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澳门一模]澳门特别行政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

    A. 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 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

    C. 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 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发展、产生,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B. 历史上在文韬武略方面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只有岳飞和辛弃疾两个人,巧合的是两个人都是南宋的,他们都是力挽狂澜的人物。

    C. 通过缩减私人汽车数量,减少家庭用煤炉做饭次数,禁止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使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D. 为了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以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凉                           既使                           悠闲                    紧邻而居

    B.凝碧                           空隙                           稀疏                    生气勃勃

    C.姿态                           挖掘                           螺旋                    谜谜糊糊

    D.泥泞                           蜘蛛                           拜仿                    兴致勃勃

  • 4、关于《祝福》的主题,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写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制度。

    B.作者通过写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当时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作者通过写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

    D.作者通过写祥林嫂的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得解放。

  • 5、下列典故与传说中的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案齐眉   ②望帝啼鹃   ③苌弘化碧   ④六月飞霜   ⑤亢旱三年

    A. ①孟光  ②邹衍  ③苌弘  ④燕惠王  ⑤东海孝妇

    B. ①颜渊  ②邹衍  ③庄周  ④燕惠王  ⑤窦娥

    C. ①孟光  ②杜宇  ③苌弘  ④邹衍  ⑤东海孝妇

    D. ①颜渊  ②杜宇  ③庄周  ④邹衍  ⑤窦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融入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

    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并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此外,天坛的高度、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的意蕴。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内廷多用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天安门城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呈“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

    (节选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

    B.《周易∙系辞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的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阳奇阴偶”观念认为,奇数象征吉祥与美好,偶数含有阴冷,不祥之意,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

    D.九、五为帝王之数,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城楼及故宫的房间数都暗含“九五至尊”之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综合使用引证法,例证法,论证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B.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地论证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数理意蕴。

    C.文章选取中国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故宫、天坛、天安门等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文章写到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证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常用数字表达美好愿望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来表达人们对审美,和谐,等阶的价值追求。

    B.古建筑构造中多出现数字“六”“九”的元素,这与“六”“九”在易学中是阴阳的代表有一定关系。

    C.故宫前朝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布局体现奇数特征;内廷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则多用偶数。

    D.从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对数字“九”“五”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被赋予的等级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以“______”一句写出泰山视域之广,以“______”一句写出泰山之高。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辞格描写胡天八月大雪骤降、一片银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一句比喻水上桥梁,用“______”一句比喻空中复道。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诗人游历中见到树木、河流之后对人生有所感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借穿戴秋兰等香草来表现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对美好的品格孜孜以求。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往来于陋室的客人与众不同的句子是:  

    2)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贼》中所说: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穷其一生迫求美政的两句诗是: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沙漠边塞冰雪图,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庄子《逍遥游》中以奇特的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屈原面对自己因为注重修身而被贬黜的遭遇,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①

    李颀②

    朝闻游子③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④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京,指长安.、②李颀,唐代诗人,与魏万结为忘年交。③游子:指魏万。④关城:指潼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B. 颔联中大雁的叫声,使人觉得怅惘,而对抱有满腹惆怅的他乡游子来说更是倍感愁苦,写得情切而意深。

    C.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催”字,写出好像是树色带来寒气,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 诗人使用多个能引起羁旅乡愁的意象,如“微霜、鸿雁、砧衣”等,意在告诫魏万到京城也莫忘故乡。

    E.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高祖大奇之。社稷革创,拜光禄大夫。万机之事,无不预焉。南讨汉阳,假勰中军大将军,加鼓吹一部。勰以宠受频烦,乃面陈曰:“昔陈思王求而不允,今愚臣不请而得。 岂但今古云殊,鼓否大异?”高祖大笑,执勰手曰:“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 滨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昼夜不离于侧,饮食必先尝之,而后手自进御。及高祖于壬城王澄奉迁高祖于安车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视疾进膳,可决外奏。六军内外莫有知者。世宗践极,勰政崇宽裕,淮南士庶,追其余惠,至今思之。初,勰之定寿春也,获萧宝卷、汝阴太吹果等数人,勰倾检礼之。果承间进曰:“果等契阔生平,皓首播越,顾瞻西夕,余光几何。今遭圣化,方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 生死分张,乞还江外,以申德泽。”勰矜而许之。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谓。永平元年九月,召勰入,时勰妃方产, 勰乃固辞不赴。中使相继,不得已乃令命驾,使者责勰来迟,俄而武士赍毒酒而至。曰: “吾忠于朝廷,何罪见杀! 一见至尊,死无恨也!”武士以刀鐶筑之。乃饮毒酒,武士就杀 之。勰有大功于国,无罪见害,百姓冤之。时年三十五岁,追谨武宣。

    (节选自《魏书元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B. 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C. 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D. 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是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后以“社稷”指代国家。

    B. “鼓吹”原指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后来逐步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

    C. “崩”指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的讳称,清代,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故皆可称崩。

    D. “践极”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即天子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勰自幼丧母,长大履行孝道。元勰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那一年显祖驾崩。 等到他懂事的时候,请求补行服丧。高祖认为他很奇特,与众不同。

    B. 元勰谦虚知足,深受高祖信任。元勰因频受皇恩,当面向高祖陈奏,并与陈思王对比,来言自身不才,高祖大笑,对他亲近有加卩,并给予安慰鼓励。

    C. 元勰忠而恭谨,侍奉病重君主。高祖病重时元勰向上天乞求一切病痛都由自己承受,而且每日侍候皇帝起居,饮食都由自己尝过之后再给高祖食用。

    D. 元勰为政宽容,对人推诚相待。汝阴太守王果等人虽被捕获,但元勰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感激元勰,愿意在皓首之年,回到江南,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

    (2)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以礼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修女说,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

    身处群体,我们难免要成为“多数派”或者“少数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