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填表。
要查的加点字 | 部首 | 再查几画 | 音序 | 选择正确的字义打“√” |
融会贯通 | ____ | ____ | ____ | ①原籍,出生地。②连贯,穿通。③姓。 |
斩钉截铁 | ____ | ____ | ____ | ①割断,弄断。②量词,段。③阻拦。 |
身临其境 | ____ | ____ | ____ | ①照着字、画模仿。②到,来。③挨着、靠近。 |
自作自受 | ____ | ____ | ____ | ①接受。②遭受,承受,蒙受。③忍受,禁受。 |
一望无际 | ____ | ____ | ____ | ①彼此之间。②时候。③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1)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__的品质。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个句子是______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 桑娜和渔夫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沉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规范书写词语。
tuì jìn yún xiāo
( ) ( )
yōng zhǒng jiàn shǎng
( ) ( )
wān yán jiǎo jiàn
( ) ( )
4、课文在线
(1)《寒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讽刺后汉宦官得宠,享受特权的现实。
(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建《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5、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围绕“盼”写的几件事情。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我”从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如愿以偿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作者围绕“盼”写了以下几件事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诗句,选一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7、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8、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片段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谨慎:____________ 断言:____________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4)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再按要求完成问题。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
材料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总量在不断增加,“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重。以郑州为例,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0.8~1.2千克生活垃圾。通过2019年前五个月的统计,郑州中心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约6500吨垃圾,相当于300台公交车的重量。这些垃圾怎么处理呢?就目前而言,填埋和焚烧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但都不是最有效的办法。这是因为大多数垃圾填埋场都超过负荷能力。另外,相当一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要想使垃圾资源化,前提条件就是要进行垃圾分类。《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郑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9年12月1日施行。
材料二 《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材料三
国内外一些地区都有不少进行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在日本,居民学会了自觉分类倒垃圾,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投放。环卫部门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美国垃圾分类和处理有详有们细的法律规定,将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了事先预防,减少污染的高度。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努力实现垃圾的回收和重复利用,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正在探索“实名制”投放垃圾,在已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每家每户每月能够领到31个厨余垃圾袋,小区督导员会利用手机终端扫一扫垃圾袋上的专属二维码,以此建立垃圾分类家庭电子档案。
(摘自《科学生活》有删改)
【1】根据活动的主题,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阅读三个材料,在下表中简要写出你的想法,为和同学们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主题 |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班级交流会 |
任务 | 在这次活动之前,请你围绕主题,根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写出你思考的要点。 |
要求 | 1.你最想交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请从不同的材料中提出。 2.和同学们交流这两个问题时,你会从材料中选择哪些语句具体说明,把它们摘录下来。(每个问题一句即可) |
写出思考的要点 | 1.你最想交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摘录: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2】结合情境,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标出相对应的序号。
国庆节放假期间,李明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进行大扫除。他们收拾出的杂物和垃圾有:
①塑料瓶 ②用过的电池 ③保鲜膜 ④穿旧的衬衣
⑤剩饭剩菜和香蕉皮 ⑥看过的报纸 ⑦鸡蛋壳 ⑧过期的药品
请把杂物和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可回收垃圾:______________
湿垃圾:________________
有害垃圾:________________
干垃圾: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三个材料之后,我产生的新思考或新问题是:_______带着新的发现,我将走进书本或者生活中继续学习。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以及包装物总体回收率都不高。其中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较淡薄,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妤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也无法再回收。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2020年7月1日电 昨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全系统生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今年上半年行业生态环保工作,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民介绍,截至4月底,全国“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83.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5%,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0.9%,新增1.7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4.5万辆。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成效明显,行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1】材料一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三又用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绿色快递”取得的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4月,我国循环中转袋已经全面使用。
B.中国快递业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高,大量被丢弃的包装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
C.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但因为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丢弃。
D.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3】面对网购,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_______,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
3. “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这句话中,居里夫人不管 、 不管 、不 管 、不管 ,可见她在科学研究上具有 的精神。
4.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在文中指 。
5.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人生意义的发现”是
。
6.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她这样做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3、课外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 空旷),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难受。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也( )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在( )里恰当的词语下面打“√”。
(2)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为下面各词语中的“光”选择合适的解释。
光读光想不够( ) 阳光( )
光临( ) 光宗耀祖( )
春光明媚( ) 光洁如新( )
吃光用光( ) 光着膀子( )
①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
②荣誉; ③使显赫; ④景物; ⑤光滑;:
⑥完了,一点不剩; ⑦露着; ⑧单,只。
(4)用“~~ ”在文中划出关于“不动笔墨不读书”方法的句子。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做到两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时必须要“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读写方法,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站(节选)
①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②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③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④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地离开小站,继续自己的征途。
⑤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
⑥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1】短文的第①自然段写了小站的哪六个方面?试着总结,写下来。
(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6)________
【2】短文的前三个自然段都介绍了小站的月台,叙述的方位是:先介绍月台的________,再介绍月台的________,最后介绍月台的________。
【3】“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这句话要告诉人们的真正意思是________。
【4】短文的这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什么样的中心来写的?( )
A.小站的地理位置是北方。
B.小站虽然小,但是工作人员很多。
C.都是围绕着小站的小来写的。
D.小站虽小,工作却不少。
【5】“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
15、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8、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1、快乐习作。
你想变形吗?想变成什么呢?是一条蚯蚓,一只蜗牛,一棵小草,还是一头大象?变形后,会发生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文章。以“我是一只(或‘一条’‘一棵’等)幸福的 ”为题展开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③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