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②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市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交通设施、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③在城市,垃圾箱总是塞得满满的,工业生产源源不断的废料,让人难觅栖身之处……“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
④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⑤雕版印刷,在拥有现代印刷技术的时代,只能束之高阁吗?这样的文化精粹能不能在保护中利用,开发其市场价值?
⑥印象容易先入为主,纠正就难了。西汉时张汤为官严酷,口碑不佳,儿子张世安终身忠厚,谨慎用刑,这才改头换面,扭转了世人对其门风的看法。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请你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秦淮河边,热闹的不仅有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不绝的游人。
C.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烟雨蒙蒙的江南,乘舟于西湖,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是多么美妙,多么闲适啊。I
D.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要把读书当作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与书为伴,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座谈会上,代表们各抒已见,就经济、教育、旅游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B.这么优秀的作品,你们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说三道四,真让人心寒。
C.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虽然描写的都是平凡人,但人物形象各有千秋。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且硕茂,早实以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 ;该说的, ;该演的, 。不知过了多久,满心疲惫回到后台,有知饥知渴的朋友在: , , ,这比前台什么样的满堂彩都要受用!
①淋漓精致
②五音不乱
③字正腔圆
④等一个时辰
⑤接一声辛苦
⑥递一杯温茶
A. ③①②⑤④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②①③⑥⑤④ D. ②③①④⑥⑤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里的牵牛花
王溱
①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②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
③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上网查,去图书馆翻阅《园丁手册》、《花卉百科》,可上面都只教她怎么修剪,没有说怎样才可以阻止它疯长。于是她只好买回修剪工具,按书上说的进行修剪。
④修剪之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她犹豫,是否该去敲邻居家的门,把那突兀串门的家伙拽回来?可这样的造访也很突兀,她甚至都还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呢。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站了一天的工作,她太累了。
⑤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她愧疚地低声说,不好意思,我昨晚没有修剪。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老家的房子周围,也有一片这样的牵牛花。他还说,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⑥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⑦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
⑧很快,牵牛花就冲出城中村,绕上电线,然后是电线杆,然后是公车站,然后是路牌,然后是大马路……交警哔哔地追着枝条吹响了哨子,拿起罚单却又挠头十分为难。
⑨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了不能开工的,有投诉汽车没法开上马路的, 有投诉广告牌被遮住了的,一个衣着讲究的主妇直接对着话筒大喊:我名贵的家具啊!快把那些低贱的植物弄走!
⑩这一切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本意,以至于警察找上门时,她除了不停地道歉之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警察绕着小小的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这么小的花盆,怎么可能呢?!最终他还是傲慢地命令,砍了吧!
⑪她自然不肯,把花盆护在怀里苦苦哀求,警察只好亲自动手,高高扬起了菜刀,眼看刀就要落下,她大叫一声:“不要——”
⑫然后?然后她就吓醒了。醒来的她心怦怦直跳,她环顾自己的屋子,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挤满了各种必需品,哪有种花的余地?再说,也没那个工夫。
⑬原来是做梦呀!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惋惜。
⑭醒来后的生活依旧无聊。起床,上班,站足一天,说着重复的奉承客人的话,然后下班,对付着填饱肚子,刷刷手机,洗洗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想念那朵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了。起初这思念也只能算是矫情,可很快就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她招架不住了,咬咬牙把攒下的假期都休了,长途跋涉回了一趟老家。
⑮老家的爬墙虎很是茂盛,铺满了祖屋一整面墙。她看着那些纯绿色的家伙,很是疑惑,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那些紫色的小花是怎么回事?她认真回忆了一下,无果。
⑯她安慰自己,离开老家太久,记忆模糊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就是嫌爬墙虎只有绿色太单调才离开家的。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想了想,她又多拿了一些,心想,给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带点吧,虽然还是不知道隔壁住的到底是谁。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中第⑬段中加点的词语“庆幸”和“惋惜”?
【2】请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3】小说最后写老家的爬墙虎,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3)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海中所受的打击,发出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 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2)苏轼在《赤壁赋》侧面描写箫声的哀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人把从六国搜刮来的玉当作石头,珍珠当作土块,十分挥霍的句子是___,____。
9、写田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先强调古代圣人在优秀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不论身处何地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抱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写词人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①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鞍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 几位士兵带着弓箭,策马奔驰,以打猎掩人耳目,在暮色中进军黑山头。
C. 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D. 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E. 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2】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 西周终成王道
刘 安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①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②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③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
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④,躬擐甲胄⑤,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⑥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⑦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节选自《淮南子·要略》)
(简注)
①康梁:沉溺于逸乐。②刳(kū):剖,剖开。③垂:天与地交接处,指极远地区。④悉索薄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薄,谦辞,指不精良。⑤躬擐(huàn)甲胄:亲自穿上铠甲。擐,穿。⑤股肱:大腿、手臂。比喻辅助的大臣。这里用作动词。⑦述:遵循。
(阅读指要)
文章概述了商纣王无道横行、酷烈残暴,周文王、武王两代国君用太公之谋励精图治,修文德使天下归附,并讨伐暴君,终成王道。而武王以后,成王年幼,奸臣贼子妄图犯上作乱,周公辅助王室,佑护天子,镇抚诸侯,行礼仪教化,移风易俗,终于安定天下。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地方不过百里(______) (2)文王业之而不卒(______)
(3)武主欲昭文王之令德(______) (4)以此移风易俗(______)
【2】“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中文王的“令德”具体指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纣王自取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他无视天下百姓,失去民心。
B.文王虽修德行义,但从根本上说他还是犯上作乱,不足为后世训。
C.武王尽管经牧野之战而登天子之位,但并未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守成之策。
D.天行有常,大道昭彰,王侯将相,唯有德有力者居之。
【4】文章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其层次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总结概括文章中“太公之谋”和“周公之训”各自的特征。
“太公之谋”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之训”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蛙坐井,井口就是它的眼界;青蛙对井外一无所知,也就无所谓境界了。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先“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后顺流而东,走出边界,来到北海,看见了所景象,感受到了新境界。
随着脚步移动,游山者眼前的景物也发生变化,正以为丘壑风光阅尽,谁知一道岔口转过,又曲圣通幽,别有境界。当然,脚底也有边界,或许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你也只能心存敬畏,望而却步了。
上述材料内容中的“眼界”“边界”“境界”及其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下少于800字,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