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C.如果是恶意的叼难和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
D.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炭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炭的趋势。
2、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十二封信以中学生为对象,未曾指定受信人的姓名,所以中学生都可以阅读这十二封信。
C.《名人传》中,作者介绍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虽然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但都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棹船(zhào) 龟裂(ɡuī) 袖手旁观(xiù)
B.抉择(jüé) 寒噤(jīn) 挑拨离间(jiān)
C.拙劣(zhuó) 卑劣(lüè) 大彻大悟(chè)
D.缄默(jiān) 俯瞰(kàn) 纷至沓来(tà)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作者是老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灯笼》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C.《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D.《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5、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6、(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
(2)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7、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8、 红泥小火炉
赵柒斤
①冬天到了,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过,诗人笔下的红泥小火炉,是用来烫酒的。而我说的小火炉,则是40年前乡下人过冬的“法宝”。
②火炉虽是一个古老的存在,但乡下没几个人能说出“炉火纯青”的意思,也不了解《炉边夜话》唠叨个啥。可乡下人却将火炉的实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取暖、热饭、烧水、炖菜、烘衣等等,它宛若沉默的“载道者”,承载着乡下人冬天的日常生活,离开了火炉,生活简直难以展开。
③当时的火炉,基本是浅黄色的,带点淡淡的粉红,显得落落大方,无丝毫轻佻。农家火炉的种类不外乎厨房“专用”和取暖“专用”两种,形状不一、体积不等。厨房用的火炉像锅灶,中间有“齿”,可烧炭或烧柴,无论“咸菜炖豆腐”,还是“萝卜炖牛肉”,炉火总“呼呼”直响,仿佛不停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取暖的火炉有三种,都很矜持,不过分张扬,这是农人的风格。带柄的火炉小巧玲珑,又称“火球”,支配权一般属老太太和小孩子。放进火柜的火炉又叫“火钵”,一般于冬夜或雨雪天才肯大显身手;还有废旧大铁锅改造的“火盆”,皆置于饭桌下,客人到门或过年期间便派上用场,火焰在桌下袅袅起舞,桌面被烘得微微发热,“围炉”吃喝,真可谓“桌下一盆火,温暖人心窝”。
④一场浓霜后,节气的转换,使乡下的世界变得清冷肃杀起来,各种火炉纷纷粉墨登场。清晨起来,支起火炉,架上炖钵,抓把切短的咸菜打底,放一勺猪油,投入捣碎的蒜姜泥,铺上切成小块的豆腐,加水开炖,锅子炖熟、菜便做好。开饭时,香菜、青菜等边吃边烫。此外,升一个火钵,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微波炉,剩饭剩菜放在火柜中间的“栏杆”上,无论父母劳作归来,还是我们兄妹放学,吃的都是加热的饭菜。火炉的艺术性,乡下人难明白,但其人情味,人人皆知,因它和乡下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⑤记忆深刻的,是冬晨烧水的圆柱形封闭火炉和拎在手里的小“火球”。烧水的炉子算是家庭用火炉中“个头”最大的,烧的是锯木屑或柴头,每次生火炉,嘴都要贴近挨着地面的小“窗口”吹气,浓烟熏得眼泪直滚、嗓子又痛又痒。如果说这是火炉带给我的痛苦记忆,那小“火球”则汇聚童年诸多趣事。童年在村小上学,一到隆冬,就渴望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小“火球”。然而,父母从安全考量,决不允许我提着火炉去上学。由此,特羡慕拎着小“火球”的小伙伴。置于火柜里的火炉,虽孤寂淡然,却在活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晚饭吃罢,洗漱停当,一家人陆续围坐于火柜,大火柜挤两三人,小圆柜上孵一两人,膝盖搭上旧棉袄,剥着自家种的花生、瓜子,喝着自家产的绿茶,聊着大事小事,手冷就放进棉袄里焐一焐,脚烫就掀开覆盖物通通风,其乐融融,颇具“围炉夜话”之况味。后来的冬夜,一家人挤坐于火柜,目不转睛地盯“霍元甲”“陈真”“许文强”,赞英雄、骂汉奸,议论纷纷……火炉烤热的不仅是身体,更融化了亲情……
⑥现如今,随着电气化进村入户,农家冬天使用几千年的各种火炉因污染重、安全性差等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何尝不是社会文明进步、改革开放的表现!
(《北京日报》2018年12月20日)
【1】农家火炉有哪几类?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回忆了有关火炉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无论“咸菜炖豆腐”,还是“萝卜炖牛肉”,炉火总“呼呼”直响,仿佛不停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2)一场浓霜后,节气的转换,使乡下的世界变得清冷肃杀起来,各种火炉纷纷粉墨登场。(理解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开篇引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看,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9、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们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题目:共享快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