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shè) 沼泽(zhǎo)符合(fǔ)
C.蹼鹬(yù) 弥漫(mí) 黑鹂(lí) 预料(yù)
D.频繁(bīn)偶尔(ěr) 喧嚷(xuān)稀疏(shū)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智取生辰纲”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
②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③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④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
⑤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⑥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①⑥②⑤④③ B.①②③④⑥⑤ C.②①⑤⑥④③ D.②⑤①④⑥③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qiánɡ)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B.黧黑(lí) 腈纶(jīnɡ) 挑拨离间(jiàn)
C.鲦鱼(tāo) 萦绕(yínɡ) 讲信修睦(mù)
D.突兀(wù) 幽咽(yān) 推推搡搡(sǎnɡ)
5、阅读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一诗,完成小题。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①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
【注】①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后一句中“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②畲(shē):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⑴从诗的一二两句看,诗人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山上层层桃李花”中“层层”字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
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填空。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谈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留一口气活下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的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
【3】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
王维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真谛;___从“___________”的________……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4】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副中国水墨画”还原到第_____段句首。
【5】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填写下列表格。
诗 句 | 诗篇的意境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①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闲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② |
【6】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线索,给本文另外命一个题目。
【7】积累链接:除本文文中出现的王维诗歌名句外,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名句?请写出一联。
9、根据下面作文的开头,联系生活实际,续写故事。
夜深了,在微黄的灯光下,妈妈对着那本相册默默流泪。“妈,你怎么了?”话音刚落,妈妈赶紧把相册藏起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