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澳门三模]澳门特别行政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2、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啜泣(chuò) 蓬蒿(hāo) 发酵(xiào)  即物起兴(xìng

    B. 告罄(qìng) 厄运(è) 崔巍(wēi) 吹毛求疵(

    C. 驾驭 ()   储存(zhù) 轨道(guǐ) 殚精竭虑(jiě

    D. 砭骨(biān) 战栗()   气氛(fèn) 笑容可掬(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gě)   (liáo)   (guō)   然若失(chàng)

    B. 浮(chén)   嵘(zēng)   手(xié)   子洲头(jú)

    C. 巧(qià)   密(chóu)   责(chè)   层林尽(rǎn)

    D. 止(è)   赛(jìng)   劲(qiú)   有力(jìng)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图画,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__有所收益,否则,____你“读书破万卷”,____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AA

    不管

    都要

    就能

    /

    如果

    那么

    BB

    不仅

    只要

    /

    就能

    如果

    那么

    CC

    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

    DD

    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

    也不过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他们多数为80后、90后,居住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面临住房、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即使如此,他们仍不愿离开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他们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而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另外,一些人还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导致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差,成为“空心青年”。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在于“空巢青年”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志愿者团队,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但是,社会中始终有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缺乏对他们的包容与呵护,使他们感受不到源自社会的关爱,致使其无法融入社会大家庭。对于“空巢青年”而言,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就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空巢青年”最亲密的人。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尽可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当前“空巢青年”最大的压力就是住房,他们多数经济条件拮据,却要承担高昂的租房费用。所以,政府也应针对他们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相应的房租费用,减轻“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空巢青年”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导致“空巢青年”成为“空心青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空巢青年”的“空心”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诗写到“西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写到“美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酒:“携幼入室,_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

    ③本诗中的“旌旆”,是古代旗帜名,《曹刿论战》中也写到旗:“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速则不达;   。(《论语》)

    (2).君子固穷, 。(《论语》)

    (3).博学之,       ,笃行之。(《礼记》)

    (4)     ,子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左传·秦晋崤之战》)

    (6)   ,用心躁也。(《劝学》)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8)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写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加长佩带来表现自身高洁情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的《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鱼儿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彩云归

    柳永

    蘅皋向晚舣航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凤枕, 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注)①彩云归:词牌名,柳永自度曲。②舣:船只停靠岸边。③风梗:风中之断梗。④夜永:夜长。⑤临歧:歧路,岔路。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故把临别称为临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描述了一位行客,傍晚停船靠岸,夜宿船中,简要交代了时间、地点。

    B.词人轻舟独泊,置身于幽静的夜色湖面中,从偌大空间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漂泊无依。

    C.上片最后两句,词人从所见的水中浮萍和风中草木,联想到自己身世漂泊,发出 “断肠”之感。

    D.这首词融绘景、抒情于一体, 全词未用俚语,语言高雅清扬,情感曲折委婉,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2《乐府余论》云柳词“曲折委婉”。本词中“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深得其妙,请结合下片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宜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展侍在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欲仕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贬监处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

    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先生一子大年,尚幼。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焉  疑:困惑,疑惑 B.贬监处州商税  坐:牵连治罪。

    C.孙某为世法  行:品行。 D.而推见王道之乱  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弟子事之   贾余庆祈请使诣北

    B.先生宜以成丞相之贤名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枢密使韩琦言天子 二虫又何知

    D.欲仕未得其方也 锲不舍,金石可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道辅为人正直,严肃而稳重,他不随便赞同别人的看法,听闻孙先生的风采于是亲自前往拜见,其后才信服,而自己也因此被土大夫所称道。

    B.孙明复先生由于弟子石介在朝廷上的推荐和范仲淹、富弼的大力举荐被召拜为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古代授官除了文中的“召拜”外,还有“授、起、辟、除”等词。

    C.孙明复先生初次担任国子监直讲的时候,曾在迩英阁讲授《诗》,嫉妒他的人认为他讲学和古代儒者不一致,而作者认为孙明复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经书,多得本义。

    D.欧阳修记民间名士善于突出其神采,本篇碑记“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主要是写传主的特异之处,以传主孙明复德高学深而为人师,受人敬仰的特点来组织材料,而略写为官的政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

    ②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后来演变为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百度百科词条)

    ②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历书》)

    ③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④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⑤全面做好2018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节日祭扫氛围,丰富节日内涵,引导清明活动向更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逐步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民政部通知)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与体现,读了上面五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