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人名)。这是以第____人称写的一部成功的__________小说。本文的故事梗概中记叙的几件事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2)《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的尼尔斯形象。本文的作者是作家_______________。她曾获__________文学奖。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这篇课文讲述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朋友们冒险的经历。我们从中体会到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北京的春节》以__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___为纬线结构全文,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的情景,展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的气氛。
(5)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的是__________,它用__________的形式,表演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劝人积德行善。
2、课文积累。
读《学弈》,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填空。
用部首查字法查“裁”字,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画。“别出心裁”中的“裁”字应选择第( )项解释。“量体裁衣”中的“裁”字应选择第( )项解释。
裁 cái |
4、多音字组词
扁piān________biǎn________ 观guān________ guàn________ 供gōng________gòng________
5、根据积累的知识完成练习。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描写了______节时的景象。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不胜枚举,我能把下面这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玉颗珊珊______,殿前拾得______。②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④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我积累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善孝为先”和“_______,_______”这两句俗语语意在提醒人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3.有时候,我们很难接受亲人和师长的批评。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和师长的批评是为了我们好。
6、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解释:章:______________ 零: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大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句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感。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全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万水千山”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指。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的困难多,艰险多。
【4】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5】理解第五、六两句,选择正确答案。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心情。
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6】从诗中我们知道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下列词语。
山郭:_______________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不少于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狮子与野牛
一头jī'è( )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
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yuè shēn( )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野牛拼命奔逃着。每当狮子要追上它时便拐个弯,便可和狮子拉开一段距离。可没多久,野牛就tǐ lì bù zhī( )了。狮子和野牛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突然间,野牛shā zhù( )脚,猛转过身,锋利的椅角转向狮子。狮子也停下了脚步,左右试探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可野牛的椅角始终对着它。狮子和野牛对峙着,jiāng chí( )着。
猛地,野牛向前迈进了一步,狮子竟后退了一步,并仰躺下,四肢朝天,宛如一只小猫,只是眯起的眼睛仍牢牢盯视着野牛。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用椅角猛扎着躺在地上的狮子……
然而,三秒钟后,威猛进攻的野牛硕壮的身体就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狮子的血口利齿已紧咬在野牛的喉咙上。
ruò ròu qiáng shí( )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叹,但我总觉得:狮子不仅胜在利齿,还有狡黠;野牛不仅败在没有利齿,还有被蒙骗后的盲目自大。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填空。
(1)狮子的“懦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的“勇敢”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狡黠”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狮子的胜利得益于利齿,还有狡黠,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在这句话右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4】文中出现了两次突发事件,第一次是野牛_________________,你的心理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心理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秒钟后”,野牛慢慢地倒了下去,当你看到这一幕时,你会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摘录一句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材料一)阅读点亮一座城市。北京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北京离不开阅读。近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发布的《2018-2019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状况》中显示:
—北京市综合阅读率为92.73% —北京市纸质阅读率为81.02%
—北京市居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10.97本
(材料二)北京市居民首选的三个阅读目的
丰富知识 满足兴趣和爱好 工作或学习需要
(材料三)北京居民纸质与数字阅读日均阅读时长65.09分钟,高于全国平均值46.2分钟。纸质阅读日均时长为21.07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为44.02分钟,数字阅读日均时长约是纸质阅读日均时长的2倍。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的日均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反映了“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数字阅读日均时长较多,反映了今日头条、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阅读内容,通过手机端的便捷快速传播。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市居民的阅读以满足兴趣和爱好为主。
B.报告指出北京市居民平均阅读20本以上纸质书籍。
C.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北京市居民选择阅读纸质书
D.很多年以来,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都是92.73%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北京阅读季写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阅读吗?请你也为自己定制一份阅读计划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记叙文阅读
母亲·我·狗
①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的确有些“说狗心寒”。
②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走倒(dǎo dào)还不怎么怕;但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③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儿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jiā jiá)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木棒,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⑤到了那个村子,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sì shì)的。
⑥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儿,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
⑦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chàn zhàn):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脆弱的心!
⑧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2】短文从两个不同角度描写了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多次写到了母亲湿漉漉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请仿照例句,以“母爱是……”的句式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例:母爱是夏日里的一泓清泉,甘甜、清冽。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北国丁香
①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②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
③丁香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云这霞给寒冬里走过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④丁香花,花气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着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丁香留下过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李璟用“青鸟不传云外信, A 。”来表达愁恨与感慨,李商隐也用“芭蕉不展丁香结, B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念之心。
⑥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寒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⑦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着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它聚小而成大器,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⑧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将第⑤自然段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或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
(2)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一下第⑥自然段划横线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②—④自然段,想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课文,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丁香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结合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鲁迅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③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①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④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②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选词填空。
文中①句第一个空应选 _____,第二个空应选 _____。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
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文中②句括号里应选
A.夜以继日
B.无缘无故
C.如饥似渴
D.有缘无往
(3)“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了许多事情,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4)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品质
C.说明时间对人非常重要的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3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请找出三个能说明这一点的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
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筷子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zhù)”,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了。
②用筷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在使用象牙箸。
③筷子的形状,最初是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0.4厘米。到了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④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等。此外还有采用铜、玉、骨、银等材料的,如北京的雕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⑤筷子挺直,宁折不屈。唐玄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一诗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景,也赞颂了像筷子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1】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多选题)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④段中的“通常”一词去掉后表达效果不变。____
(2)古代的筷子和现在的筷子形状是一样的。____
(3)安徽出土的铜筷属东周时期,云南出土的铜筷属春秋晚期。____
【3】有几位同学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了这篇短文,他们分别应重点关注(精读)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请将自然段序号写在横线上。
(1)李玉同学想研究筷子形状的变迁,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2)张诚同学想找一首与筷子有关的古诗词,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3)刘响同学想弄清“筷子”名称的由来,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15、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16、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21、习作
有人认为丰富的知识是财富,有人认为纯真的友情是财富,也有人认为善良的美德是财富。其实,挫折、勤奋、诚信、开心、包容……都是财富。请围绕“财富”这个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所选内容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听到的。
要求: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