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填。
1.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2.《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食》中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寒食节有禁火的传统习俗,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火,这种情景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四字词语,再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屈指( )( ) 劈( )斩( )
( )( )无垠 ( )牵( )绕
( )( )一色 白发( )( )
在________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________,驶向钱学森________的祖国——中国。
3、填空。
(1)《七律·长征》中总领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_____,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用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河汹涌奔腾的气势;“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暴雨骤来的奇景。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稻花飘香、蛙声阵阵预示的丰收年景。
4、词语积累练习。
(1)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词语。
高山深( ) 名门( )( ) 攀( )越( )
( )( )一算( )先( )后 赞叹( )( )
理解画“________”词语的意思,再仿写几个。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写几个描写环境恶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名篇积累与运用。
1.从古至今,爱国是一种深埋在内心的力量。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和他有同样爱国志向的曹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学过不少古诗文,《七律·长征》中让你感受到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笔锋一转,意想不到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伯牙鼓琴》中最能体现知音难觅的句子是: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古琴者。
4.读小说,通过情节环境可以感受人物形象,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_的老班长。在《童年》这本书中,_________的阿廖沙、___________的外祖母、___________的外祖父令我印象深刻。
6、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3】诗中的“_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8、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小贝流浪记
①小贝望着飞走的燕子,想想自己,最远的地方是小爱带她遛的时候去过的小区草地,看看人家的生活!
②小贝决定了,要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于是她脖子上挂上从厨房找到的一根长长的香肠出发了。
③冬日的寒风格外刺骨,这可是小贝始料不及的。不过小贝能受得了,流浪么,怎么能没点苦头吃?
④小贝穿过几条街,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地。小贝觉得这个地方和自己在家里阳台上住的不一样,非常破,且充满了寂寞苍凉的感觉,决定晚上在这里过夜了。
⑤小贝卸下脖子上的香肠,准备先吃点,然后看看能不能找个有水的地方,洗洗脸上的灰尘,再睡觉。
⑥小贝刚卸下香肠,身边突然出现了一群大大小小的、脏兮兮的流浪狗。他们围成了一圈,流着口水直勾勾地盯着小贝的香肠。
⑦“你们想干什么?”小贝本能地向后退了两步,没想到碰到了后面一只大黄狗,“哎呀,不要碰我,那么脏!”
⑧“看看,看看,是哪家的宝贝狗被主人遗弃了,还挺爱干净的。”一只高大的独眼狼狗哈哈大笑,转了转灰眼珠,咂了咂嘴说,“弟兄们好久没看到这么完整的香肠了,今天可以开开荤了。”
⑨“这是我的,你们怎么能抢!”小贝愤怒地回击。
⑩“不不不,我们不抢,在一起混了,就要相互照应,大家一起分享,也会给你留一小截的。”独眼狼狗很不喜欢这个“抢”字。
⑪小贝感到恶心和惊恐,突然抛下香肠,夺路而逃。
⑫小贝走着走着,发觉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早知道这样,她一定在每个街角都留下一泡尿。
⑬两天过去了。两天就只吃过一次东西,还是公园边晨练的一个慈祥的老妈妈给了小贝一个肉包子。小贝现在多么希望每天都有人用肉包子来砸她呀。
⑭“哎呀!这不是小爱家的小狗吗?小爱这两天找你都找得急死了,你跑哪儿去了?”突然,在街角的咖啡店旁,有人认出了小贝。原来是小爱家楼下的小姐妹唧唧带着她家的矮脚狗欢欢出来遛。
⑮小贝一下子扑到唧唧跟前,兴奋地抬起前爪,搂住欢欢的脖子,舔个不停。平日里,小贝最讨厌欢欢了,可是今天看到欢欢格外亲切。
⑯小贝终于回到了小爱温暖的家,一切如故。
⑰第二年的冬天,那只流浪的燕子又来了,一身的风尘,一身的疲惫。
⑱燕子歇了下来,抖了抖翅膀,向小贝打了声招呼:“嗨,漂亮的小狗,你知道附近什么地方有池塘可以喝水吗?”
⑲小贝用嘴碰了碰地上自己的小小的饭盆。燕子喝完水,谢过后飞走了。
⑳“唉,犯得着这样去流浪吗?多累呀!”小贝懒洋洋地动了动脖子,想着想着,趴在地上睡着了。
小贝做了一个梦,小爱的爸爸开着房车,带着小爱和她,到另一个城市去流浪,房车里堆着满满的香肠……(有删改)
【1】小贝想要拥有的别样的人生是( )
A.像燕子一样四处流浪。
B.能有一群小伙伴和自己玩。
C.每天吃饱后,在窗台上晒太阳。
D.主人每天都带她去草地上散步。
【2】小贝在两天的流浪中只吃了一次东西,她吃了( )
A.一根香肠 B.一个肉包子
C.一根骨头 D.一条咸鱼
【3】作者通过描写流浪狗的( )表现他们看到小贝带的香肠后的贪婪。
A.语言、心理 B.神情、心理
C.神情、语言、动作 D.心理、动作
【4】小贝回到小爱温暖的家后,下列描述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还是喜欢晒太阳。 B.还是喜欢吃香肠。
C.还是洗脸、舔毛。 D.和矮脚狗欢欢成了好朋友。
【5】对故事中的小贝,你是怎么看的?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贝觉得犯不着像燕子那样去流浪,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碗
①我们山村的孩子吃饭都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jiā jiá)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着,大伙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哪。大家还可以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②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zhuó zháo),就吃对方碗里一口菜。小小的手,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回家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③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毅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听到她妈妈的责骂声:“打破碗了?连碗都端不住?……”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④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不舒服,泡了一碗红糖水给我喝。我把红糖水端到屋后,递给正在哽咽(yè yān)的小姐姐。小姐姐接过碗,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⑤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mó mú)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⑥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
【1】用“√”在文中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江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最后一段,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我”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做后面练习题。
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材料一)象牙是一种白色硬质物体。狭义地说是雄性的亚洲象、非洲象、猛弱象的獠牙,广义地说也可以指河马、野猪、海象、鲸等动物的蔡牙或牙齿。象牙的材质温润细腻、色泽特别,它的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石媲美,因此又有“有机宝石”的美誉。象牙在古代是一种黄重的材料,用来制作牙雕、假牙、扇子等,它作为高档饰品历史悠久。
塑料出现之后,在众多领域替代了象牙,但因为象牙的稀有,一些奢侈品仍然使用象牙,市场效应使大象濒临灭绝。
(材料二)鲨鱼在流泪。
【1】阅读上面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象牙不仅指大象的牙齿,还指河马、野猪等动物的獠牙。(______)
(2)“市场效应”指的是因为有需求,所以人们捕杀大象。(______)
(3)象牙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因此有“有机宝石”之美誉。(______)
(4)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已经完全替代了象牙。(______)
【2】这则公益广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宣传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危害了动物的生存?请列举出两种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片“鲨鱼在流泪”制作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鲨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我没有钓住那条鱼
①在我这一生中,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候,然而,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潮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②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之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知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一阵子都没有动静,我有些失望了。
③“再试试看。”叔叔鼓励着我。
④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总算来了一条鱼!”我暗自高兴,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抛出钓线,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⑤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他 地说,“钓鱼得有耐心。”
⑥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活蹦乱跳的小狗鱼。
⑦( )叔叔( )( )我掉转头( )欣喜若狂地喊道( )( )我钓住了一条鱼( )( )
⑧“还没有哩。”叔叔 他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我功亏一匮,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转眼间又溜走了。
⑨我十分沮丧。叔叔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小家伙,在将鱼儿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没有成功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即使办成了也不需要炫耀,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1】下面两个成语分别为叔叔说的几句话的提示语,请根据语境,选择填入文中相应的“ ”处。
慢条斯理 若无其事
【2】在第⑦自然段( )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提示画出相应的句子。
(1)第②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兴奋之情?请用“ ”画出来。
(2)第⑨自然段“我曾不止一次看见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中“这样”是哪样?请用“~~~”画出来。
【4】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如下变化。
兴奋—(______)—(______)—沮丧
【5】“在将鱼儿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叔叔”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的原因是( )(多项选择)
A.狐狸的脚印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B.“金色的脚印”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感情的赞美。
C.体现了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D.这脚印是珍惜生命的象征,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
⑥破课桌,yǎn( )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
⑦黑庞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⑧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
⑨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⑩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ǎn(_______)然
【2】第①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加点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21、习作。
题目:忘不了那一抹
要求:在横线上填表示颜色的词,比如“蓝”“白”“红”“黑”等。这颜色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处景……不管是什么,它一定是你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一定牵动了你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请你把它写下来,条理清楚,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字数不少于4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本题要考查书写能力,认真书写,做到正确工整,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可用修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