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五指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董卿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知性大气,妙语成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   丽(xuàn齿() 有的放shī

    B.望(liào) 商褓(qiáng) 循规蹈

    C.qiào漫()   头(xué词夺理(qiáng

    D.然(piān) 骨)   道(hàng)   草连天(shuāi

  •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更多的努力!

    B.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406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4、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帷幕   潮汐   雾霭   花香鸟语

    B. 悬殊   致密   凋零   偷偷摸摸

    C. 萌发   踪迹   追溯   草长莺飞

    D. 邀请   希疏   次弟   周而复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阅读。在探访遂宁文化名人时,探访小组了解到,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张问陶是遂宁人,他自号“船山先生”,才华横溢,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请阅读赏析探访小组推荐的张问陶诗作《西眉镇马上作》,按要求作答。

    西眉镇马上

    (清)张问陶

    市桥南望尽蘼芜,一路青山小画图。

    马上桃花三十里,淡红香白渐模糊。

    (注释)①西眉镇:今属四川遂宁市安居区,距遂宁城区南五十里。②马上:骑在马上。③蘼芜:香草名。

    1有人评价这首诗“诗中有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说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人物的身份有时能从着装体现出来。请结合你对以下人物的了解,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选项。

    宋江全伙受招安时,众人皆戎装披挂,唯有四人特殊:吴用纶巾羽服,公孙胜_______,鲁达_______,武松皂布直缀。

    A.破布旧衫   B.鹤氂道袍   C.黑绿罗妖   D.烈火僧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鹞子、风筝、纸鸢

    薛舒

    ①现在的人们,把这种用一根细绳牵引着放飞的玩具叫风筝,可在我童年的时候,上海人都叫它鹞子。

    ②拥有一只鹞子,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它代表了一个儿童在玩伴中的地位,还体现了这名儿童的家境优劣状况。总之,谁要是擎举着一只鹞子从家门前的场地上飞奔而过,不用片刻,他的身后就会跟了一大群追随者。穷到赤贫的人家,是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置办一只鹞子当玩具的,所以,那个举着鹞子的孩子,口袋里多半装着炒熟的花生或蚕豆。鹞子升上天空时,那孩子必定沉着气、绷着脸,手里的绳圈骨碌碌地转。鹞子越飞越高,飞得越来越平稳,孩子的手,不用那么紧张地控制力气了,于是,他的表情里,便带了一些散漫、油滑,那便是他的成就感。在骄傲的资本还未真正奠定之前,他自然是要以严峻的神态面对围观者的。严肃和冷峻只是前奏,胜券在握时,他便可以调皮一些了,他甚至有时间和别人说话,伸一只手从口袋里掏花生或者蚕豆来吃。那时候,他才发现,口袋里的花生或者蚕豆只剩下一半了。可他并未撒泼,也不胡乱责怪正往嘴里填塞蚕豆的别的孩子。因为手里牵着绳索,那只黄蝴蝶还在天上飞,他便宽宏大量地不去追究花生、蚕豆的去处。这就是他的资本,拥有一只可以飞上天的鹞子,让他成了一个不计较得失、不纠缠蝇头小利、大度的孩子。追随者们,便在羡慕他拥有鹞子的同时,心中对他生出些许尊重来。有鹞子的孩子,便拥有被尊崇的权利。事实上,他始终没有注意到,在他举着鹞子奔向开阔地的时候,他口袋里的花生或蚕豆已经撒落一路。自然有跟随在后面掉了队的孩子会捡起来,口袋里的花生、蚕豆可以吃,从口袋里掉出来的,也可以吃。有的人拥有了整个快乐,也有人,把别人丢弃的快乐捡拾起来,得到了快乐的一条边、一个角,于是,他也便拥有了快乐。

    ③那个年代,天空大部分时候是蓝色的,与现在不一样,比现在清澈透明。那时候,蓝色的天空里出现一只黄色的蝴蝶鹞子,那可真是耀眼,那可真是牛,牵着细绳的那个剃马桶头的孩子,不骄傲才怪呢。年节里,孩子跟着大人走二十多里煤渣路,从小镇到海边的乡下吃某一位表哥或者堂姐的喜酒。坚硬的煤渣路无尽延伸,似乎永远也走不完。路边的麦苗绿得暗淡委顿,油菜上蒙着一层灰白的暗霜。举目眺望,人迹稀少的旷野里,任何生机都被压抑着,单调而荒蛮。孩子的眼睛很快疲乏了,腿脚酸软了,便开始吵闹,即便大人哄骗着就要到了,一会儿就可以看到新娘子家送来的红红绿绿的新被子、新枕头、新脚盆、新马桶了,还可以吃到新马桶里的枣子、花生、红鸡蛋了,可孩子依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没有枣子、花生、红鸡蛋,他便不肯再走半步了。母亲哄了半天,差不多要发火了,父亲忽然手指远方喊着孩子的名字:“快看啊,鹞子,那边有人在放鹞子。”

    ④孩子便抬起头,果然,远处的天空里,一点斑斓的红,或者紫,在风中摇摆不定地起飞。那方向,便是煤渣路的尽头处。孩子终于站了起来,向着越来越清晰的那片绚丽走去。有鹞子放的地方,便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而放鹞子的人,亦喜欢有人跟在身后观摩他的身手。若没有人观看,那他的乐趣只剩了小半,无非是放绳子、扯绳子、收绳子,那只高高在上的鹞子,与他只是一线维系,快乐与他之间,也就只是那细细的一线牵连了。若是有人看,那他就不仅仅是放鹞子了,他是受到瞩目的表演者,他领受的是羡慕、赞赏或者挑剔的目光。他甚至是一名艺术家,此刻的放飞,恰好证实着他的技术、能力,乃至魅力。放鹞子,本就是要给人看的,没有人看,还有什么意义呢?

    ⑤很多年前,我在旅游大学念书,同室一位山东潍坊的女孩说,纸鸢就是风筝。那也是一只飞翔的鸟,且给人更高更远的想象,我从那以后便喜欢上了“纸鸢”这个词。想起一种叫“鸢尾”的花,蓝色,有着裙摆一样的花瓣。那时候就觉得,这纸鸢和鹞子,是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之处的。

    ⑥其实,我从未与风筝有过亲密的接触,只在童年的某一个春节,在上海的乡下过年,就是那一次,走二十多里路去吃喜酒,走不动了,父亲指着远处说:“看,有人在放鹞子。”果真,我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在天空中平静地游弋,我向着那只黄色的蝴蝶飞奔而去,然后,我看到提着一袋兰花豆、剃着马桶头的表哥,一根细细的绳索被他捏在手里,牵连着天上的蝴蝶。表哥把我丢在一边,一脸严肃地拉着绳索,他的动作和神情让我知道,一个放飞风筝的孩子,其实放飞的,是他的骄傲

    【1】“鹞子”“风筝”“纸鸢”指的是同一事物,为什么标题要将三者并列在一起?

    【2】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个场景来表现童年时孩子们对放鹞子的迷恋?请概括作答。

    【3】下面三个句子中都有“骄傲”一词,联系全文分别说说“骄傲”指的是什么。

    ①在骄傲的资本还未真正奠定之前,他自然是要以严峻的神态面对围观者的。

    ②那时候,蓝色的天空里出现一只黄色的蝴蝶鹞子,那可真是耀眼,那可真是牛,牵着细绳的那个剃马桶头的孩子,不骄傲才怪呢。

    ③表哥把我丢在一边,一脸严肃地拉着绳索,他的动作和神情让我知道,一个放飞风筝的孩子,其实放飞的,是他的骄傲。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鹞子升上天空时,那孩子必定沉着气、绷着脸,手里的绳圈骨碌碌地转。

    【5】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以及《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亲爱的同学,你对“家风”有怎样的认识?你家有怎样的家风家规家训影响着你的成长?

    请以“成长路上好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写出你对“家风”的切身体会和思考。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③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