.像蚂蚁一样喜欢评论的人。 D.像蚂蚁一样说话、做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人。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寒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障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我”记忆中的闰土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回忆你学过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从 、 、 等几个方面来写闰土的外貌变化的。
【4】读一读标“ ”的句子,思考“我”见到闰土后想说的是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上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延伸阅读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绽开(dìng zhàn)笼罩(lóng lǒng)忍俊不禁(jīn jìn)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枝千弯弯曲曲、苍劲有力。(_______)
(2)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的美酒。(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颜色深浅不一 B.形态美丽可爱 C.气味芳香 D.外貌
【4】摘录文章的主旨句,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环境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 40 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
⑦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②、③、④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地球不幸的状况。
(2)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孤岛”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地球是人类“不幸的家”。
B.地球是美丽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C.地球的不幸来自人类,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3】文中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也能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不能抄写原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③自然段,我想到了生活中人们乱丢垃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能设计出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写出你对欧文说的“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
银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可是,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在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行。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据说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它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人们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和同时代的恐龙一样普遍
C.银杏和恐龙一样灭绝了
D.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2】人们把银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长寿的原因是( )(多选)
A.银杏树根系极为发达,扎得深,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B.银杏树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
C.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D.银杏树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能抑菌杀虫,使银杏树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你都会做些什么?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趣事?选一件事写下来。注意要把过程写具体,表现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